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购买的新鲜夏威夷木瓜在非气调(大气)和气调(8%O2+3%CO2+89%N2)两种条件下低温贮藏(13℃),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硬度的大小,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3℃气调延迟了PG、β-葡萄糖苷酶和POD活力高峰的出现,有效降低了PG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且PG、β-葡萄糖苷酶和POD与硬度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淀粉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不同萌发时期的小麦中提取淀粉酶,研究在小麦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测定酶活力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化学试剂研究化学环境对2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钙和氯化铝对2种淀粉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申素芳  晏春耕  曹瑞芳  谢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51-7052,7056
[目的]为了获得苎麻纤维β-葡聚糖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比较苎麻纤维和饲料添加剂中β-葡聚糖酶测定方法的异同点。[方法]采用DNS法,对苎麻纤维中β-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条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测定苎麻纤维中β-葡聚糖酶活力的最佳条件为:50℃条件下反应30 min后沸水浴10 min。[结论]该方法可以为苎麻纤维中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测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墨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03-4404
[目的]系统研究玉米在发芽过程中的3种酶活力的变化,确定玉米最佳发芽条件。[方法]以玉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含水率对玉米发芽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在确定最佳发芽条件下比较各种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最佳发芽条件为:发芽温度25℃,发芽时间6 d,含水率46.1%。玉米α-淀粉酶活力主要在发芽阶段形成,发芽促进了α-淀粉酶活力的快速增长直至达最高值;-β淀粉酶活力随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纤维素酶活力也随着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结论]-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都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5天前后。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准确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对于研究纤维素酶的特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纤维素酶测定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单一的酶活力测定方法不能确切的反映该酶的作用机制和活力,只有诸活力的综合测定方能全面的反映酶制剂对纤维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宁紫1号甘薯中提取和纯化β-淀粉酶,并对该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分级和Sephadex G-75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酶的比活力从287 U/mg提高到2 054 U/mg.酶经纯化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为60 ℃,最适pH为6.0,在pH 4.0~8.0内有较好的pH稳定性.采用海藻酸盐包埋法制备β-淀粉酶制剂,包埋率达94%,1 g酶制剂的酶活力达68 000 U,1 kg鲜甘薯可生产178 g β-淀粉酶制剂.  相似文献   

7.
廖春燕  方美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18-16220
[目的]对β-淀粉酶的固定化工艺进行探讨。[方法]以D301大孔阴离子树脂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吸附法固定化β-淀粉酶,测定酶活性。[结果]加酶量为500 U/g(树脂,湿重),pH值为5.6,在45 ℃下恒温振荡3 h,固定化酶的酶活可达180 U/g载体。[结论]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宋萍  李文俊 《特产研究》2009,31(1):50-52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刚果红为显色剂,测定最佳条件为:溶液pH为8.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0min、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结果β-葡聚糖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2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青稞秸秆及其它植物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几种黑曲霉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黑曲霉3.316。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不同碳源(麸皮、可溶性淀粉、豆粕和米糠)在相同碳源浓度(2%)及相同发酵条件下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2%,蛋白胨0.1%,KH2PO40.1%,初始pH值6.0。测得酶活力为152.20 U/mg。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反应液浓度为0.1 mol/L醋酸缓冲液时酶活力最高,最佳反应温度为55℃,pH为5.0。[结论]不同碳源对产酶有较大影响,麸皮做碳源时产酶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淀粉分解酶类活性动态变化,为玉米种子淀粉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4个玉米自交系萌发期间不同天数的4个淀粉分解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以及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除了β-淀粉酶以外,其他3种淀粉分解酶活力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都在萌发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并且总淀粉酶的活性高于淀粉磷酸化酶和淀粉去分支酶活性。【结论】玉米加工行业,可以将萌发第3天的淀粉酶活性作为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二倍体父本TQ27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略高于四倍体母本TTR04,但差异不显著。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最低,与其父本TQ27、母本TTR04中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差异显著。TQ27、TTR04和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62.36、64.66和24.15U/(μg.h)。[结论]异源多倍化初期六倍体小麦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其双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66-9368
[目的]分离纯化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研究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方法]黑曲霉经固态发酵制备粗酶液,分别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丙酮沉淀法和Sephadex凝胶层析法对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用PAGE检验其纯度。同时测定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结果]β-甘露聚糖酶经40%~9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后比活力可提高到1 180.9 U/mg 经1.0 ∶1.0~1.6∶1.0(V/V)丙酮沉淀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1 847.0 U/mg;最后经凝胶层析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7 950.4 U/mg,纯化倍数为8.67,在PAGE凝胶电泳图谱上得到单一条带,即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结论]纯化后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4.2,最适反应温度60 ℃,米氏常数Km 2.67 mg/ml。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植株中β-D-葡萄糖苷酶测定的最佳条件,建立快速准确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玉米品种泰玉1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玉米叶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反应条件(包括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测定波长、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缓冲液pH值4.8、反应底物pNPG的浓度为10 mmol·L~(-1)、测定波长为402 nm时,β-D-葡萄糖苷酶的活力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含耐热β-淀粉酶的大豆品种中黄20为材料,从未成熟大豆子叶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出预计大小的c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pGEM-T载体,经酶切分析和测序,克隆的β-淀粉酶的基因的cDNA片段长1 491 bp,与已报道序列只存在个别的碱基差异,同源性达到99%,编码49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计相对分子质量56 KD.酶切片段与经相同酶酶切的表达载体pET-43.1(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中,并使其高效表达.SDS-PAGE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大豆β-淀粉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K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猪肉中15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0.2mol/L乙酸铵溶液(乙酸调pH至5.0)提取,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01mol/L乙酸铵(含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18柱为色谱柱进行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检测(MRM)模式测定。[结果]15种β-受体激动剂在5~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在74.2%~115.6%之间。[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合大批量猪肉样品中15种β-受体激动剂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以酶法液化淀粉液化液为底物,考察加酶量、不同酶制剂组合对糖浆组分及糖浆过滤速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淀粉酶适宜在生产含量45%~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真菌淀粉酶与β-淀粉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0%~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5%~65%的高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酶法液化淀粉液化液为底物,考察加酶量、不同酶制剂组合对糖浆组分及糖浆过滤速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淀粉酶适宜在生产含量45%~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真菌淀粉酶与β-淀粉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0%~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5%~65%的高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酪素平板和可溶性淀粉平板初筛,产酶活力测定复筛,获得一株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菌株CA02003。经酶活力测定,CA02003菌株在36 h时蛋白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力分别为8 723.16、251.19 U·m L~(-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gyr B基因进化分析结果,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制取小麦旗叶粗酶液的最佳缓冲体系。[方法]采用不同的缓冲体系制备小麦旗叶粗酶液,测定小麦旗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的活力。[结果]当pH为6.2时,POD活力最高;当pH为5.8时,淀粉酶活力最高;当pH为7.0时,PAL和LOX活力最高。选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时,PAL和LOX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15 mol/L时,POD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10 mol/L时,淀粉酶和LOX活力最高;当此缓冲液浓度为0.05 mol/L时,PAL活力最高。[结论]制取粗酶液的最佳缓冲体系是pH 7.0、0.10 mol/L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