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中阳5种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人工林建设过程中树种的搭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中阳县车鸣峪林场神疙瘩管护站的5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抗蚀性指数,并分析了5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不同种类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有差异,土壤抗蚀性指数表现为刺槐油松榆树混交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灌木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指数也有区别,表现为0~20 cm土层大于20~40 cm土层。2)土壤抗蚀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二者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20~40 cm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数下降幅度更大。3)土壤抗蚀性指数与粒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粘粒(粒径<0.001 mm)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与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土壤抗蚀性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差异较大;为减轻土壤侵蚀,应当营造混交林,保护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晋西黄土区16年生刺槐林土壤抗蚀性的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林分密度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实现功能导向型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个密度梯度(1 025、1 300、1 575、1 800、2 150 株/hm2)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选取5大类、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单独分析与综合评价。  结果  (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筛选,可知土壤密度(因子载荷量为?0.776)、有机质含量(0.864)、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747)、平均质量直径(0.960)、几何平均直径(0.779)、土壤分形维数(?0.736)和分散系数(?0.873)是评价晋西黄土区刺槐林(16年生)土壤抗蚀性强弱的关键指标;(2)同一林分密度下,刺槐林表层土壤抗蚀性优于深层土壤,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0 ~ 10 cm(0.548) > 10 ~ 20 cm(?0.070) > 20 ~ 30 cm(?0.477);同一土层内,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1 025 ~ 1 575 株/hm2)逐渐增强,在密度大于1 575 株/hm2后逐渐减弱;(3)以刺槐林分密度为x轴,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y轴建立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y = ?2.683 × 10?6x2 + 0.009x ? 6.375(R2 = 0.77),据此预测刺槐林分密度为1 590 株/hm2时,土壤抗蚀性最强,综合指数为0.403。  结论  研究区中密度刺槐林分的土壤抗蚀性较强,从土壤抗蚀性角度,建议刺槐林(16年生)的经营密度以1 590 株/hm2为宜,对于密度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同时及时进行科学补植或间伐,还应注意保护表层土壤,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3.
植被细根对典型黑土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东北部、小兴安岭西麓的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东经125°7′40″~125°37′30″,北纬48°11′15″~48°24′7″)内,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樟子松(Pinus sy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水曲柳樟子松人工混交林(7水3樟)和以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苔草(Carex tristachya)为优势种的天然草地为试验地,选择耕地作为对照试验地,在每个试验地内分别设置20 m×20 m的样地3块;在每块样地内沿1条对角线均匀机械布设3个样点,按照不同土壤深度(h)范围(0h≤20 cm、20 cmh≤40 cm)分层采集原状土用于抗蚀指数测定;在每块样地中沿2条对角线机械布设9个取样点,采集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的长度和根表面积;经植被细根的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抗蚀指数的测定与计算,分析植被细根对黑土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的4种类型植被的细根组成中均以径级(d)0d≤1 mm根系为主,乔木植被细根的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均明显大于草地植被,下层土壤中差异更显著(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②乔木植被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层土壤(20 cmh≤40 cm)中细根特征提高土壤的抗蚀性,而阔叶人工林、针阔混交林则主要是通过影响0d≤1 mm径级细根特征提高其土壤的抗蚀性。建议:将植被0d≤1 mm径级的细根特征作为科学评价黑土区植被保水固土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烧除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计划烧除后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滇中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一年一度的周期性连续低强度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影响减弱。有机C、全N、全P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显著低于未烧除样地;全K、速效P、速效K在0~10 cm土层,硝态N、pH值在0~60 cm土层显著高于未烧除样地。2)计划烧除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容重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高于未烧除样地,毛管持水量在0~10 cm土层低于未烧除样地。3)计划烧除改变了土壤表层团粒结构,减弱了土壤抗蚀能力。计划烧除使土壤粉粒、黏粒、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下降,沙粒在0~10 cm土层升高,土壤可蚀性因子K在0~40 cm土层增加,土壤可蚀性增强。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影响主要在于土壤表层,随着土层加深受到计划烧除影响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5.
