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直接电镜(E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ELISA检测了35份幼兔腹泻粪便样品。从中发现了轮状病毒(RV)抗原和RV RNA,并见到了典型的完整RV粒子。从而首次在国内检测出兔RV。新检测出的两株兔RV RNA电泳型为4、2、3、2,短型,归属于A组RV的第Ⅰ亚组。  相似文献   

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查了二个猪场的42份仔猪腹泻粪样。轮状病毒(RV)核酸(RNA)检出率分别为11.1%(3/27)和33.3%(5/15)。通过PAGE 法,检出了5株 A 组 RV 和5株 C 组 RV,证实了 A组 RV 和 C 组 RV 可同时感染某一猪场和混合感染同一只猪。  相似文献   

3.
用直接电镜(E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ELISA检测了35份幼兔腹泻粪便样品,从中发现了轮状病毒(RV)抗原和RVRNA,并见到了典型的完整RV粒子,从而首次在国内检测出兔RV。新检测出的两株兔RVRNA电泳型为4、2、3、2,短型,归属于A组RV的第Ⅰ亚组。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育种公司DGGX4的三黄鸡育种三系配套的A系、B系、C系群体开展的禽白血病净化,应用商品化的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ALV-A/B抗体和ALV-J抗体3种ELISA商品检测试剂盒,分别对22~33周龄母鸡种蛋的蛋清、公鸡的肛拭子或血浆样品的病毒细胞培养物进行p27抗原检测并对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淘汰阳性鸡,阴性鸡留种;对留种群及其种蛋、雏鸡、后备鸡、繁殖群实施针对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及检测净化;对使用的活疫苗预先进行外源病毒的检测。经过连续6个世代的净化,结果显示A系、B系和C系种群ALV-p27抗原的阳性率分别由零世代的44.66%、8.14%和7.90%下降至五世代的1.93%、1.04%和1.02%。净化效果显著,证明所采取的净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笼养和散养蛋雏鸡和成年蛋鸡的小肠中细菌种类进行分析。取8周龄雏鸡和30周龄产蛋鸡整个小肠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结合指纹克隆,研究鸡小肠细菌菌群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从蛋鸡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出39株细菌,有4个菌门,包括变形菌(2株,5.1%),拟杆菌(4株,10.2%),放线菌(5株,12.8%)和厚壁菌门(21株,53.8%),以及7个环境样品(不可培养细菌)。不同阶段蛋鸡不同肠段存在不同的细菌种类,在成年母鸡和自由放养鸡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比雏鸡和笼养鸡丰富。所有分离细菌中,共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除陪伴粪球菌外,其余9株乳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后备菌保存。结果提示,饲养模式和饲养阶段对蛋鸡肠道中细菌群落种类分布有很大影响,散养模式细菌群落更丰富,成年鸡较雏鸡肠道细菌多。  相似文献   

6.
针对鸿光麻鸡育种三系配套的Q系、N系、L系群体开展的禽白血病净化,应用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ALV-A/B亚型抗体以及ALV-J亚型抗体3种ELISA商品检测试剂盒,分别于开产(19周)以及留种前(43周)母鸡种蛋蛋清、公鸡泄殖腔棉拭子或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淘汰阳性鸡,阴性鸡留种,并对留种鸡群及其种蛋、雏鸡、后备鸡、开产种鸡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对使用的活疫苗全部进行外源病毒抽检。经过连续6个世代的净化,结果显示,Q系、N系、L系的p27抗原阳性率分别由2010年的28.19%、12.83%、20.44%下降到2016年的0.77%、0.53%、0.81%。禽白血病净化效果显著,进展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某斗鸡原种场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状况,分别于2017年1、4、9、12月和2018年7月随机或全群采集该场核心鸡群雏鸡胎粪棉拭子40份、泄殖腔棉拭子973份、血清150份以及留种用公鸡精液42份,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雏鸡胎粪棉拭子、泄殖腔棉拭子、精液的ALV-p27抗原和血清样品的ALV-A/B、ALV-J亚型抗体。采集33份泄殖腔棉拭子ALV-p27阳性鸡的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外源性ALV,并对分离株env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检测的雏鸡胎粪棉拭子ALV-p27阳性率为0,之后3次检测的成年鸡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8%、88%和78.10%;血清ALV-A/B、ALV-J亚型抗体阳性率两次检测结果分别为17.14%、0%和79.31%、24.14%;留种用公鸡精液ALV-p27抗原阳性率9.52%。DF-1细胞培养共分离到6株ALV,其中2株env基因序列与ALV-A亚型SDAU09E2株、ALV-J亚型HPRS103株同源性分别为89.2%、56.4%和89.2%、56.0%。表明该核心鸡群ALV感染率较高,且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雏鸡胎粪中群特异性衣壳蛋白27(p27)抗原检测以判定禽白血病病毒(ALV)垂直传播是实施禽白血病净化的关键步骤,为对比不同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我国四类广泛流行的亚群ALV垂直传播的检测效果,本试验设置ALV-A、ALV-B、ALV-J和ALV-K感染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8胚龄时以卵黄囊接种的方式感染SPF鸡胚,建立鸡胚携带ALV-A、ALV-B、ALV-J和ALV-K的垂直感染模型。采集各组雏鸡胎粪样品和血浆样品,死亡鸡胚肝脏样品,死亡雏鸡胎粪样品、血浆样品和肝脏样品,其中血浆和肝脏样品需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各样品以4家公司提供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平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显示,4家公司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于同一样品的阴阳性判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灵敏度存在差异;胎粪样品直接ELISA检测不能将ALV阳性鸡只全部检出,相对于胎粪样品,血浆和肝脏病毒分离样品ELISA检测更具有灵敏度优势。本试验所建立的对比方法不仅有助于评估4家公...  相似文献   

