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栝楼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式提取器萃取栝楼籽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栝楼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栝楼籽仁油中捡出19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8.019%;9种不饱扣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栝楼酸为主,占总量的91.603%。理化测定结果表明:栝楼籽的出仁率为55.8%,种仁含油率为51.4%,折光指数为1.4831,皂化价为190.2mg KOH/g,碘价为120.9gI2/100g,酸价为1.62mgKOH/g,过氧化值为0.85meq/kg,可见栝楼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2.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正己烷为带水剂,由新铃兰醛与Vc(抗坏血酸)反应合成了新铃兰醛Vc缩醛,产物含有约74%的A异构体和26%的B异构体,其主要化学结构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FT—IR、^1 HNMR鉴定。主要反应条件为:新铃兰醛与Vc物质的量之比1:1.5,催化剂用量为新铃兰醛质量分数的5%,搅拌回流反应时间6h。用二苯代苦酰肼自由基(DPPH·)清除法测定了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新铃兰醛Vc缩醛清除DPPH·的能力(抗氧化能力)与Vc相当,都明显强于常用的抗氧化剂BHT,有望成为油溶性良好的潜香型Vc类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枸杞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枸杞中抗氧化性物质进行了提取,碘量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了提取物与VC、VE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确定了提取枸杞中抗氧化物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的特点;枸杞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性物质,其抗氧化性低于合成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VC,但高于VE和柠檬酸。其中,用60%的乙醇对枸杞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其抗氧化性最强。同VC、VE的协同实验证实:无论是VC还是VE同枸杞提取物均能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其协同效果高于BHT的抗氧化性,其中,VC的协同效果高于VE。因此从枸杞中提取抗氧化性物质并同VC使用可替代BHT。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没食子酸和甘油为原料合成了1-没食子酸甘油酯(GG),做为油脂或油脂食品的抗氧化剂,保护油脂不因氧化腐败,延长贮存时间。合成途径是在日本高砂光正等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若干改进,使得率由45.7%提高到72.9%。以菜子油和豆油做底物,丙酯(PG)和2,6-二特丁基对甲酚(BHT)做对比抗氧化剂,用增重法评价其抗氧化性能,柠檬酸和酒石酸做增效剂,评价其增效作用,研究了浓度和分散度对诱导期的影响,探讨了结构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实验室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活性次序是GG>PG>BHT,随着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大顺序是GG>PG>BHT。酒石酸对GG有增效作用,柠檬酸无效。溶解度对诱导期没有影响,说明了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为简化合成途径,进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为合成新型抗氧化剂找到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产地的草果籽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15.69%)、硬脂酸(2.06%)、木蜡酸(0.75%)、花生酸(0.64%)等9种饱和脂肪酸,油酸(61.63%)、亚油酸(9.04%)、(Z)-7-十六烯酸(1.53%)、顺式-11-二十碳烯酸(1.03%)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70%。此外,从草果籽油中还检测到少量的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成分。  相似文献   

7.
油茶副产品中天然抗氧化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油茶副产品中分离和提取天然抗氧成分,经初步分析,油茶蒲、壳和茶籽饼中的含量分别为1.39%、0.51%和0.47%;提取率分别为7.3%、4.2%和3.6%。同时还作了抗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油茶副产品中提取的抗氧成份比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PG、BHA、BHT等具有相同或更高的抗氧化力,其抗氧活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V_E、V_C、柠檬酸等增效剂有相乘作用。此外还通过紫外图谱分析初步鉴定油茶副产品中的抗氧有效成份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8.
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分析石榴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检出6种脂肪酸。其中以石榴酸(十八碳共轭三烯酸)为主,占83%,另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硬脂酸和亚麻酸。与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推断石榴籽油可作为油漆、涂料等工业的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竹叶多糖对食用油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食用棕榈油和米糠油作底物,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竹叶多糖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竹叶多糖对棕榈油和米糠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当竹叶多糖添加量为0.01%时,其对棕榈油的抗氧化作用与VE相当;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Vc、柠檬酸、酒石酸对竹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竹叶多糖添加量达到0.04%时,其抗氧化效果略好于最大限度使用的VE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但差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且再加大剂量,抗氧化作用增加不明显,建议竹叶多糖添加量为0.04%.  相似文献   

10.
蓖麻油粘滞特性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蓖麻油的粘滞系数,得到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添加抗氧化剂(BHA,TBHQ,BHT)于蓖麻油中,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BHA对蓖麻油的抗氧化性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栝楼籽仁成分及其油脂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栝楼籽仁的成分以及油脂的酸价、皂化值和碘值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栝楼籽仁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分别为32.89%和51.30%;总糖、水分、灰分的含量分别为3.02%、7.64%和2.86%。酸价(KOH)、皂化值(KOH)和碘值(Ⅰ)分别为0.78mg/g、201.97mg/g和159.55g/100g,碘值高于一般植物油,表明栝楼籽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这可能是栝楼籽炒制后容易被氧化,货价期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种子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荒漠植物蒙古扁桃种子化学组成分析表明,其种仁粗脂肪含量在50.0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6.9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占65.65%和31.34%;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分别为0.59±0.02 mg/g、0.23±0.01 g/100 g和80.01±0.63 gI2/100 g,属于不饱和程度高、低酸值的优质油脂;蒙古扁桃种仁含粗蛋白25.54%,其中共检出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其氨基酸总量的31.51%;用95%乙醇回流4h,可得4.5%的固型提取物,其中可检测出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火棘种子油理化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杨凌人工栽植的火棘,种子含油率为13.78%,种子油的酸值,碘值及皂化值分别为3.5、145.3,189.3,所含的6种脂肪酸及其比率为软脂酸13.155%。硬脂酸0.821%,油酸11.970%,亚油酸72.719%,亚麻酸1.088%,芥酸0.166%,火棘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和组成与名贵的食用营养油-红花籽油相近,其突出特点在于亚油酸含量极高,很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对芍药种子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讨,为芍药开发成油料植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为样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脂并测定含油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种子平均含油率为20.20%。芍药籽油主要含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8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34.14%,其次为油酸和亚油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93.37%。芍药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各脂肪酸成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油酸(13.90%)油酸(13.51%)亚麻酸(10.71%)棕榈酸(0.18%)硬脂酸(0.09%)花生酸(0.002%)、棕榈一烯酸(0.002%)豆蔻酸(0.00%)。[结论]芍药种子含油率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且含量相对稳定,变异很小,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食用油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圆锥梾木种仁油,分析了种仁油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锥梾木种仁出油率为7.0%,折光指数为1.4804,相对密度0.98,酸值(KOH)39.46mg/g,皂化值(KOH)175.94mg/g。经GC-MS分析鉴定,圆锥梾木种仁油检出11种脂肪酸成分,检出率99.70%。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含量占比为7.51%,不饱和脂肪酸7种,含量占比92.19%,未知成分0.3%。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种源地对白杨皮漆树种仁含油率及漆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情况,从而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的漆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种源地分别为贵州省的大方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陕西省的岚皋县的白杨皮漆树种籽为试材,应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仁含油率和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7.4%、22.1%、13.3%、13.1%,不同种源的种仁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间也存在差异,其中,贵州大方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多(共有23种),云南怒江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少(共有20种);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总含量范围在65.76%~81.10%之间,波幅为15.34%;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的种类均不低于20种,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96.99%、96.88%、97.31%、9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