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23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金针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结果表明:3号(913)、4号(991)、8号(金19)这3个品种的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好,其菌丝浓密,均匀,长势评分高;平均生长速率快,达到1.13 cm/d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达到5.67以上。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3号(913)、4号(991)、8号(金19)可作为金针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3.
正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海蟹味,也有人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真姬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通过人为调控,创造出适合其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立体、规模、周年栽培,并实现高产、高收益的一种生产方式。真姬菇工厂化袋式栽培一般菌丝满袋需40~50天,后熟45~55天,出菇期20~25天,整个生产周期为110~130天。现将江苏徐州真姬  相似文献   

4.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trenscpeek Bigtlow)又名玉蕈、斑玉蕈、海鲜菇、蟹味菇、假松茸等。真姬菇味鲜肉啄.口感极佳.具有独特的蟹香味,有蟹味菇之美称,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说。同时,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等独特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又称玉蕈、蟹味菇等,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独特的蟹香味,营养丰富,子实体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珍稀食用菌。真姬菇的品质易受菌株特性、培养环境条件、出菇管理方式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季节性真姬菇栽培方法,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难于调控,影响商品性状。而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可根据真姬菇生物学特性人工调节栽培环境,控制适宜真姬菇生长和发育外界条件,因此真姬菇工厂化栽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真姬菇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固化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添加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姬菇菌渣提取液增加了滑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量和漆酶活性。真姬菇菌渣是一种适合滑菇菌丝生长的栽培原料,可用于滑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7.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也叫蟹味菇,因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用似松茸,食似海鲜",因而又叫海鲜菇.  相似文献   

8.
<正>一、栽培时间安排9月上旬至翌年5月中旬为真姬菇的接种期,菌丝经越夏管理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出菇期。最晚要在制菌袋前30天制备原种,利用快速巧制固体菌种技术,可不添加设备30天完成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制种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棉柴栽培真姬菇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斐  赵丽 《农村百事通》2009,(21):36-37
一、栽培时间安排 在河北省故城县.9月上句至翌年5月中旬为真姬菇的接种期.菌丝经越夏管理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出菇期。最晚要在制菌袋前30天制备原种,利用快速巧治固体菌种技术.可不添设备30天完成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制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4号是由福建省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真姬菇优良菌株选育。永安市食用菌站于2000年引进试种,经过3~4年的试验、示范栽培,该菌种的生物特性、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其他真姬菇菌种,尤其是耐高温,出菇快、集中,效益高等方面表现突出,在生产上非常受菇农的欢迎。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对山杨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10个对杨树木质素和纤维素有降解能力的菌种:榆黄蘑、香菇、金针菇、木耳、裂褶菌、平菇、茶树菇、杏鲍菇、柳蘑、蟹味菇,测定了能在培养基2上生长的9个菌株的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快慢的先后顺序。用9种食用真菌(除蟹味菇外)对木材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一定时期后,测定了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变化数据,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结果得出:裂褶菌先降解纤维素,其余的8种菌株均先降解木质素;降解的快慢与降解率无关;香菇、平菇对山杨的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均比较高,为降解山杨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蟹味菇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实验室内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健壮的菌种,并对茵种进行纯化、保存,采用深层培养方法进行液体发酵。[结果]结果表明,蟹味菇较易进行组织培养,污染率小,可获得优良菌株;蟹味菇胞外高产木聚糖酶,但不分泌漆酶。[结论]该研究为蟹味菇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地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野生斑玉蕈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生长利用多糖和有机氮的能力较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5%。在人工条件下,虽然斑玉蕈容易形成子实体原基,但子实体的发育及孢子的大量弹射所需的环境条件范围较窄、对基物的选择范围较小,这些因素可能是其野生种群稀少的内在原因。而适宜其生存的原始森林面积锐减可能是导致其种群分布面积狭小的外在原因。因此,要加强对野生斑玉蕈资源的生态调查和保护斑玉蕈的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4.
真姬菇原种及袋栽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对真姬菇原种培养基及袋栽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得出,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最适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60%,木屑16%,麸皮20%,石灰2%,石膏1%,磷肥1%。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比其他配方快,且菌丝生长旺盛。最适袋栽培养基为:棉籽壳45%,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磷肥1%。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蟹味菇培养料的灭菌方法。[方法]分析3种灭菌方式(常压灭菌、普通高压灭菌、阶梯式高压菌灭)对蟹味菇培养料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氨基酸总含量最高(27.87%),而常压灭菌的氨基酸总含量最低(21.41%)。3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培养料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次高。[结论]阶梯式高压灭菌在工厂化规模化食用菌栽培中是一种比较好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茯苓菌株质量并鉴定其遗传关系,为茯苓菌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面培养法测定其菌丝生长速率,松树兜栽培法测定其菌核产量,反复转接法测定其遗传稳定性.提取不同茯苓菌株的总DNA,PCR扩增ITS序列,进行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检测菌株间的菌丝拮抗性,结合ITS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鉴定茯苓菌株遗传关系.[结果]11个供试菌株中,8、9和12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和遗传稳定性均较高,1、7和13号菌株较低.茯苓ITS序列长度为1600bp,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2、3、4、7和10号菌株与Wolfporia cocos 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 1的同源性高达100%,8、9、11、12和13号菌株与W.cocos strain LP-13的同源性达99%,表明供试茯苓菌株属于两个不同的亚种.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2、3、4、7和10号菌株聚为一类,菌株间的遗传关系非常接近,存在同种异名的可能;8、9、11、12和13号菌株聚为另一类,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存在种内差异.[结论]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核产量和遗传稳定性评价茯苓菌株质量切实可行,ITS序列分析可有效将茯苓菌株鉴定到种级分类单元,并明确茯苓菌株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崔鹏  通占元  张树斌  王朝江  王立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10-15512,15514
采用棉籽壳熟料袋栽模式对10个黄色金针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采用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号(黄064)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成熟时间等指标表现优良,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优良菌种;10号(Bj-3)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适合作为优良品种推广。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个菌株中6(黄064)、7号(三明B)菌株为同种异名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蕈生物制剂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4 g/(kg.bw)3个剂量组的玉蕈生物制剂灌胃小鼠30 d,测定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结果]玉蕈生物制剂能提高小鼠抗体的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结论]玉蕈生物制剂具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