9.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了快速特异的检测副鸡禽杆菌的方法。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lorer Version 4.0,针对副鸡禽杆菌16SRNA基因序列设计两组LAMP引物,并对副鸡禽杆菌特异性DNA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评价所建立LAMP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65℃恒温反应60min,内引物1.60pmol/μL、外引物0.20pmol/μL。该LAMP对13株副鸡禽杆菌均发生了扩增反应,而对大肠埃希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等14株其他病原微生物没有扩增反应;该LAMP最低检出量为0.17pg/反应,敏感性远高于常规PCR的56pg/反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副鸡禽杆菌LAMP具有快速、高效、方便操作等特点,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进行副鸡禽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Page A型、B型、C型副鸡禽杆菌和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研制鸡传染性鼻炎(三价)和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用3个批次疫苗进行单剂量(0.5mL/次)3次接种和大剂量(2.0mL)单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SPF鸡的免疫效力试验、商品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和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3批疫苗对试验鸡安全无副作用;免疫接种SPF鸡只30d后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20μL/只疫苗免疫接种SPF鸡21d后新城疫的平均HI抗体24;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对新城疫病毒强毒100%保护;用4℃~8℃保存12个月和15个月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用20μL/只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d新城疫病毒的平均HI抗体24,对新城疫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70%。说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用禽巴氏杆菌C48-1(5∶A)禽大肠杆菌O78的原生质体融合二联弱毒株F4的37℃24h马丁肉汤培养物,以3.45×109~6.90×1010CFU/只的4种不同剂量,分别肌肉注射接种5~40日龄粤黄鸡共216只,观察14d,结果表明F4株对20日龄以上的鸡安全性达100%。F4株的培养物肌注鸡体后4h从肝脏分离,如此连续通过粤黄鸡10代的试验表明,F4株的毒力是稳定的。以F4株的培养物3.45×109CFU/只肌注免疫200只20日龄粤黄鸡,免疫后第14天起每隔2周、直至第12周分别以C48-1、O78标准强毒菌的3×LD50剂量攻击;同时分别制备O78菌的超声粉碎抗原、菌体抗原、荚膜多糖抗原,C48-1菌的超声粉碎抗原、热稳定抗原、荚膜多糖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中抗O78、C48-1的ELISA方法;免疫后每隔1周分别检测免疫鸡血清中的O78、C48-1IgG效价,直至免疫后84d。结果表明:F4株免疫后对O78的免疫保护率为14d50%、28d70%、42d65%、56d50%、84d35%,对C48-1的免疫保护率为14d25%、28d40%、42d75%、56d50%、84d30%。免疫鸡血清中抗O78、抗C48-1的IgG消长曲线均与免疫保护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种鸡的健康状况,2013~2016年对北京油鸡5个种群开展了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工作。净化方案为在出雏、开产和纯繁3个时间点采用ELISA方法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淘汰出现阳性的个体或家系。出雏时每只雏鸡采集胎粪样品进行检测,淘汰出现阳性个体所在家系的全部雏鸡。母鸡在开产和纯繁时收集3个种蛋进行检测,淘汰种蛋出现阳性的母鸡个体。公鸡在开产和纯繁时同时采集精液和肛门棉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淘汰精液或肛试样品出现阳性的个体。经过三年时间的检测和净化,北京油鸡5个种群43周龄纯繁前母鸡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从4.8%降低到1%以下,个别种群降低到0.5%以下。结果表明:在出雏、开产、纯繁3个时间点采样进行ALV p27抗原的检测,对禽白血病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为其它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确认湖北某土鸡养殖场鸡只消瘦并伴有个别死亡的现象是否由禽白血病所引起,试验采用禽白血病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和特异性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A/J/K的多重PCR(Multi-PCR)的方法对送检的20只病鸡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送检的20只病鸡中有11只为P27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5%,将群特异性抗原P27和PCR检测均为阳性的病鸡血液接种DF-1细胞,成功分离到一株ALV-K,命名为HB2018003。说明该湖北土鸡养殖场鸡只感染ALV-K。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昆明、红河、曲靖、大理、楚雄、昭通等地111个养鸡场采集疑似发生呼吸系统疫病鸡肺脏、脾脏、喉气管等组织混合样品111份。采用PCR检测方法对疑似样品进行副鸡禽杆菌、鸡毒支原体(MG)、滑液囊支原体(MS)、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流感病毒(AIV)、鼻气管鸟杆菌(ORT)等传染性疾病病原核酸检测,对部分核酸样品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副鸡禽杆菌、MG、MS、NDV、IBV、ILTV、ATV、ORT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2%(21/111)、10.81%(12/111)、5.41%(6/111)、4.50%(5/111)、2.70%(3/111)、39.64%(44/111)、9.00%(10/111)、18.92%(21/111);混合感染占32.43%(36/111),2种、3种和4种病原混合感染分别占18.92%(21/111)、11.71%(13/111)和1.80%(2/111)。由此可见,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副鸡禽杆菌、ILT...  相似文献   

