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同时测定丁草胺和异噁草酮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和1.0×10-9 g,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g-1。棉叶、棉籽和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 时,丁草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8.78%~9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2.09%;异噁草酮的平均回收率为85.57%~101.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7%~2.44%。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丁草胺和异噁草酮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试验中,测得丁草胺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14和2.53 d, 异噁草酮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0和2.82 d,收获时土壤和棉籽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  相似文献   

2.
采用1.5%OV-17+2%QF-1固定液、Chromosorb-W酸洗硅烷化白色担体填充柱、电子抽获检测器测定时,丁草胺、敌草胺、除草醚三者的相对保留值为1,1.42,1。80,可在同一柱子上进行测定。其中PP′-DDE峰与丁草胺重叠,OP′-DDT对敌草胺峰干扰,方法检出限丁草胺为0.005ng,除草醚0.001ng,敌草胺为0.25ng,变异系数皆小于10%。可应用于土壤、大米、蔬菜中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对11种除草剂在杂草群落为禾本科+莎草科+阔叶草的水直播稻田中控制杂草的有效性,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测定,结果表明,禾大壮+农得时,丁草胺+农得时,禾大壮+丁草胺在三类杂草混生的水直播稻田中一次用药,能控制生育期杂草。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丁草胺在东北地区主要土壤中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除草剂丁草胺在东北地区主要土壤黑土、水稻土、盐碱土、白浆土中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拟合Freundlich等温式最适合描述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其吸附常数Kd大小顺序为:黑土>水稻土>盐碱土>白浆土;吸附常数Kd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pH>粘土矿物含量。根据丁草胺在4种土壤中的有机碳吸附常数及吸附自由能的大小,确定丁草胺在土壤中属于移动性弱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蔬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氯虫苯甲酰胺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25%-92.05%和82.92%-93.38%;HPLC-MS/MS定性分析表明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物质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甘蓝上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6和6.86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 g•m-2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未检出和0.0071 mg•kg-1;0.090 g•m-2剂量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063和0.1004 mg•kg-1。【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和0.090 g•m-2剂量施药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对丁草胺在毛豆及其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丁草胺残留动态为:2004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046·e-0.1419t降解,DT50=4.9d、DT99=32.5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1023·e-0.1429t降解,DT50=4.9d、DT99=32.2d。2005年施用量80g/666.7m2的按Ct=2.0724·e-0.1315t降解,DT50=5.3d、DT99=35.0d;施用量160g/666.7m2的按Ct=4.4136·e-0.1352t降解,DT50=5.1d、DT99=34.0d。毛豆种植12~15d后植株中丁草胺残留量最高,其后逐渐降低,在毛豆采收时(种植后65d),除在土壤中尚能检测到痕量的丁草胺外,毛豆植株和豆荚中均未检测到丁草胺的残留量。对分析方法的适合性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土壤、毛豆植株和豆荚样品分别为82.6%~101.5%、87.6%~103.5%和85.0%~98.9%,RSD分别为1.95%~5.93%、1.67%~7.84%和3.78%~6.12%,最小检测量0.001ng,土壤和毛豆的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001和0.0005mg/kg。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棚这个特殊的环境,喷洒后的农药不易外泄,仍然留在土壤中,造成大棚土壤的残留量过高.速生蔬菜生长周期短,生长效率高,价格便宜,将速生蔬菜种植在被农药污染的大棚土壤中,可以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本次实验以菠菜和萝卜这两种速生菜为例,采用薄层层析酶抑制显色法,检测速生蔬菜减少被污染土壤农药残留的作用.通过检测,用不同速生蔬菜种植后的土壤敌敌畏残留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七星宝在节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节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减动态。采用氮磷检测器(NPD)及多残留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回收率为80.3%-96.3%,七星宝在节瓜及土壤中的半消减期分别为0.9-2.1天和3.8-6.4天。七星宝在推荐的使用浓度范围内不会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是理想的安全的蔬菜生产专用药剂。  相似文献   

