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内涵表现为“农科为荣”的职业情感,“服务三农”的育人理念,“以农为本”的科教特色和“农企互动”的实践技能。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着力抓好制度和环境两大要素,做到坚持核心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提供环境支撑,拓展科教环节和创新主题形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重知识学习,轻知识创新;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学历(学位),轻能力;重学识,轻全面发展的“四重”、“四轻”问题,影响了研究生的成长成才。解决“四重”、“四轻”问题必须实现研究教育的“四个转变”,即由注重学习知识到注重创新知识的转变,由注重智力因素到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转变,由注重学历(学位)到注重能力的转变,由注重学识到注重全面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从“政治性”和“科学性”两个维度来考量。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体现在“两个度”上:一是目标的客观达成度,二是教育主体的主观满意度。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拓展“政治—价值”内涵、“学术—文化”内涵、“职业—发展”内涵、“实践—服务”内涵、“健康—幸福”内涵、“技术—传播”、“质量—满意”内涵。其发展路径有:一是系统优化路径,做好顶层设计;二是要素协同路径,实现三个整合;三是特色取胜路径,打造特色品牌;四是质量监控路径,完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在农家”文献的研究,把握“四在农家”内涵实质并结合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四在农家”综合评价的内在基础,提出“四在农家”综合评价模型;同时提出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遵循系统思想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以及“关在农家”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师德 ,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与工厂产品生产劳动两种劳动的相似性出发 ,可理解为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劳动的职业道德。广义的师德基于上述两种劳动的异质性 ,有着两个层面的内涵 :1教师应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积累公民的基本道德 ,即传统的育人 ;2注重“因人施教”,找寻开启学生创新潜力和能力的金钥匙 ,并自己在科研方面有较大的创新。通过以上分析 ,揭示了高校教师师德内涵的极富弹性的特征 ,从理论上可以解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师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2]。正是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的影响巨大。党的十六报告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了茶到现在,中国人对茶的认知已经延绵了6千年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茶文化热渐渐兴起,随之复兴的还有茶艺。“茶艺”是个新名词,古书中有“艺茶”一词的记载,意思却为种茶、做茶之技术。现在的“茶艺”,源于中国“古茶道”,在唐代兴起后,于宋、元、明、清各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品好一杯茶的艺术,即是关于泡好一壶茶与品好一杯茶的技能和艺术。∞,茶艺表演,是可以在舞台或特定场合表演的茶叶冲泡技艺和品饮艺术,既是技术的成果又是艺术的作品,以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不同茶类的冲泡和品饮,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的作品编创中,要综合考虑茶艺的技术含量和艺术美感,即冲泡技艺的技术要求和表演过程的美学意境。因此,编创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是否紧扣主题和具有审美价值:物质要素(茶的品质特点、水的品质要求、茶具的配套与选择)、意境与主题要素(环境要求、茶席布置、背景音乐)、茶艺程式要素、茶艺师素质要素、茶文化内涵要素。2010年第四届“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之个人赛冠军作品为《玉茶言德》,现以该作品的编创构思与实践体会实例,谈谈茶艺作品编创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论述了其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先导意义和党的历史责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和创新意义;梳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构建了经济要素层次结构模型或称经济理论变迁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科学诠释,阐明了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与经济理论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归纳出高校教师教风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剖析了高校教师教风方面存在理论学习不紧、敬业精神不够、治学态度不严、忧患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从政策导向、政治业务学习要求、监控体系、质量监督组织机构、师风师德教育活动、教风评价等方面加强高校教师教风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师德师风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师德师风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过精神引领、制度规范、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文化手段,突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人格”一词的内涵是“认知、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它代表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 ,环境对健康而又高尚的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 ,我们从影响人格形成因素的几个层面来看 ,凡基本的而又与身体或生理有关的人格特质 ,如人的动机和情绪受遗传的影响较大 ;凡较为复杂的人格特质 ,如兴趣、态度、价值观等 ,将是影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理想追求的因素 ,其形成很大程度受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及其成员从来都是把高等学校视为遵循最高准则的典范 ,我国的高校更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日益复杂的兼并、重组和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等业务,要求作为专业技术群体的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高绩效的工作能力。而提高会计人员绩效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现有会计人员的能力。一、国内会计人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陈小悦、刘霄仑融合功能分析法和能力要素法建立了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他们认为,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其中职业品质是指行为规范和专业的态度,职业道德、职业审慎、社会责任、追求卓越、正直诚信和良好的职业风范是其能力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精美城市的建设背景,对江南园林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存在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人生哲理、技艺传创、多彩教育、文明发展”四个方面,有利于推动实现“建设城乡生态文明、促进人居和谐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简单说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个哲学基础”、“一个主题”、‘四论”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简明回答,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内涵。就这两论被提出的方法、视角及其涵义而言,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师德高尚——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学生以教师之是为是,以教师之非为非。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作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因此,班主任要注重练好“内功”,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与表率。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北师本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旨在进一步明确新时期高校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师德的时代内涵,进而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适性”是我国农业转型期所需要的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的重要特征,其本质内涵是就业口径拓宽而专业技能不弱,其核心构成要素是“宽口径 专业特长”。“宽口径”是一种科类融合概念。“专业特长”是对“宽口径”的职业聚焦,两者不可偏废,且必须保持足够的张力。实现这一人才培养定位需要满足核心构成要素的支撑条件,构建能够实现“宽专交”结合功能的柔性课程体系,实施系统优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教学建设工程,并推动和完成一系列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之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先决条件。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职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师德师风也应当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我省中职教育领域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四驱动+四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5):200-200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论述了茶的功效时写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其中“精行俭德”四字被看作是陆羽的自勉和对茶人的期望,常被茶人引用。“精行俭德”如何解释?由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解释为“注意操行和俭德的人”。这似乎过于简单。笔者曾与茶文化大家王旭烽女士谈起,认为这四个字内涵丰富,其中更多含义可以意会,较难言传,足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一次专题理论研讨会,包括它的精神内涵与语言特色。《辞海》上没有这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研究人文社科“四唯”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其问题严重性大小,有利于掌握关键问题,从而为解决“四唯”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四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到关键的要素,然后比较分析“四唯”的回报和稀缺性,进一步分析“四唯”问题的严重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论文著作是人文社科研究最重要的元成果;不同科研要素的回报具有异质性;“帽子”才是最为稀缺的科研要素;“唯帽子”比“四唯”问题严重。最后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学术评价应该注重论文著作的回归;解决好“唯论文”问题就能解决“四唯”问题;一定要妥善解决好“唯帽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