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雄性毛白杨离体叶片再生及抗虫基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雄性毛白杨试管植株无菌叶片作外植体,筛选出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在组培室的光照条件下培养37d,平均每片叶产生25个不定芽。已建立雄性毛白杨最佳转化和再生系统。用含有完全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7和部分改造的Bt抗虫基因表达载体pB48.6转化雄性毛白杨,经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选择和PCR检测,已获得初步确定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
辣椒叶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就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ZT次之,KT不能有效地诱导叶片形成不定芽;IAA与BA相配合使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明显提高;IBA或NAA与BA的激素组合使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有所不降;2,4-D对叶片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mg/LGA3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后在不含激素的MS或MS+MA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程贵兰  蔡智军  姜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8-6139
[目的]研究6-BA与NA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不同的材料来源及不同的取材方法对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中黑防杨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结果]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6-BA与NAA质量浓度组合为,0.5mg/L的6-BA与0.05mg/L的NAA,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97.91%;最佳材料来源为生根试管苗,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达96.66%;最佳取材方法为选取植株上部0.5cm左右幼嫩叶片,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98.33%。[结论]建立了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水培I-72杨(Populus euramericana San Martino)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I-72杨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I-72杨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0.1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7.0%,不定芽分化率为91.1%;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Vc(150 mg/L)能有效地抑制叶片的褐变,褐变降低率达25.0%;不定芽在MS+BA 0.3mg/L+NAA 0.05mg/L培养基中继代增殖系数为6.3;添加0.8mg/L GA3对继代培养中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有显著效果;在生根培养基1/2MS+NAA 0.05mg/L+IBA0.2mg/L上,生根率达93.5%。  相似文献   

5.
辣椒叶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辣椒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就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ZT次之,KT不能有效地诱导叶片形成不定芽;IAA与BA相配合使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明显提高;IBA或NAA与BA的激素组合使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有所下降;2,4-D对叶片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mg/L GA3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后在不含激素的MS  相似文献   

6.
棉花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就激素对其不定芽的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A对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TDZ次之,ZT和KT不能诱导子叶形成不定芽,IAA与BA配合使用,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明显提高;NAA与BA配合使用叶片不定芽分化频率有所下降;2,4-D对子叶不定芽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5mg/L GA3有利于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后在不含激素的MS或MS+0.5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形成完全植株。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诱导叶片分化产生不定芽,然后对不定芽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3 mg·L~(-1)TDZ+0.5 mg·L~(-1)IBA,不定芽诱导率达到1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KT+0.3 mg·L~(-1)IBA,增殖率可达8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IBA,平均生根率可达到92.86%;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93.7%。本研究建立了河北杨高效植株再生体系,为河北杨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红花和紫花非洲紫罗兰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非洲紫罗兰叶片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诱导、叶片不定芽的坩殖、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应试管苗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BA2.0+NAA0.2;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KT0.2+NAA0.2;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BA0.5+NAA0.5+活性炭0.2%;试管苗移栽土质为腐质土最好。  相似文献   

