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Wolff等发现将质粒DNA(裸露的DNA)注射给小鼠能引起外源基因的长期表达,接着Ulmer等进一步证实将病毒蛋白基因注射给动物能引起免疫反应,便诞生了DNA免疫技术。此后研究证明,编码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能引起鸡、鼠、牲畜、灵长类和鱼等物种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它成为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又一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2.
DNA疫苗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Wolff等发现将质粒DNA(裸露的DNA)注射给小鼠能引起外源基因的长期表达,接着Ulmer等进一步证实将病毒蛋白基因注射给动物能引起免疫反应,便诞生了DNA免疫技术。此后研究证明,编码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能引起鸡、鼠、牲畜、灵长类和鱼等物种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它成为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又一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鱼源嗜水气单胞菌菌蜕系统的可行性和应用性。【方法】以PhiX174基因组DNA为模板,对LysisE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纯化的PCR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溶菌质粒pBV220-LysisE。将pBV220-LysisE转入嗜水气单胞菌LN0925株中,构建LN0925(pBV220-LysisE)菌蜕疫苗(AHGs),进而通过溶菌动力学过程检测、电镜下细菌形态观察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等评价所制备的菌蜕疫苗。【结果】PCR扩增成功获得长度为276bp的噬菌体LysisE基因;成功构建pBV220-LysisE重组质粒及AHGs。在42℃诱导60min后,LN0925(pBV220-LysisE)菌株开始出现溶菌现象,至3h后溶菌基本结束;溶菌至210min时,其裂解效率达到99.99%。菌液浓度对菌蜕裂解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浓度质粒pBV220-LysisE均可以高效诱导嗜水气单胞菌LN0925株裂解。电镜观察发现,AHGs形成明显的溶菌孔道,整体细胞形态完好,且内容物流失。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HGs疫苗能明显提高鲤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在免疫后5-6周血清抗体凝集效价达到1∶256,从第7周开始呈下降趋势;AHGs和甲醛灭活疫苗(FKC)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77.78%和55.56%。【结论】AHGs能够有效激活鱼体的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保护,且较FKC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大肠杆菌菌蜕的制备技术,以pBV221、pCold IV和pETDuet1载体为基础构建了表达噬菌体E基因的溶菌质粒,并利用pETDuet1的2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同时表达E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的双表达溶菌质粒。经检测,pBV221-E/DH_(5α)组和pCold-E/BL_(21)组的裂解效率最高,但pCold-E/BL_(21)组的裂解起始时间晚于其他几组。诱导剂的浓度对pETDuet1-E-SNA/BL_(21)(DE3)的裂解效率有较大影响。电泳结果显示,随着E基因的表达,细菌DNA逸出膜外,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将DNA降解为250 bp以下的小片段。除pBV221-E/BL_(21)组外,β-丙内酯可实现对其他试验组菌蜕的完全灭活。电镜观察发现,几组菌蜕在结构上并无明显差别。与对照菌相比,菌蜕结构完整,电子密度低且不均匀,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皱缩。  相似文献   

5.
通过口服干酪乳杆菌安全性、胃液及胆汁酸耐受能力、肠道定植能力及外源基因在干酪乳杆菌中的遗传稳定性等实验,对干酪乳杆菌作为递呈疫苗抗原活菌载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符合益生菌的标准,可作为递呈疫苗抗原活菌载体。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纳米技术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DDSs)的应用中具有可以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为应对全球细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作为药物载体,理想的纳米粒子必须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病理部位和(或)靶细胞,同时不发生药物泄漏,并且在作用部位迅速释放药物。为此,人们积极寻求各种"智能"纳米释药系统,这种纳米释药系统可以对内部或外部刺激(如pH、氧化还原、温度、磁和光等)进行响应,从而实现对药物的可控释放。本文围绕pH、温度、光照以及酶和其他内源或外源因子刺激响应的智能化抗菌药物递送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pHH43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含噬菌体Phi X174裂解基因E和CI857-PL-PR温控系统的温敏裂解盒CI857-PL-PR-E,再将该裂解盒插入到pPBA1100穿梭载体中,构建裂解质粒pPBA1100-E。利用细菌接合转化法将其转入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溶菌动力学试验检测裂解质粒pPBA1100-E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裂解效果并计算裂解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裂解质粒pPBA1100-E,并将其成功地转入到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溶菌动力学试验说明裂解质粒pPBA1100-E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溶菌效率,裂解效率为99.997%。因此,试验成功地制备了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为进一步成功研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细菌菌壳(Bacterial ghosts,BGs)是一种不含细胞质和核酸成分的细菌空壳。近年来,研究证实BGs表面保留了大量完整的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的激动剂,可作为免疫佐剂诱导机体免疫或非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除此之外,BGs还可装配蛋白和核酸以提高外源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介绍了BGs制备技术、佐剂效应机制以及应用潜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抗肿瘤药物,来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绝大多数动物实验研究中,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的外源蛋白,比如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等都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并且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述了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并...  相似文献   

