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试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试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沉降积和乙酰化取代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酰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醋酸酐用量7%,温度30℃,pH值10,反应2 h;交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2.0%,温度45℃,pH值11,反应2 h。  相似文献   

2.
以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磷酸酯淀粉,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交联改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11,六偏磷酸钠的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h。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为疏水化改性剂,对磷酸酯淀粉进行疏水亲脂性化双改性。通过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70%,KH—570用量为1.68%(占淀粉干基),稀释度为2.81%,反应时间为29.61min,吸水率达到16.23%。磷酸脂淀粉的疏水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的酶解糯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糯米淀粉酯制备过程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淀粉乳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单因素的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2h、pH值8.0、淀粉乳质量分数4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3%: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马铃薯淀粉制备高果糖浆工艺关键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多酶体系下马铃薯淀粉水解后的糖化液,得其DE值高达96.32%;结合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CCD)对精制后的糖化液进行果糖异构化工艺优化处理,优化参数为异构酶用量6.5 mg/g,溶液pH值7.5,异构温度74℃,异构时间40 h;且异构化所得果糖含量的实测值为37.51%,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49%,差异不显著。精制所得的高果糖浆甜味柔和,接近F42型高果糖浆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马铃薯淀粉进行降解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吸油率的考察,研究其品质特性随不同酶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2,且总酶量为6%,作用时间为8h,温度分别为55℃和50℃,pH值分别为6.0和3.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pH值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淀粉乳质量分数20%,温度50℃,时间8h,酶用量1.0%,pH值5.5,在此条件下所得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达92%。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湿热处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适工艺参数,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淀粉含水量、湿热处理温度和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确定了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含水量30%,湿热处理温度90 ℃,热处理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抗性淀粉得率为26.63%。淀粉经过湿热处理后仍然保持偏光十字,为颗粒型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植酸钠为改性剂,研究了植酸淀粉的干法制备工艺,探索了pH值、植酸钠用量、植酸钠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酸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植酸钠用量6%,植酸钠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h,pH值为8。  相似文献   

9.
小麦淀粉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以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淀粉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小麦粉为原料提取其中的淀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选取和面用水量、洗涤水浓度、静置时间、洗涤水用量4个因素,以淀粉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小麦淀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模型P<0.01,表明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与实际拟合较好,各因素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洗涤水浓度>和面用水量>静置时间>洗涤水用量。最佳工艺参数为和面用水量35.2 g/50 g面粉、洗涤水浓度2.57%、静置时间38.2 min、洗涤水用量164.6 g/50 g面粉,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66.82%。  相似文献   

10.
糙米多孔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糙米为原料制备多孔淀粉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和吸油增长率的考察,研究其品质特性随不同酶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mL,反应时间24h,pH值5.5,反应温度55℃,淀粉浆质量分数50%,颗粒粒度150~100目,转速160r/min,此条件下制备的多孔淀粉的吸油率达到42.8%,比原料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144.6%。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露地平作(A1)、露地单垄单行(A2)、露地单垄双行(A3)、半膜单垄双行(A4)和全膜单垄双行(A5)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形成酶活性、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积累后期A5处理的总淀粉含量较A1、A2、A3和A4处理分别提高34.5%、26.1%、18.5%和12.7%。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形成酶ADPG-PPase、UDPG-PPase、SSS、SBE和GBSS活性对马铃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与马铃薯块茎总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264、0.514、0.629和0.130。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影响;A5处理产量最高,A4处理次之,分别较A1处理增产83.8%和62.9%。在宁夏半干旱区,全膜单垄双行种植模式在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淀粉形成酶活性提高和增产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食用级茶多酚和马铃薯淀粉为基本材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并添加木糖醇增加抑菌效果,制备茶多酚马铃薯淀粉复合膜,使其能够对食品进行有效的保藏保鲜,提高食品的贮藏期。将茶多酚马铃薯淀粉膜对于水果黄瓜的失重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茶多酚马铃薯淀粉复合膜制备的最优条件。数据和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当茶多酚质量分数为3%,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为5%,CMC质量分数为0.3%,甘油质量分数为1%,木糖醇质量分数为1.5%时试验样品水果黄瓜在30℃保存10 d之后失重率可达到最低,为8.28%;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出失重率为8.32%,与软件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茶多酚马铃薯复合膜通过流延法恒温干燥制成膜,测定膜的厚度为93μm,拉伸强度为6.2 MPa和断裂伸长率为276%。  相似文献   

