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云南萝芙木中育亨宾、阿吗碱、利血平3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岛津VP-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04mol/L二乙胺)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8 nm,柱温30℃.结果表明,育亨宾在0.140~0.700μg...  相似文献   

2.
田学军  龙云惠  黄兆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01-10201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云南产萝芙木[Rauvolfia vericillata(Lour.)Bail.]和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生物碱进行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两种萝芙木的根、茎、叶均含有药用成分利血平和育亨宾。鉴于萝芙木各营养器官均含有药用生物碱,开发时应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部位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纯化,经体外杀灭家兔痒螨的活性检测,对丁香(Eu鄄geniacaryophyllataThunb)花蕾中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经理化性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及与对照品活性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部位提取物中,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为20min,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黄色油状化合物III,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仅12min,化合物III的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杀螨活性与丁香酚对照品完全一致,丁香酚为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兰坪虫草优良菌株,并研究其不同极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旨在探究其功能性成分。【方法】通过薄层层析色谱分析(TLC)方法从49株兰坪虫草菌株中筛选出不同极性成分丰富的优良菌株。用不同极性溶剂对优良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成分萃取,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不同极性部分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测定。【结果】筛选得到综合指标最高的优良菌株OLLJ22,从其发酵培养物不同极性部分粗提物中分离得到31段粗品(乙醇部分10段,乙酸乙酯部分12段,石油醚部分9段),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脂肪酸、甘油酯、乌苏酸、β-谷甾醇、尿苷、D-甘露醇和有机酸。【结论】对兰坪虫草菌株发酵产物不同极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较系统的分离纯化,鉴定到7个化合物,其中乌苏酸为首次在广义虫草属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黄连5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熔点测定、HPLC、质谱等对自制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进行结构确证,采用TLC和HPLC进行对照品纯度检测.所制备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经TLC检查无杂质斑点,采用HPLC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含量达98.97%.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纯度高,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可作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用的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大枣煅制前后中总酚、总黄酮、总三萜、总生物碱四类成分含量变化。方法:煅制大枣(去核),粉碎,过筛。80%甲醇超声提取样品,然后测定样品中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含量;用酸-碱提取法提取总生物碱并测定含量。结果:大枣在经过扣锅煅后样品吸光度低于生品大枣的吸光度,总的成分含量低于生品。结论:大枣在经过扣锅煅后有机化学成分减少,可为大枣后期的炮制原理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欧洲紫杉(Taxus Daecata)枝叶为原料,提取并分离活性成分10-脱乙酰基巴卡亭(10-DAB)。通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的筛选,得出以丙酮/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在65℃回流提取为最佳提取条件。改进了传统以二氯甲烷/水萃取条件,而以二氯甲烷/20%乙醇2%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降低了乳化提高了产品含量和收率。利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技术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并纯化了10-DAB,并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最后得到含量96.8%、总收率为67.2%的10-DAB。  相似文献   

8.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建立小花棘豆生物碱指纹图谱,为其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并通过薄层层析进行初步分析;将萃取量少、小极性的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将洗脱量少、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洗脱部分合并,应用微量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薄层展开H2O2/10%醋酐无水乙醇/Ehrlich’s试剂显色较佳,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将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组分合并,经GC-MS分析鉴定出16种生物碱,相对含量大于3%以上的有3种,占总提取物的26.72%,相对含量大于2%的有1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有5种,皆属首次从此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了10种大孔树脂对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PD600树脂为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良好树脂,确定最佳吸附流速2.0 BV/h,吸附液p H对吸附影响较小,解吸剂为70%~80%乙醇。经HPD600树脂精制得到的白屈菜总生物碱相对含量为39.8%,该结果可为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总含量测定,并应用HPLC等色谱方法,将枣果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逐级分离纯化,从而确定了其多酚物质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经酒石酸铁法测得的枣果中多酚的总含量为10.35mg/g。经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HPLC等方法依次分离得到的枣果中多酚类物质中主要含有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其含量分别为55.35、38.41μg/mL。  相似文献   

11.
乌头总碱的纯化工艺及中乌头碱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选出乌头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离纯化中乌头碱,为新药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通过硅胶柱层析和结晶纯化获得纯度在95%以上的中乌头碱。[结果]附子中乌头总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3倍药材量的95%乙醇溶液为溶剂,浸提3次,第1次5 d,第2次3 d,第3次1 d。调提取液pH值为3.0~4.0后静置12 h,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一定体积,确定D-101的最佳吸附率、洗脱率分别为87.5%和95.3%。纯化时,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上样浓度为6 g/L,pH值为4.5,室温为18℃,以蒸馏水除杂,流速为1 ml/min的95%乙醇洗脱,浓缩洗脱液,完全蒸干,测得其附子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高于48%。[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工业化乌头总碱的提取,以及后续各种生物碱的纯化。  相似文献   

