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亲子相关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烤烟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NCⅡ设计配制了48个烤烟F1组合,分析了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亲子关系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在F1组合间为493.22~1554.35μg/g,在亲本间为506.07~1164.03μg/g,F1组合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大多显著高于其中亲值和低亲值。(2)各F1组合不同挥发性香气物质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强度明显不同,其中亲优势的大小为新植二烯(17.88%)>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15.38%)>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8.0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5.81%)>类西柏烷降解产物(2.75%)>美拉德反应物(2.62%);新植二烯(3.62%)和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3.15%)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其他各类香气物质均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3)除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外,F1组合的其他各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均受高亲值和中亲值的显著影响;大部分香气物质在中亲优势间和超亲优势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为烤烟亲本选配和香气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烤烟烟碱性状改良的种质资源范围,以4种烟草类型13个品种为亲本材料,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40个杂交组合,田间种植并测定亲本及杂种F1的烟叶烟碱含量,对烟叶烟碱含量差异、杂种优势表现、烟碱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及品种间的烟叶烟碱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白肋烟品种TN90的烟碱含量最高、为5.21%,晒晾烟品种青梗的烟碱含量最低、为0.94%。烟碱含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多样,40个杂交组合中,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有15个、占37.5%,其中优势最强的组合是G70×湄潭大蛮烟,优势率为54.35%;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的组合有10个、占25%,其中优势最强的组合是红花大金元×湄潭大蛮烟,优势率为-26.71%;表现为中亲优势的组合有15个、占37.5%。亲本材料间烟碱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巴斯玛、为21.35,最低的是青梗、为-15.77;组合间烟碱含量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其中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G70×湄潭大蛮烟、为29.80,最低的是红花大金元×湄潭大蛮烟、为-40.05。表明烟草烟碱含量性状改良的遗传资源丰富,在烤烟育种中引入其他烟草类型的优良性状,同时筛选烟叶烟碱含量符合生产需求的烤烟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集湖南省主产烟区B2F,C3F,X2F共3个等级烟叶样本559个,通过测定烟叶生物碱含量,研究了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的地理分布特征及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烤烟总生物碱和烟碱含量偏高,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和总微量生物碱含量较低;生物碱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烟碱转化率B2F最高,C3F次之,X2F最低;烟叶等级间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B2F,C3F,X2F;3大生态区烤烟的生物碱含量只有C3F烟叶的烟碱差异极显暑和新烟草碱差异显著;3个等级烤烟的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新草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烤烟生物碱含量进行趋势面分析,所建立的趋势模型拟合适度的显著性F检验,差异不显著,但具有一定的拟合优度,其3阶趋势面分析图基本能够揭示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以中部最高,向四周递减,新烟草碱是西北、东南部较低.  相似文献   

4.
烤烟品种中烟100与NC89及其F1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烤烟中烟100与NC89的特性差异及其遗传特点,用2个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并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析比较2个品种及其F1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化学成分、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中烟100大田表现优于 NC89,NC89内在品质优于中烟100;二者的F1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中亲或超亲优势;正反交组合表现有差异,(NC89×中烟100)F1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极显著高于两亲本,且在感官质量上超亲优势明显;(中烟100×NC89)F1抗病性明显好于两亲本,钾含量超亲优势明显;NC89香气成分总量明显高于中烟100,二者的F1香气成分总量高于中烟100、低于NC89。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东北地区烟叶的安全性程度,及与其他产区的差异,以辽宁烟区为代表,研究了烤烟C3F样品的安全性指标[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烟气成分含量]的变异状况,并与其他烟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烟叶几种TSNA含量大小呈现出NAT+NABNNNNNK,辽宁烤烟各烟气安全性指标含量高低表现为:HCN苯酚焦油苯并[α]芘CO氨烟碱NNK。对辽宁烟区与其他烟区烤烟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辽宁烤烟烟叶各类TSNA含量均低于云南,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辽宁烤烟烟气焦油、CO、氨、NNK、HCN含量均低于黄淮烟区、南方烟区及全国重点烟区平均水平,其中烟气CO、氨、HC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黄淮、南方及全国重点烟区平均水平,烟气焦油含量显著低于黄淮烟区,NNK含量在烟区间差异不显著;烟气烟碱、苯酚、苯并[α]芘含量在烟区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3个春小麦杂交组合的亲本及4个世代(F1、F2、F3、F4)为试验材料,对亲本、F1代及各分离世代个体的10个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在多数性状上其均值介于高亲值与低亲值之间.组合P1×P2中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的性状较多,其超亲优势较大,而株高又表现出负向的中亲优势;组合P3×P4中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的性状最多;组合P2×P5的优势较弱.不同组合间后代性状改进幅度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各性状在后代的变异大小及改进幅度大小与亲本表现及双亲差异的大小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东北地区烟叶的安全性程度,及与其他产区的差异,以辽宁烟区为代表,研究了烤烟C3F样品的安全性指标[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烟气成分含量]的变异状况,并与其他烟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烟叶几种TSNA含量大小呈现出NAT+NAB>NNN>NNK,辽宁烤烟各烟气安全性指标含量高低表现为:HCN>苯酚>焦油>苯并[α]芘>CO>氨>烟碱>NNK。对辽宁烟区与其他烟区烤烟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辽宁烤烟烟叶各类TSNA含量均低于云南,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辽宁烤烟烟气焦油、CO、氨、NNK、HCN含量均低于黄淮烟区、南方烟区及全国重点烟区平均水平,其中烟气CO、氨、HC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黄淮、南方及全国重点烟区平均水平,烟气焦油含量显著低于黄淮烟区,NNK含量在烟区间差异不显著;烟气烟碱、苯酚、苯并[α]芘含量在烟区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株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籽粒品质性状与轮回亲本也呈正相关。在三交F1代.上述各品质性状与第三亲本的正相关系数比较大,说明欲在后代中出现较多的品质性状比较好的个体,亲本的品质应比较好,在三交组合中,尤其应注意第三亲本的选择;(2)在回交F1代群体,各品质性状的分布偏向于回交系本,在三交群体中则偏向于第三亲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与亲本的关系。[方法]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结果]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5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5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高脂肪大豆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方法]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结果]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5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5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高脂肪大豆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籽粒含糖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6个新选甜玉米自交系及其15个F1组合在授粉后不同时间籽粒含糖量的遗传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不同时间籽粒含糖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授粉后20 d籽粒含糖量较高;要获得含糖量较高的甜玉米组合,需要选择双亲含糖量均表现优良的亲本材料进行组配,亲子遗传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含糖量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作用,非加性基因的作用相对很小,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含糖量遗传的增效基因为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12.
