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 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 / 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 / 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 F2 分离群体中抗 / 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序等确定最简便有效的鉴定方法。【结果】4种接种方法均能鉴定黄瓜疫病抗感情况,但是鉴定效果差异显著。浸根法、喷雾法、灌根法接种合适浓度均为10~2个孢子/mL,操作复杂,接种效率低。菌块离体接种方法利用2 mm直径菌块直接接种于离体子叶背面,放置于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湿24 h即可观察表型,通过计算病斑大小快速鉴定瓜类材料的抗性;利用该方法对40份不同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鉴定,发现栽培黄瓜抗疫病材料极少,只有PE40、PE119、PE120、PE185等4份材料具有抗性,90%的材料均为感病或高感。【结论】菌块子叶离体接种法是瓜类疫病鉴定的快捷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诱孢,能够一次性鉴定数百份材料,且能够保存感病材料或中间材料,大大提高鉴定效率,为瓜类疫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茄子育种亲本材料及其所配制杂交组合的耐热性,提高亲本选配和目标杂交组合利用的预见性,笔者利用茄子耐热性苗期快速鉴定体系对43份自交系、7个目标组合和3个杂交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利用热害指数和膜相对电导率两个指标鉴定发现耐热的茄子自交系有11份,不耐热的茄子自交系8份,24份自交系为中等耐热材料;耐热性好的父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也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研究发现茄子叶片厚度与其耐热性存在一定相关性,一般而言叶片厚的材料耐热性好,叶片薄的材料耐热性差。  相似文献   
4.
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病是蔬菜生产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害,以茄果类、瓜类、芋类等受害最为严重。该病害在蔬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且各部位均可发病,尤以幼茎、嫩果部位受害最为严重。疫病属卵菌病害,化学药剂难以防治,给蔬菜生产和育种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根本途径之一,而抗病性鉴定、筛选是抗病育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有利于亲本选择、缩短育种进程和提高抗病育种效率。为深入了解蔬菜对疫病的抗性情况和高效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方法,对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主要蔬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蔬菜抗疫病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为建立和优化节瓜的遗传转化体系,并高效地完成CqWRKY1基因的遗传转化,本研究以节瓜A39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节瓜CqWRKY1基因,采用Gateway同源重组法构建了pEarleyGate101-CqWRKY1超表达载体,以节瓜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进行转化。结果表明,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6-BA+1 mg·L~(-1)ABA,诱导率可达76.17%;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1)IAA;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条件为农杆菌浓度OD_(600)为0.3、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最佳的抑菌抗生素为500 mg·L~(-1)的头孢霉素。本研究在181株拟转基因组培苗中共得到76株阳性T_0转基因组培苗,其中共有37株移栽成活。PCR结果表明,CqWRKY1已成功整合到37株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qWRKY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 50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黄瓜育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外观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全基因组设计 66 对 SSR 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的瓜皮颜色、刺瘤、瓜皮斑纹具有多样性。66 对引物中有 32 对引物能够在不同黄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这 32 对 SSR 引物共扩增出 280 个等位基因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 216 个、占片段总数的 77.1%,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 32 对 SSR 引物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黄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与所调查的种质资源性状表现结果较为一致。50 份黄瓜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 0.62、最高达 1.00。在遗传相似系数 0.754 处,50 份黄瓜种质材料聚为 7 类,即 9 份华南型材料聚为 6 类:I 类、III 类、IV 类、V 类、VI 类、VII 类,其中 IV 类包含 1 份中间材料与 9 号华南型材料;40 份华北型黄瓜材料聚为 1 类:II 类。表明华北型黄瓜材料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华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筛选出 32 对 SSR 引物可有效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 0.754 处 50 份黄瓜材料聚为 7 类,其结果与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华北型黄瓜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华南型黄瓜遗传背景相对较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农贸市场中转基因大豆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农贸市场中销售的大豆进行转基因大豆的初步筛查,以检测在广州市场是否有转基因大豆流通和销售,为相关标识和监管提供实验依据。根据转基因大豆内参凝集素Lectin基因及外源基因CaMV35S、NOS及EPSPS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收集的大豆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在所收集的14份大豆样品中检测出1份转基因大豆,表明在广州农贸市场中存在转基因大豆,并在市场流通,提醒相关部门需根据国家规定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高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不同茄子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茄子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库8个候选内参基因(SmEF1a、SmEF2、Sm40s RPS29、Sm60s RPL24、SmTRX、SmCK I、SmDAHPS I、SmUCP)和SmActin在不同试验情况下进行表达检测,并结合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inder软件综合评价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经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和不同组织样品以及10个耐热性不同的茄子品系(种)中,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稳定性存在差异;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高温胁迫处理不同时间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好的是SmEF1a和SmUCP;其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最稳定的是SmEF1a和SmTRX;高温胁迫下不同茄子品系(种)中以SmTRX和SmEF2的表达稳定性最好。综合来看,SmEF1a和SmTRX在所有茄子试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而SmActin和SmCK I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引起黄瓜疫病的爆发,对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广东各黄瓜主产区的黄瓜疫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的病原,并测定该病原菌对不同瓜类蔬菜的致病力,为瓜类疫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从广东各黄瓜主产区感染疫病的黄瓜茎、叶上分离到疫霉菌共8份,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比对研究。发现广东各黄瓜主产区的疫霉菌均为瓜类疫霉(P. melonis),人工接种对其致病力研究发现,该疫病菌对黄瓜、印度南瓜、节瓜、冬瓜致病力较强,而对丝瓜致病力较弱。明确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的病原菌是瓜类疫霉(P. Melonis),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原菌对不同瓜类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瓜类疫病的防治及抗疫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