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B5是一株从新疆盐湖分离到的中度嗜盐球菌 ,可在 0~ 30 %的NaCl条件下生长。用固体亚硝基胍诱变该菌株 ,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到盐敏感突变株和盐依赖突变株。并初步研究了这些突变菌株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耐盐菌株,为含盐废水的处理提供支持。[方法]以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污水为菌株来源,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耐盐菌株,通过测定所筛选得到的不同菌株的耐盐度,把不同的菌株接种到生产废水中,摇床培养2 d后测COD,通过计算COD去除率确定一株优势菌株,并将其进行基本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值为7.0,NaCl盐浓度为1%时生长情况最好,经驯化培养耐盐度达9%。[结论]该菌株为合格的耐盐菌。  相似文献   

3.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极端嗜盐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盐山采集的作品中,分离到12株极端嗜盐菌,它们均在NaCl浓度小于10%时不生长。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将这12株菌鉴定到属,6株属于Halobacterium,6株属于Halococcus。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多株嗜盐菌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净化效果.选取的嗜盐菌主要生长在3个不同盐浓度培养基中,共50株,涵盖了10多个科属.利用沉降率和絮凝率2种指标来研究嗜盐菌发酵液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嗜盐菌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沉降率均显著低于50%,而且大部分嗜盐菌菌株的絮凝率比对照组还要低,而与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相比,嗜盐菌产絮凝剂的效率很低甚至是不产絮凝剂,嗜盐菌不能作为很好的絮凝剂产生菌.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耐高温耐盐红螺菌用于其粉状制剂研制,以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亚硝基氮功能达90%以上的耐盐红螺菌与能在60~70℃下生长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正交试验探讨2种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分别对融合子进行温度、生长盐度和净化水质等功能测定,检出性能较优的融合子,同时采用电镜、细胞色素吸收光谱等方法,将融合子优良株与2种亲株进行比较鉴别。实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7℃,作用时间3 h,聚乙二醇(PEG)浓度为40%。在该优化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为1.536%,筛选获得3株能在30~50℃良好生长的融合子(a、b、c)。融合子生长耐受温度较耐盐红螺菌亲株提高66%,但耐受盐度、降解养殖水体氨氮与亚硝基氮功能均与耐盐红螺菌亲株相近。其中融合子a菌株具有生长更快、性能更稳定的特点,其细胞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属性、色素吸收峰等均与耐盐红螺菌相似。  相似文献   

6.
将湖北省荆州拍马造纸厂的高盐污水,采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并纯化培养后,得到3株单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和鞭毛等特征,将菌液进行革兰氏染色试验、需氧性试验和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试验,可将这3株菌株初步鉴定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都属于中度嗜盐菌。耐盐度试验结果显示,3株菌株能在1.5%~20.0%NaCl中生长,且最适生长浓度为12.0%。pH生长试验表明最适生长pH为7.0。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耐高温耐盐红螺菌用于其粉状制剂研制,以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亚硝基氮功能达90%以上的耐盐红螺菌与能在60~70 ℃下生长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正交试验探讨2种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分别对融合子进行温度、生长盐度和净化水质等功能测定,检出性能较优的融合子,同时采用电镜、细胞色素吸收光谱等方法,将融合子优良株与2种亲株进行比较鉴别。实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7 ℃,作用时间3 h,聚乙二醇(PEG)浓度为40%。在该优化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为1.536%,筛选获得3株能在30~50 ℃良好生长的融合子(a、b、c)。融合子生长耐受温度较耐盐红螺菌亲株提高66%,但耐受盐度、降解养殖水体氨氮与亚硝基氮功能均与耐盐红螺菌亲株相近。其中融合子a菌株具有生长更快、性能更稳定的特点,其细胞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属性、色素吸收峰等均与耐盐红螺菌相似。  相似文献   