11.
核酸疫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酸疫苗是90年代初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疫苗,又称为DNA疫苗或基因疫苗,它是把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灭活或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相比,核酸疫苗以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制备简单、易于贮存运输等优点,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是兰氏阴性菌分泌的纳米样颗粒。OMV 呈球状双层膜结构,直径为 20~250 nm 大小。其主要由细菌的外膜成分构成,其中病原菌分泌的 OMV 包括与致病相关的多种成分,如非蛋白抗原脂多糖、脂质、蛋白质粘附素、侵袭素、毒素等致病因子。病原菌 OMV 还含有细菌的DNA、RNA、sRNA 和质粒等核酸,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新型分泌系统,与致病性、耐药基因的存储和传播、细菌间及细菌 - 宿主间通信串扰等一系列功能紧密相关。病原菌 OMV 的分泌与应激反应有关。OMV 作为毒力因子、耐药基因或质粒、抗原分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递送至宿主细胞,直接导致疫病的发生或加剧病情。在作用机制方面,OMV 通过动力依赖性内吞将毒素转运至宿主细胞、介导耐药基因水平转移、通过增加分泌量减少噬菌体入侵病原菌,或保护来源菌、周围细菌免受膜活性物质侵害、影响,以及诱导细菌感染部位甚至远部组织免疫相关细胞的免疫反应、激活炎症反应通路、介导宿主细胞死亡及代谢重构等。鉴于 OMV 在细菌致病、耐药性产生、宿主生理屏障(肠黏膜屏障、肠血管屏障、血脑屏障)破坏及生态位失衡、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发挥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其相关生物学作用和潜在的分子机制,对探索人和动物细菌病的致病机制、耐药机理、开展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研发及新型疫苗创制等防控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对 OMV 在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鱼病治疗研究已从大量使用抗生素转向主要以灭活细菌为基础的疫苗开发。渔用疫苗主要为注射疫苗,虽能有效防治许多不同的水产疾病,但注射疫苗存在的副作用不可忽视。相比之下,口服疫苗和浸泡疫苗可能是鱼类接种的最佳途径,但鱼类对抗原的摄取有限,通常需要反复多次接种。纳米颗粒作为疫苗递送系统已被认为是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纳米颗粒是具有低毒性、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特定物理属性(大小、表面电荷或负载能力)的分散体或固体颗粒,允许受控输送,从而改善免疫系统的靶向性和刺激性。这些纳米递送系统在鱼类中的应用还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综述了纳米颗粒在鱼类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聚乳酸-乙醇酸纳米颗粒、壳聚糖纳米颗粒、脂质体和碳纳米管,提出了未来渔用疫苗研究的热点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渔用疫苗的开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干酪乳杆菌作为呈递抗原活载体,表达新城疫病毒保护性抗原HN蛋白。重组于酪乳杆菌表达外源蛋白后,经SDS-PAGE、Western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表达并展示到乳酸菌表面。将重组菌及空质粒菌株分别滴鼻、点眼免疫雏鸡,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样品中特异性IgG;于三免后不同时间采集雏鸡的泪液、气管洗液、胆汁和肠洗液样品,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样品的特异性sIgA;用MTY法检测免疫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重组干酪乳杆菌表达系统能刺激动物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新型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佐剂是一种能促进、延长或加强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物质。传统佐剂虽然副反应低,对许多抗原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但对某些抗原不表现或仅有很低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佐剂,已成为新疫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3]。1细胞因子佐剂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免疫佐剂效应,可增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疫苗的保护效应,激发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具有佐剂效应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γ-干扰素和白介素-12(IL-12)。1.1白介素1(IL-1)白介素1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刀豆素A、脂多糖及胞壁酰二肽等诱…  相似文献   

16.
以干酪乳杆菌作为呈递抗原活载体,表达新城疫病毒保护性抗原HN蛋白。重组干酪乳杆菌表达外源蛋白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表达并展示到乳酸菌表面。将重组菌及空质粒菌株分别滴鼻、点眼免疫雏鸡,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样品中特异性IgG;于三免后不同时间采集雏鸡的泪液、气管洗液、胆汁和肠洗液样品,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样品的特异性sIgA;用MTT法检测免疫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重组干酪乳杆菌表达系统能刺激动物黏膜免疫反应和系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继减毒苗、灭活苗、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抗独特型抗体苗之后,科研工作者又先后研制出核酸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和高分子微球疫苗,本文对后三种疫苗作一简介。1核酸疫苗所谓的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用DNA作为免疫原的称DNA疫苗,用RNA作为免疫原的称RNA疫苗。核酸免疫是近几年基因治疗研究中衍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有人将核酸疫苗看作是继全菌减毒疫…  相似文献   

18.
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写作phage),又称细菌病毒(Bacterial virus),它可以侵入细菌细胞中,通过酶的作用,破坏细胞壁,使细菌裂解,进而杀死细菌。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及温和性噬菌体,前者可在敏感宿主菌内增殖,并使之裂解,亦称为毒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显示,动物和人体摄取表达抗原的转基因植物能激发机体的血清和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是当今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水平及方式、基于植物口服递送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转基因植物疫苗面临的问题等,并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养殖环境下,畜禽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频发及抗生素长期滥用的风险,使得高效广谱的抗菌药物创新研究迫在眉睫。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将药物包裹于递送载体内部,于特定部位控制释放,具有提高药物靶向性、增加药物体内稳定性及提高药物治疗指数方面的优势,是解决当前抗菌药物耐药性、体内残留、体内不稳定等几大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细菌耐药性机制及抗菌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思路入手,总结纳米乳液、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等载体结构类型在抗菌药物递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兽用抗菌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商品化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