9.
银白杨叶片不定芽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该文以银白杨无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因子对银白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研究 ,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植株体系 ,为今后的遗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 .结果表明 :银白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附加 6 BA和NAA(5∶1) (即MS +6 BA 0 5mg L +NAA 0 1mg L +蔗糖 2 5 % +琼脂 0 5 5 % ,pH 5 8) ,不定芽再生率达 95 %以上 ;当 6 BA NAA <5时 ,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和再生系数均降低 ,当 5≤ 6 BA NAA≤ 30时 ,随着比值的增大 ,不定芽再生率明显下降 ,不定芽再生系数也减少 ;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强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自试管苗顶端向下伸展叶的第 1~ 3片叶 ;生根试管植株叶片的不定芽再生能力强于无根试管植株 ;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光照时间为每天 14h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和激素水平对紫叶酢浆草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酢浆草的叶片比叶柄更容易分化出不定芽,是最适宜的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1.5mg/L,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1.0mg/L,试管苗在MS+2,4-D0.5mg/L培养基上生根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导入抗逆基因的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更多抗非生物胁迫的转基因杨树,以转双抗虫基因741杨(P.alba×(P.davidaiana×P.sirnonii)×P.tomentosa)为材料,建立了叶片诱导的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的高频再生体系,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其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继代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 IBA。对影响转化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共培养时间为3 d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共培养培养基加入乙酰丁香酮、pH值调到5.2时,诱导潮霉素抗性芽效果最显著;最佳潮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3 mg/L;将抗逆基因AtNDPK2通过农杆菌导入到转基因741杨中,经PCR检测,在抗性植株DNA中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的片断,初步确认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741毛白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期继代培养的741杨无根苗或有根试管苗[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ni)P.tomentosa]的叶、嫩茎、叶盘和叶柄等外植体为试材,在试管内分别诱导不定根发生。[结果]从不定根发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同步性等方面看,所有生根试管苗上的叶明显优于嫩茎、继代苗上的叶、叶盘和叶柄,而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又好于生根后期苗上的叶。进一步优化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的不定根诱导条件,在1/2 MS+0.5 mg/LIBA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 d可见根原基突起,6~8 d为不定根高发期,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单叶平均生根数为3.7条。不定根发生进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不定根发生部位为叶柄基部及向上至3 mm处,不定根起始分化时间集中为诱导后2 d,不定根发生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特别是维管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结论]杨树是木本植物的模式植物,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可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试验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速生杨树(Populus.tomentosa Car)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叶脉处和叶柄处,极易发生不定芽;芽大多是从叶片上直接产生;培养基中BA浓度是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关键;BA浓度在05~2.0mg/L范围内均有不定芽发生,BA1.0mg/L与NAA0.05mg/L搭配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培养基中添加GA30.1~0.2mg/L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增殖培养基采用MS BA0.5mg/L NAA0.05mg/L GA30.05mg/L,不仅能够快速增殖,而且芽苗粗壮,玻化率降低。生根过程采用过渡培养效果较好,ABT3生根粉的加入,使试管苗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杨树叶片离体再生系统,利用该体系能够获得高的芽苗再生频率,但是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优良无核葡萄品种莫利莎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an)、潮霉素(Hyg)对葡萄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葡萄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继代苗对Hyg的敏感性强于Kan,葡萄遗传转化更适合使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Hyg 3.0mg/L即达到继代苗致死浓度,可作为转化后抗性苗的筛选浓度,Hyg 0.8mg/L完全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葡萄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可选用Cef 300mg/L或Carb 400mg/L,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芎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川芎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以川芎根、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组培苗,建立了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川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1.2 mg/L;茎段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2 mg/L+IAA 0.3 mg/L;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IAA 0.5 mg/L。根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方面的诱导率分别为84%、86%和87%;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2%和96%,其不定芽分化率为98%,生根率为93%。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8%。提出了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得到了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建立南林895杨杂交无性系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创新耐盐南林895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以南林895杨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对其再生体系和耐盐基因GmNHX1遗传转化的部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使用NaClO消毒处理10~15min的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均较低;以叶片为外植体产生的不定芽状态良好,而茎段分化的不定芽容易白化死亡。PCR检测结果表明,转GmNHX1基因植株可扩增获得符合大小的特异性条带(1641bp);通过荧光显微镜能够观察到转基因植株中的SGFP激发出的绿色荧光,证明GmNHX1基因已经高效整合到南林895杨的基因组中。【结论】叶片是南林895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来源,其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完全可以满足根癌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对受体的要求,可用于耐盐基因GmNHX1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8.
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作为研究材料建立了百合农杆菌介导的受体系统。鳞片块不定芽的分化以MS培养基中添加0.5mg/L2,4-D和0.5mg/LBA为最好;试管苗小叶块和小鳞茎块的不定芽分化均以MS培养基中添加1.0mg/LBA和0.05mg/LIAA为最好;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小叶块确定为100mg/L,而小鳞茎块确定为125mg/L;羧苄青霉素抑菌浓度确定为300~400mg/L。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品种嘠拉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m)、潮霉素(Hm)对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苹果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及对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的抑菌效果;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Km10mg/L、Hm4.0mg/L完全抑制了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苹果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Km50mg/L、Hm5.0mg/L达到继代苗的半致死浓度,可作为转化后抗性苗的筛选浓度;由于抗性芽再生的选择压与抗性苗筛选浓度相差较小,Hm相对于Km更适合作为苹果基因转化的选择标记;培养基中附加Cef300mg/L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生长,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影响不大;而附加Carb则需400mg/L以上才能抑制农杆菌生长,同时严重抑制了叶片再生。因此,宜选用Cef作为苹果基因转化的抑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