13.
GBSSI是马铃薯块茎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为培育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 根据GenBank登录号X58453设计特异引物, 采用RT-PCR技术获得马铃薯块茎GBSSI相似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 预测GBSSI相似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 克隆的GBSSI相似基因与报道的GBSSI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8%, 其开放阅读框长1 824 bp, 编码607个氨基酸, 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淀粉合成功能, 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Bank, 序列登录号为EU403426。以此基因CDS内542 bp的靶标序列作为干扰区段, 扩增GBSSI的正反向基因片段, 并引入237 bp的内含子序列, 构建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具有“正义基因片段gbss A-内含子VP1-ABI3-like protein-反义基因片段gbss B”的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BI121g-PgABI, 将为淀粉合成的进一步研究和高支链淀粉含量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取酸处理和酸碱共用处理两种工艺提取红薯中的淀粉,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3,浆料pH值为5,浸泡时间为2h,酸处理工艺比酸碱共用处理工艺的淀粉提取率高1.65%。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宁夏粉用马铃薯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宁薯4号’和‘陇薯3号’为试验品种,2008年在宁夏西吉县进行了粉用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研究其对粉用马铃薯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对于两品种而言,‘陇薯3号’生育期又比‘宁薯4号’要短,4月13日和4月20日播种的‘陇薯3号’比同期的‘宁薯4号’分别提前了32天和16天开花;不同播期与叶面积指数、单株(茎)叶面积、叶片总面积之间关系密切,选择适宜的播期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宁薯4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播种及5月25日左右播种时能够获得品质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8.85%、0.1%和57.28%、0.044%,‘陇薯3号’选择在4月20日左右进行播种能够得到品质性状更优的粉用马铃薯,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53.88%、0.038%。不同播期商品率有所不同,‘陇薯3号’商品率略高于‘宁薯4号’。  相似文献   

16.
用臭氧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处理,以探讨其对马铃薯淀粉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臭氧对马铃薯淀粉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60%,经臭氧处理后,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在白度、电导率、pH值、糊化温度等主要特性上没有显著影响,但臭氧体积浓度过高时,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下降,其中臭氧体积分数控制在50×10-6以内,对马铃薯淀粉表面只产生极微弱的氧化作用,不影响淀粉内在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温度下山地马铃薯淀粉糊化糖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云南省宣威市的山地马铃薯并提取淀粉,在不同α-淀粉酶作用下,选取不同温度、时间、料水比,比较分析糖化率的变化情况。山地马铃薯的淀粉平均含量为11.25%。使用中温α-淀粉酶,料水比为1∶5,糊化温度为80℃,28h能使糖化率达到80%以上;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料水比为1∶5,糊化温度为90℃,16h能使糖化率达到80%以上。这对于节约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提高马铃薯淀粉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子参壮苗生根及驯化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优化太子参壮苗生根和驯化移栽技术。试验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NAA、6-BA和马铃薯淀粉,采用L94(3)设计进行壮苗生根试验,不同配比基质进行栽移试验。通过以MS+蔗糖30 g/L为基础培养基,调节pH5.8,添加NAA 0.1、0.3、0.5 mg/L,6-BA 0、0.5、1.0 mg/L和马铃薯淀粉0、10、20 g/L进行研究,当基础培养基+NAA0.3 mg/L+6-BA0 mg/L+马铃薯淀粉10 g/L时诱导生根数最高,平均达26.125;不同移栽基质对太子参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较大,采用全腐殖土和腐殖土50%+珍珠岩50%作为移栽基质,成活率分别达97.5%和92.5%。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技术分别克隆nos终止子、烟草axi1内含子和烟草ubi.u4启动子,亚克隆部分与马铃薯Sbe1同源、部分与Sbe2同源的融合基因SIII,构建具有“ubi.u4启动子—反向SIII—反向nos终止子—axi1内含子—正向nos终止子”结构的异源3¢端UTR反向重复序列型RNAi载体pCUSNI,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甘农薯2号和大西洋,获得了16个转基因植株,其中14个的块茎直链淀粉含量大幅度增加,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介于53.80%~85.33%;但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转基因马铃薯淀粉含量下降。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直链淀粉含量超过80%的转基因株系中检测不到Sbe1和Sbe2基因mRNA的积累。结果表明,异源3¢端UTR反向重复序列型RNAi载体pCUSNI能够高频、高效地同时抑制马铃薯Sbe1和Sbe2基因的表达,是一个优良的RNAi载体。以载体pCUSNI为基础,再以植物的其他基因为靶,只需在pCUSNI的BamH I和Sac I位点之间插入干涉片段替换SIII即可完成载体构建,而不必构建靶标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使载体制备迅速便捷。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和玉米交联淀粉对馒头抗老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发酵工艺制作馒头,分别添加0.45%、0.55%、0.65%自制的马铃薯和玉米交联淀粉,测定室温下储存0、5、12、24、48、72 h的馒头柔软度,结果表明,两种交联淀粉具有明显的抗老化效果,以0.55%的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