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尖孢镰刀菌培养滤液室内鉴定百合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百合尖抱镰刀菌培养滤液,首次在瓶内对百合组培苗8个品种进行镰刀菌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高抗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中感品种2个,初步建立起百合品种镰刀菌枯萎病抗性窒内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0—2002年对34个当前流行的香石竹品种进行了抗香石竹尖镰孢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8个,占23%;中抗品种14个,占41%;中感品种5个,占15%;感病品种7个,占21%。红色品种抗性水平较低,而复色品种抗性较高。抗性鉴定以春末夏初定植供试品种最为可靠。本方法所获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建议作为中国鉴定香石竹对枯萎病抗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百合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鳞片接种法对收集、保存的40个百合种质资源进行镰刀菌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种(种)有12个,中抗品种(种)17个;中感品种(种)7个,高感品种(种)4个.鳞片接种法可作为百合枯萎病抗性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 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 / 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 / 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 F2 分离群体中抗 / 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链格孢菌、串珠镰刀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比东方百合对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强。利用石蜡切片、苯胺兰染色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解菌丝在鳞茎和根部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研究百合枯萎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个抗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tracheiphilum)的长豇豆品种“猪肠豆”和“珠燕”分别与感病品种“红嘴燕”及“四季青”进行正、反杂交及回交。用分离自广州地区的5个长豇豆枯萎病菌株的混合孢子液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亲本F_1、F_2及回交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猪肠豆”与“珠燕”这两个抗源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均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我们对已经鉴定的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病原菌TG-5采用蘸根法对甜瓜幼苗进行枯萎病接种试验,并利用甜瓜鉴别寄主确定生理小种。结果表明,Doublon、CM17-187和MR-1均表现为抗性,Charentais T表现为感性,因此,鉴定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TG-5为0号生理小种。并对12个甜瓜品种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州密25、丰登蜜19和丰登蜜25为抗病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甜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甜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一项发表在2014年10月出版的《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揭示了对易感番茄品种中引发枯萎病的一种普通真菌的抗性与感性的分子基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Katherine Borkovich与他的同事在对2个近缘番茄品种:对引起萎蔫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易感的品种"Motelle"的研究中注意到了micro RNAs,一种小分子  相似文献   

11.
西瓜品种抗枯萎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培养液中,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产生以镰刀菌酸为主的致萎物质,用50%的枯萎病菌培养滤液浸苗88小时,对不同西瓜品种致萎力的差异情况与品种在病圃中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 受枯萎病菌侵染以前,11个西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极小,酶带数及颜色深浅相同。接种枯萎病菌以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增强,酶带数增加1-2条。同工酶谱中E#-1、E#-7酶带或E#-1酶带的出现与否,是鉴别西瓜品种抗枯萎病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抗性西瓜苗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西瓜苗期感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处理后在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部位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与植物抗病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毒素粗提液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不同部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叶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一般情况下,在同一部位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用尖孢镰刀菌毒素处理大豆幼根后,测定其幼根的根活力,细胞渗透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F.oxysporum毒素对大豆幼根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降低大豆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毒素处理后,前期6h内抗病品种幼根内蛋白质含量降低,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上升,12h后抗病和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都降低;抗、感品种的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增高,感病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香石竹尖孢镰刀菌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Mulljplex—PCR)技术检测香石竹尖孢镰刀菌纯培养和香石竹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6个香石竹尖孢镰刀菌菌株,并证实了昆明地区的香石竹尖孢镰刀菌为2号生理小种。PCR与分离培养技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分离培养检测的发病率。PC能检测出接种7d后香石竹病原菌,而观察病症需20d。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香石竹种苗的检测和病害流行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苦瓜枯萎病菌滤液鉴定苗期抗病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苦瓜枯萎病菌滤液苗来测定苦瓜不同品种的苗期抗性,所得结果与常规人工苗期接种鉴定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病菌滤液来测定苦驻苗期对枯萎病抗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便的胡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胚根接种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胚根接种法鉴定胡麻抗枯萎病,具有操作简便,试验时间短,病害症状明显易调查,结果可靠的特点,接种浓度以5×105~1×106个孢子/mL为宜,接种后16~20 d的枯萎株率可作为评判品种的抗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ZY-W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诱导获得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敏、抗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在含戊唑醇PDA平板培养基上,对草莓枯萎病菌进行逐代处理,以诱导其抗性菌株;利用菌落直径测定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它一些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及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敏感菌株选育至36代,对戊唑醇的抗性达34.22倍,抗性能够稳定遗传;抗戊唑醇菌株对三唑酮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值为9;敏、抗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中,菌丝生长与产孢趋势有所不同。【结论】草莓枯萎病菌在环境中容易形成戊唑醇抗性群体,抗性风险较高,生产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的发生实况和广西现有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香蕉产区随机选择23个村,每村抽取2~3个点,调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发生情况。用伤根接种法测定11个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结果】南宁市西乡塘区、隆安县、钦州市、武鸣县和龙州县均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大多数发病地块的病株率在1.00%-14.00%,病情指数在0.50~10.00,田东县调查点没有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为害。11个香蕉品种除金粉1号病情指数为50.00,为感病品种(s)外,其他品种病情指数在70.00~100.00,为高感品种(HS)。【结论】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已在广西部分产蕉区零星发生,正处于病原菌菌量累积阶段;目前广西栽种的香蕉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抵御能力差,需加强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耐)赤霉菌毒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颊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中抗、中感品种的抗(耐)毒素能力居中,表现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耐)毒素能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在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