对烟草叶片中全氮含量和生物碱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在F1表现为显性作用大的超显性效应,以含量减少的方向为显性,在F1,TI 1068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生物碱的含量表现为加性作用大的部分显性,以含量减少的方向为显性,在F1,Burley 21和自兴烟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州河鲤、德国镜鲤及其F1代正交组和反交组鲤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对杂交鲤的营养品质做出科学评估;分析用样品取自鲤鱼背部肌肉。结果表明:F1代正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两种亲本鲤鱼,而F1代反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F1代正交组;4种鲤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亲本鲤鱼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代,两种F1代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种鲤鱼肌肉中的总灰分及钙、镁、锌、铁的平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F1代杂交鲤基本保留了亲本鲤鱼的营养学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5.
选用 6个 T型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 5个恢复系配制了 30个 T质杂种和 30个相应的 A质杂种、选用 4个 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2个 K型恢复系配制了 8个 K质杂种和 8个相应的 A质杂种、选用 6个普通品种配制了 5个化杀组合 ,以研究杂种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面团流变特性在 F1和 F2 中的表现。结果表明 :1胞质杂种 F1和 F2 籽粒蛋白含量均呈近正态分布 ;78%的组合 F1籽粒以超高亲为主 ,12 %的组合表现倾高亲 ;F2 籽粒以超高亲和偏高亲为主 ,约有 2 5%的组合表现近中亲。普通品种间的化杀杂种 F1籽粒以偏高亲和超高亲为主 ,F2 籽粒以近中亲和偏高亲为主。 2 T质杂种和相应 A质杂种的蛋白含量在 F1代差异不显著 ,但在 F2 代 T型胞质可显著提高籽粒蛋白含量 ;K型胞质可显著提高杂种籽粒 F1和 F2 的蛋白质含量。 3T型胞质可提高杂种小麦的面团流变特性 ;K型胞质使面团流变特性变劣。普通品种间的化杀杂种 F1和 F2 的面团流变特性都介于双亲之间 ,某些组合如早优 50 4×核生 2号组合的 F2 杂种表现倾高亲早优 50 4。  相似文献   

16.
氮胁迫对红麻生理生化特性及干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麻亲本及其子代耐低氮能力的差异,为耐低氮红麻品种的筛选及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子代F1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两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胁迫对红麻苗期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正常施氮(N+)条件下,亲本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F1,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单株干茎产量均低于F1;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氮含量降幅均比亲本小,而磷、钾含量增幅比亲本高;氮胁迫下,参试红麻植株茎叶水分和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而植株茎叶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正常施氮(N+)条件下,F1生长势更强,单株干茎产量更高;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生理特性,抗逆境优势强于亲本,因此F1适宜推广选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粳稻02428突变体的RIL群体336个F9家系,对糙米中总黄酮和生物碱等2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功能活性成分在F9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生物碱含量变异最大,总黄酮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5.87%和22.67%.②剑叶宽与总黄酮含量(0.135**)、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0.130**)呈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0.127*)、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0.125*)呈显著相关.③剑叶宽、穗下节长与总黄酮含量、秕粒数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29,0.250和-0.298;结实率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主要是通过株高、剑叶长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的间接作用,说明剑叶宽、穗下节长、秕粒数和结实率可作为高含量总黄酮、生物碱水稻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氮胁迫对红麻生理生化特性及干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红麻亲本及其子代耐低氮能力的差异,为耐低氮红麻品种的筛选及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子代F1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两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胁迫对红麻苗期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正常施氮(N+)条件下,亲本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F1,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单株干茎产量均低于F1;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的茎叶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氮含量降幅均比亲本小,而磷、钾含量增幅比亲本高;氮胁迫下,参试红麻植株茎叶水分和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而植株茎叶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正常施氮(N+)条件下,F1生长势更强,单株干茎产量更高;在不施氮(N0)条件下,F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生理特性,抗逆境优势强于亲本,因此F1适宜推广选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个亲本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的F1,F2代资料,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趋势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大,F2变异程度也大。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较高,可在F2代选择并能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度,F1,F2代的蛋白地岑与母本的含量及双亲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2代的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杂种后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较相近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再结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单粒测定方法,对亲本在F1、F2代植株上结实的F2、F3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配合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GCA和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二个世代的gcaMs/scaMs值大于1或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明显增加,因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在F2的胚乳表现中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很大,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2种子主要以非加性变异为主,F3种子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但非加性变异仍然占很大比重。配合力效应两世代间相关不显著,亲本稻米直链淀含量的高低与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