12.
王富科  闫乾顺  郑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0-21012
[目的]研究醉马草中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40 kHz超声波水处理醉马草草粉,水提去渣得到滤液后,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在回收溶剂的情况下用减压蒸馏获取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和红外鉴定。[结果]正交试验选取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A1B2C2D2,即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料液比1∶7.5(g/ml)、温度60℃、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生物碱的提取率为2.06 mg/g;新草的生物碱的提取率为14.04 mg/g。结构鉴定结果显示,醉马草混合碱中含有苦马豆素。[结论]该方法快速有效,准确度高,可用于醉马草中生物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提、醇沉、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芝芪菌质多糖,并对各纯化多糖成分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测定。用DEAE-3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4种纯化的芝芪菌质多糖GAP-1、GAP-2、GAP-3、GAP-4。4种纯化的芝芪菌质多糖均有一定程度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适宜浓度的GAP-3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最好。芝芪菌质纯化多糖对GAP-3K562、SMMC-7721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有一定的抗肿瘤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并研究该物质的活性。[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研究。[结果]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得到分离纯化;该物质在pH2.0-pH10.0、100℃和紫外照射24h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69.7%。[结论]分离纯化的土壤链霉菌CaiF1抗菌物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其结构鉴定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雪莹  武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77-8479
[目的]测定中压色谱快速法制备的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得到粗提物,以此粗提物直接进行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经2步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花黄色素,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结果]5个主要色谱峰中峰面积最大的是HSYA,而保留时间分别为30.930(1号峰)、32.803(2号峰)、36.981(3号峰)和40.316 min(4号峰)的4个色谱峰紫外最大吸收都在240和403 nm左右,紫外光谱图与HSYA一致,根据文献推测为红花黄色素类成分;经测定红花黄色素含量为75.14%。[结论]首次采用中压色谱从红花大孔树脂粗提物中分离红花黄色素,该方法省时、简便、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符晓杰  徐年军  廖智  石戈  范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99-4100,4196
[目的]对海带多酚的提取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分离纯化和抑菌作用。[方法]以新鲜海带为试验材料,采用以乙醇为溶剂反复冻融法提取海带多酚,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海带多酚,并利用96孔板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海带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的乙醇浸提,60℃浸提3~5 h,提取效果最好。海带多酚的最大吸收在波长574 n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9种组分,经过抑菌试验获得5种抑菌组分。多酚对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藤黄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菌效应。[结论]试验为深入研究海带多酚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海带的高值化利用及新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Deoxynivalenol(DON) is a type B trichothecenes mycotoxin produced by several Fusarium species, often found in foodstuffs for humans and animals. DON is in great demand for the toxicological researches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this work, wheat culture was inoculated with a Fusarium graminearum PH-1 strain for DON production. The solvent system for crude extraction was acetonitrile-water(84:16, v/v). A simple two-step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to separate the DON mycotoxin from wheat culture, combined with 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reparative HPLC) to purify the compound. The solvent system for the secon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methylene chloride-methanol(17:1, v/v), which provided a good elution effect selected 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identified by HPLC, 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ass spectrometry(MS) and ~1H an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spectroscopy. A total of 433 mg of purified DON was obtained from 1 kg of wheat culture, with a purity of 99.01%. The study had provided an easy-operating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to isolate an expensive compound in a simple way.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进行优化,并对藻蓝蛋白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凝胶电泳以及抑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藻蓝蛋白,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藻蓝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成分,并利用96孔板法培养、酶标仪浓度检测,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藻蓝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 g/ml,冷冻时间60 min,硫酸铵饱和度为60%。藻蓝蛋白的最大吸收光是620nm。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3种蛋白质,标记为PC-1、PC-2、PC-3。SDS-PAGE电泳可知,PC-1和PC-2的分子量在14~18 kD。PC-2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藤黄叠球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结论]为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和性质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毒素MCLR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萃取和常压柱层析色谱技术的合理组合,建立了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纯微囊藻毒素MCLR的有效方法。MCLR粗提液先经过正己烷萃取脱脂、固相萃取净化,再用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色谱分离去除杂质和色度,流出液分管收集,通过测定流出组分在238nm处的吸光度值,并对峰值组分进行鉴定,证明第2个洗脱峰为MCLR,其纯度为40.5%。最后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水为初始缓冲液,以3mmol/L NaCl水溶液洗脱MCLR,得到MCLR在238nm的特征吸收峰,MCLR的纯度达90%以上,最终得率为66.2%。  相似文献   

20.
高纯度的Lp(a)对于Lp(a)测定的标准化及生物学研究都是迫切需要的.本研究以连续的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取代超速离心,建立了1种新的分离纯化Lp(a)的方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批量纯化L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