8.
甲基磺酸乙酯对杜氏盐藻生长的作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良侠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32-4432,4450
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杜氏盐藻,旨在筛选放线菌酮Act抗性突变株和研究EMS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发藻株A1对Act的抗性浓度为0.05 mg/L,诱变后得到了对Act抗性浓度为0.4 mg/L的突变株,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明显小于出发藻株A1。EMS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根际耐盐促生菌,探索其对棉花耐盐促生的作用,采集了新疆和硕地区的盐爪爪根际土样,进行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并开展了菌株的分子鉴定及棉花耐盐促生效果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共获得57株细菌,经分子鉴定确定其归属于细菌域4个门12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含菌属种类最多,共涉及6个属;其次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涉及3个属。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所得多数菌株具有耐盐促生作用。棉花穴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11、T25、K18等菌株处理后,棉花发芽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植株和根的促生长效果明显,其中R11菌株处理效果最好,其棉花发芽、株高和根长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5.0%、135.2%和46.1%。综上所述,盐爪爪根际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植物耐盐促生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耐盐促生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吕爱军  胡秀彩  张冬杰  温洪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5-1326,1349
[目的]了解海产品、盐渍类食品中的中度嗜盐菌资源,探究其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海产品、盐渍品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获得11株中度嗜盐菌,对各菌株的形态进行观察,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11株中度嗜盐菌中7株为杆菌,其中JD6、HYD2、NY80和NY11革兰氏阳性,其他革兰氏阴性,JD6和JD910产生芽孢;4株为球菌,其中NY3和NY12革兰氏阳性,XH1和JH3革兰氏阴性。11株细菌在0~20%NaCl条件下生长,均分解葡萄糖产酸,产生过氧化氢酶、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不产生H2S;菌株XBD1、XH1、NY3J、H3和NY12在TCBS与SS琼脂上均能生长,NY11和JD910在SS琼脂上生长。11株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对利福平敏感。11株细菌对小鼠无致死性。[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嗜盐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耐盐突变菌株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方法]通过试验观察以及模拟污水、实际污水检测COD含量,研究YWL-0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性能和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耐盐突变菌株YWL-01在生物学上具有遗传稳定性;对于盐度高的实际废水,此突变株表现出显著提高COD降解特性;在投加到复合菌剂中处理高盐实际污水过程中表现出生物强化作用。[结论]耐盐突变菌株YWL-01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菌株283-1是一株中度嗜盐紫色硫细菌,对其耐盐特性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83-1在改良的Pfennig紫色硫细菌培养基中最大能耐受2.3mol·L-1 NaCl,其生长对Na+有专一依赖性,对Cl-依赖性较弱;它主要通过在胞内积累相容性溶质甜菜碱来对抗胞外渗透压力,胞内甜菜碱的含量随培养基中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2.0mol·L-1 NaCl时浓度可达到156.4mg·g-1干重。外源添加甜菜碱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耐盐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7-159
[目的]从陕西定边盐湖高渗极端环境中筛选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并对筛选获得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极端嗜盐菌株,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值8.0。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试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获得一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20%的细菌菌株A426,初步鉴定其为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菌株。[结论]成功获得定边盐湖地区中度嗜盐菌株A4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STSY-3的耐盐特性研究,为工程嗜盐菌的筛选提供方法和参数指导,同时为高盐废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工程菌的选用、问题诊断和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STSY-3试验材料,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盐度、接种量、阴阳离子和渗透冲击对该菌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Halomonas sp.STSY-3具有较强适应盐度变化的能力,菌株生长的盐度范围为1%~11%(NaCl,W/V),最适生长盐度为7%(NaCl,W/V);在系列NaCl浓度下,菌液接种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加强菌株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在12种不同的阴、阳离子中,仅有Cl-和Na+最适宜其生长,该菌株对SO42-也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高盐废水的生化处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耐盐特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河北省秦皇岛滨海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耐盐促生芽孢杆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促生效果,以期为研发耐盐促生菌剂和菌肥提供菌种资源。采用pH值9.0和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的LB培养基筛选、分离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用功能培养基从中筛选具有促生能力的细菌菌株,用Salkowski比色法定性定量分析其产IAA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燕麦生长的影响,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促生效果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3株耐高盐的芽孢杆菌菌株,其中3株芽孢杆菌(YP2、YP4、SM12)可耐受10%(质量分数)的NaCl,且均有解磷、解钾、固氮能力,具有较强的产IAA能力。接种这3株菌株均能在盐胁迫条件下促进燕麦生长,提高其抗盐能力,其中菌株YP2的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尖数分别显著(P<0.05)增加72.02%、42.58%、186.11%、392.35%、378.07%和518.85%,燕麦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43.34%,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12.20%、124.10%、274.09%和198.60%。经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YP2初步鉴定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该菌株作为盐碱地专用生物菌剂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利勤  苗凤香  顾海科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34-13735,13764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盐霉素产生菌进行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后,以脂肪酶活力为指标筛选盐霉素高产菌株。通过摇瓶进一步复筛,得到摇瓶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13.6%的盐霉素高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盐生植物根际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优良菌株用于盐碱土壤的生物改良剂,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盐生植物碱蓬和柽柳根际土壤中的耐盐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对优良菌株的耐盐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计筛选出耐盐碱微生物26株,其中有耐盐力较高的菌株13株,耐碱力较高的菌株18株,耐盐碱力较强的菌株 3株(X2、X7和 X12);X7菌株的降盐效果优于 X2和 X12,降盐率达45.42%,X2、X7和 X12菌株的降碱效果无差异,均为16%左右。经鉴定,X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X2和 X1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相似文献   

19.
一株极端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险废物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极端耐盐菌,编号为NY-1。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考察不同盐度、培养基和营养液、pH对NY-1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盐度条件下NY-1胞内阳离子变化进行耐盐分析。结果表明,NY-1在盐质量分数为10%~20%,pH为7.0、温度30 ℃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好;NY-1通过吸收K+和Na+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同时需释放Ca2+和Mg2+来维持细胞内的电中性环境,当盐质量分数高于20%时,持续向外环境释放Na+来抵抗外界的高盐度对NY-1细胞的干扰。NY-1可为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为探讨微生物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宁粳28号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不同耐盐菌株组合对150 mmol·L-1 NaCl胁迫下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的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组合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盐胁迫下不加菌的对照处理相比,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ABD)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ABCD)菌株组合可使发芽率提高约20%,ABCD组合使水稻芽长和根长分别提高4.75倍和0.72倍,种子活力指数提高3.19倍,幼苗耐盐指数提高3.20倍,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下降(P<0.05)。菌株组合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缓解盐分对水稻造成的毒害,但各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多菌株复配能较好地提高幼苗SOD活性。研究表明,耐盐微生物能够增强水稻耐盐性,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多菌株复配效果优于单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