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对脱水处理后三七种子的活力、发芽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系统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研究其种子脱水敏感性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七种子的临界含水量为20%,随着脱水程度的加深,三七种子的活力、发芽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逐渐增加,而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总体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膜质的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降低是导致三七种子脱水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七组织与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七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历史、三七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细胞悬浮培养、植株的再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屏边三七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2%左右透光率荫棚下,采用Ci-310PS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屏边三七 (Panax. stipuleanatus)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显示:屏边三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动态在5月份呈现单峰型曲线;9月份呈近似的双峰型曲线。5月份三七的光合净光合速率在13∶00达到最高值2.73μmol/(m2·s);9月份净光合速率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左右,13∶00左右呈现不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同,二者间的相关系数在5月份和9月份分别为0.445和0.909,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屏边三七与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方面的差异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氮素用量对K326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氮素用量对烟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烟叶叶绿素含量,NR,SOD,CAT,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减小趋势,变化的幅度在烟叶部位之间存在差异。施氮量120 kg/hm2(7.92g/株)时,烟叶中的酶活性均处于最佳值。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转化为目的的水稻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效可靠的组培再生体系是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基础。该试验通过对培养基类型、光照条件和水稻基因型的研究,发现富含脯氨酸的N6D培养基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光照条件也可显著改善其生长。Calrose76和合系41号被证实为易于组培高效再生的粳稻品种,该高效组培体系的为云南栽培良种合系41号的进一步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脱水可诱导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并为开展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选择启动子提供依据,用大麦品种撒哈拉幼苗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利用设计合成的引物对进行PCR定向扩增,获得了HVA1s、Dhn4s和Dhn8s启动子片段。通过分离、纯化、酶切和连接,把启动子片段分别插入到带有GFP和GUS报告基因的表达栽体质粒中。经测序确认,目标启动子片段与原报道的同源启动子序列一致性达95.3%以上。HVA1s、Dhn4s和Dhn8s启动子在构建的瞬间表达载体pHVA1sGFPG、pDhn4sGFPG、Dhn8sGFPG和pHVA1sGUSR、pDhn4sGUSR、pDhn8sGUSR中,都具有启动表达报告基因的能力,通过基因枪转化大麦幼苗可有效启动gfP和gus基因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8.
为给大麦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快速测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和同时测定大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PLC同时测定4种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 AM-303 (5 μm, 250 mm_4.6 mm i.d.)色谱柱;流动相A-0.1%冰乙酸水溶液,B-乙睛,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 μL.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分别在0.063~2.000 μg (R2=0.9999)、0.034~1.100 μg (R2=0.9998)、0.025~0.800 μg (R2=0.9993)、0.018~0.560 μg (R2=0.9995)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8%(RSD=1.30%)、98.30%(RSD=0.57%)、96.29%(RSD=1.20%)、101.59%(RSD=0.73%). 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麦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建立了以云南水稻栽培粳稻良种合系41为主要目标的高效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并获得28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高达27.2%。GUS组织化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提供了转化成功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期继代培养的741杨无根苗或有根试管苗[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ni)P.tomentosa]的叶、嫩茎、叶盘和叶柄等外植体为试材,在试管内分别诱导不定根发生。[结果]从不定根发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同步性等方面看,所有生根试管苗上的叶明显优于嫩茎、继代苗上的叶、叶盘和叶柄,而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又好于生根后期苗上的叶。进一步优化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的不定根诱导条件,在1/2 MS+0.5 mg/LIBA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 d可见根原基突起,6~8 d为不定根高发期,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单叶平均生根数为3.7条。不定根发生进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不定根发生部位为叶柄基部及向上至3 mm处,不定根起始分化时间集中为诱导后2 d,不定根发生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特别是维管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结论]杨树是木本植物的模式植物,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可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试验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