15.
用IDEXX公司的禽白血病(ALV)3种ELISA试剂盒对广西规模鸡场不同类别鸡群的血清、喉头/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品进行禽白血病J亚群(ALV-J)抗体、A和B亚群(ALV-AB)抗体、p27抗原进行检测,发现规模场不同种类鸡群感染程度不同。血清中ALV-J阳性率11.33%(338/2 982),其中核心群鸡阳性率8.87%(86/970),生产群鸡阳性率为12.87%(138/1 072),种公鸡阳性率为12.13%(114/940);p27抗原检测蛋清阳性率为5.48%(43/785),喉头/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15.25%(122/800),蛋清样品检出率低于喉头/泄殖腔棉拭子。另对2个场血清和蛋清ALV-AB、ALV-J、ALV(p27抗原)进行对应检测比较,发现三者没有线性关系,即ALV-J感染率高,ALV-AB和p27抗原检测率不一定高;ALV-AB抗体高,ALV-J和p27抗原阳性率也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6.
用3M 氯化钾浸出的副结核分技杆菌细胞壁抗原(KCl-Ag)免疫的 BALB/C 小鼠脾细胞和 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出3株抗副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JM_1、JM_2、JM_3。用 ELISA 方法对3株单克隆抗体与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6种分枝杆菌不同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McAb-JM_1与副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菌株间的 KCl-Ag 和部分胞浆抗原(PPD)发生交叉反应;在其他分枝杆菌抗原中,仅与牛草分枝杆菌的 PPA 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 KCl-Ag 发生交叉反应.McAb-JM_2在副结核分枝杆菌中.与强毒株抗原发生较强反应.而与弱毒株抗原反应性较弱。McAb-JM_3在分枝杆菌中.除 Teps 株和偶发分枝杆菌抗原外.均发生交叉反应。本文讨论了这些单克隆抗体在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及抗原分析中的意义和用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不同血清型副鸡禽杆菌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本试验采用FOCUSTM Global Fractionation试剂盒制备副鸡禽杆菌A(221株)、B(0222株)、C(Modesto株)3个血清型参考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电泳图谱相似,经凝胶定量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条带均有7个,其分子质量相似,分别占A、B和C蛋白质总量的70.85%、68.6%和65.71%。此外共有3个蛋白质条带分子质量相似,但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3株A型C-HPg 8(CVCC254)、B型(BJ-05株)和C型(668)副鸡禽杆菌对SPF鸡的致病力,用120只57日龄SPF鸡进行了此3个菌株的致病力试验,分别眶下窦内接种1.5×10<'4>cfu/0.2 mL·只-1~400x104cfu/(0.2 mL/只-1)C-HPg 8、BJ-05株和668株...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琼脂扩散试验(ID)、直接电镜(EM)及免疫电镜(IEM)等方法,在国内首次从腹泻雏鸡粪便及肠内容物中检出禽轮状病毒(AVRV)和非典型轮状病毒(aAVRV)。电镜下发现表面光滑,直径为70nm的完整病毒粒子和表面粗糙、直径约53.5nm的不完整病毒粒子,后者在aAVRV中居多。应用PAGE表明,病毒核酸排列呈现多型性,aAVRV核酸排列为5、2、2、2,AVRV核酸排列不规则。ELISA证实,AVRV与犊牛腹泻轮状病毒(NCDV)和婴儿腹泻轮状病毒有共同抗原性,同属A组;aAVRV与之无共同抗原,结合PAGE结果初步确定为D组。并在MA—104细胞上分离到3株AVRV。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禽源贝氏隐孢子虫对雏鸡的致病性差异,人工感染3日龄雏鸡鸡源、鸭源、鹌鹑源、白文鸟源贝氏隐孢子虫.结果发现,各感染组雏鸡潜隐期均为4d,显露期为11~18 d,均未发生死亡,但其增重均受影响.鸡源C.baileyi(林州株)、C.baileyi(郑州株)和鸭源C.bailey(郑州株)感染组雏鸡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1.4%、85.7%和77.1%,剖检可见气管有较多粘液分泌物,法氏囊粘膜充血肿胀,平均增重较不感染对照组分别减少34.5、53.1和19.7 g;鹌鹑源C.bailey(武陟株)和白文鸟源C.bailey(郑州株)感染组雏鸡仅部分表现轻微临床症状,发病率分别为31.4%和28.6%,平均增重较不感染对照组分别减少39.7和43.1g.结果表明不同禽源C.bailey对雏鸡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以鸡源和鸭源C.baileyi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