李娟  韩霁昌  张扬  李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12-5314,5341
[目的]为了揭示在裸岩石砾地通过不同覆土厚度作物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方法]2011~2012年在陕西富平基地设置了在裸岩石砾地,通过30 cm(C30)、40 cm(C40)、50 cm(C50)、60 cm(C60)、80 cm(C80)和100 cm(C1000)等6种不同覆土厚度,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覆土厚度对耕作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以C50处理效果最佳;与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相比,C50处理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降幅达到1.01%~2.64%;平均土壤孔隙度最大,为33.19%。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0~50 cm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中,C50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分别比C60、C80和C100处理高12.18%、11.93%和17.49%;在10~30 cm土层C40处理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C50处理能有效提高0~1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C40处理能有效提高10~3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即C50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显著,以C50处理平均籽粒产量最高,为6 474.02 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50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且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内插法,研究小流域尺度下景观单元土壤容重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4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4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C0/(C0+C)]为15.7%,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层土壤容重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块金系数在27.6%~47.4%之间;分析得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 5层剖面土壤容重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 596 m,1 697 m,1 985 m,1 426 m和1 380 m。通过确定半方差函数、比较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变异程度,总体上,小流域内土壤容重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羊柴灌丛与沙地土壤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浑善达克沙地为对象,选择保育状况良好的羊柴种植沙地,构建了样地位置—羊柴灌丛—沙地土壤物理性质—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沙地恢复15年后,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羊柴植被的盖度与密度对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多有正影响,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01、0.42、0.50和-0.07、0.49、0.79;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均具有正影响,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80、0.89和1.00;样地位置通过影响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而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26和-0.38;样地位置通过影响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及土壤物理性质而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产生间接影响,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15、-0.02和-0.30;羊柴灌丛的盖度与密度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而间接影响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37和0.50。沙地植被的生态恢复除自然恢复外,可种植羊柴等沙生灌丛以改善沙地土壤的肥力指标,加快沙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随林龄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质量随林龄的演变特征,以山西太岳山40,60,8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评估相关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油松人工林龄增加,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而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小;而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增加最为显著;80年生油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分别在10~30 cm和0~20 cm土层显著大于60年生和40年生油松林,而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568(80年生油松纯林)> 0.500(60年生油松纯林)> 0.363(40年生油松纯林)。说明随着林龄的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和理化性状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的土壤综合质量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农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陕西千阳天然次生林侧柏(B),20年(C20)和5年(C5)生刺槐林,撂荒5年(H5)、苜蓿草地(M)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以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域抗蚀性定量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数分别为:侧柏0.92,20年刺槐0.82,5年剌槐0.62,5年撂荒地0.49,苜蓿0.46,农地0.20.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侧柏>刺槐20>刺槐5>荒5>苜蓿>农地.通过不同的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比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张扬  韩霁昌  李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37-2039,2060
[目的]为了研究在裸岩石砾地不同覆土厚度作物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和春玉米产量的变化。[方法]在2011~2012年陕西富平基地设置裸岩石砾地,通过30、40、50、60、80和100 cm 6种不同覆土厚度,分析各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化学性状、农艺性状和春玉米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0~5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0~30 cm土层,C50处理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分别比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高3.92%、12.51%、17.51%、3.39%和11.26%。在0~30 cm土层,C50处理土壤的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30、C40、C60、C80和C100处理高14.57%、9.57%、2.31%、4.14%和4.91%;在0~50 cm土层,C50处理土壤的平均速效钾含量最大,为112.51 g/kg,即C50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不同覆土厚度对春玉米株高、生物量影响显著。覆土厚度不同,直接影响春玉米干物质积累。C50处理春玉米从拔节期到灌浆期的平均株高最高,为150.03 cm;春玉米从拔节期到灌浆期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8.65、69.09、72.48、68.91、69.10和68.12 g。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C50处理平均籽粒产量最高,为6 832.89 kg/hm2;各处理春玉米的平均籽粒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50处理>C40处理>C60处理>C80处理>C30处理>C100处理。[结论]C50处理具有保肥作用且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20.
崩岗风化壳形成的地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典型崩岗发育区的实地调查和局部钻探研究,探讨了深厚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构造活动历史是崩岗区形成深厚风化壳的主导因素;构造活动影响崩岗侵蚀动力势能以及各断块遭受侵蚀的历史;侵蚀动力势能和侵蚀历史确定了崩岗发育之前风化壳的厚度.当构造运动条件适合时,岩石的构造节理不发育的区域也可以形成深厚风化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