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 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 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2.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0-4331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韭菜白绢病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氮源以及药剂对韭菜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ee.)生长的影响以及该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31℃;pH值范围是2~9,最适pH为6;红光最利于菌丝生长;对山梨醇、蔗糖利用较好,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多种氮源,以蛋白胨利用最好。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0℃,最适34℃;pH值范围为2~10,最适pH值是3-4;湿度为100% 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绿光最利于菌核萌发,另外,光照利于菌核产生,白光下产生的菌核数最多。11种参试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丙环唑、咪鲜胺、腈菌唑、三唑酮和笨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长春市百花园种植的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炭疽病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了对20种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多区段DNA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由Colletotrichum lupini引起.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光照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7~8.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蛋白胨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以硝酸钾为氮源、山梨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1℃,孢子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病原菌对2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该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均对质量分数60%唑醚代森联、250 g·L-1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1 mg·L-1.  相似文献   

6.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新发现的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1。本研究结果为中药材防风生产中该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及药剂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敏感性。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 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 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菌株HZ2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光照周期12 h∶12 h(L/D),有较宽的酸碱度范围(p H 4.0~9.0);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线性生长率分别为3.17和9.04 mm·d-1;在以半乳糖为碳源和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慢,线性生长率分别为0.78和0.36 mm·d-1。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菌株HZ2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氟啶胺SC和50%咯菌腈WP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和0.000 2μg·m L-1;孢子萌发对药剂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2.5%四氟醚唑EW、70%乙铝·锰锌WP、75%戊唑·嘧菌酯WDG、30%多·福WP和75%肟菌·戊唑醇WDG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四氟醚唑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05μg·m L-1。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5.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7.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