9.
分别抽取庆元县高山茭白及相应灌溉用水、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高山茭白品质营养指标,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及相应土壤、灌溉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并根据无公害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及绿色食品水生蔬菜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灌溉用水和土壤、茭白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个别样品检出农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残留,其中氰戊菊酯残留量超过绿色食品甘蓝类蔬菜标准中的残留限量规定,但其他样品所有农残指标均未检出,均符合AA级绿色食品水生蔬菜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明娜  王梅  段劲生  张勇  花日茂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78-2779,2842
阿维菌素作为抗生素类杀虫药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作为高毒化合物,其在动植物中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综述了阿维菌素在蔬菜、水果、土壤、水、血液和牛组织中的残留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云南通海蔬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云南省蔬菜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云南省通海县蔬菜区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评价环境质量。[结果]蔬菜种植区大部分土壤中Pb、Hg、As、Cr含量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个别区域Cr含量在警戒线范围内。总体上,土壤Pb、Hg、As、Cr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小于0.70,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别。土壤农药残留检出氯氰菊酯和氯氰戊酯浓度分别为0.063 6、0.017 4 mg/kg。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百菌清浓度0.037 mg/kg。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4 mg/kg)。[结论]通海县蔬菜地土壤环境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温室蔬菜无公害栽培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蔬菜的农药用量也较粮食作物高出1倍至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2010,(12):32-33
蔬菜大棚种植几年后,土壤中会有最难治的根线虫,这种虫耐药性特强.防治办法是在土壤中使用剧毒农药,但根治效果不理想,致使韭菜等蔬菜药物残留严重。  相似文献   

14.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5.
农药在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农药残留对人类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日常的农产品检测中,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甚至残留一些在蔬菜上严禁使用的农药成分,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蔬菜生产中科学使用农药,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绿色蔬菜种植就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科学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在种植中应采取下列五项措施。一、把好种子关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的优良种子。二、把好播前准备关1.土壤翻晒。在播种前,应及早翻耕,暴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和枝叶,消灭土壤中残存的病菌和虫源。  相似文献   

17.
<正>棚室蔬菜与露地蔬菜相比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在露地施用的肥料,除被蔬菜吸收外,多随雨水或灌溉水淋溶流失,残留在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棚室内,由于免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土壤内矿质元素肥料流失少,而土壤深层的盐分受土壤毛细管的提升作用,随土壤水分上升到土壤表层。这两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蔬菜的营养与施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各种蔬菜需肥特性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生长周期比较短、产量和生物产量较高,对各种养分需要量大,钾氮吸收比例高,对土壤中的养分供应能力要求较高且养分转移率低及收获后残留低。根据不同蔬菜的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合理地平衡施肥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宽农科技有限公司经十余年的科研攻关,试验成功一种能有效防治蔬菜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新型药剂一叶宝绿4号。它不仅能有效防治蔬菜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而且还能彻底降解土壤中的各种残留农药及亚硝酸盐、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是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必备产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的差异,为将灭幼脲用于高海拔地区叶类蔬菜虫害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西藏拉萨市和四川彭州市开展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芹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的测定。【结果】灭幼脲在芹菜、生菜、大白菜和小白菜植株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7.0 d (西藏)和11.6 d (四川)、3.0 d (西藏)和4.4 d (四川)、3.4 d (西藏)和6.2 d (四川)、2.0 d (西藏)和2.0 d (四川);其在土壤中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1.0 d(西藏)和21.0 d(四川)。灭幼脲在拉萨市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均短于彭州市4种相应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但灭幼脲半衰期的长短在不同海拔地区的4种叶类蔬菜中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小白菜生菜大白菜芹菜。灭幼脲施药量为114 mL(a.i)/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施药7 d后拉萨市和彭州市所有蔬菜中的灭幼脲残留量均符合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灭幼脲在4种叶类蔬菜中的安全风险较小。【结论】4种叶类蔬菜和土壤中灭幼脲的半衰期在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缩短,蔬菜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与农药的半衰期有密切关联,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为灭幼脲残留的低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