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深入了解其生长过程中内部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组织结构进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通过GC-MS检测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的脂溶性成分,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子实体个体发育过程中,表层菌丝首先分化出盖面组织,经过3次从白色蜂窝状结构至浅黄褐色菌毛的转变过程,菌肉逐渐增厚,内部空腔数量增多、总空间增大。灰褐色或浅黄褐色的齿状菌管起源于盖面组织边缘的菌丝组织。待子实层发育成熟后,部分栅栏状细胞层变为普通丝状菌丝,互相靠近交织,在齿状菌管之间相连,最终形成与自然状态下形态、结构相近的子实体个体。GC-MS分析显示,硬毛粗盖孔菌不同生长时期共检测出10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其中菌球期检测出8种,盖面组织发育完成期全被检测出(10种),子实体形成期检测出8种,3个时期共检测出56个脂溶性化合物。【结论】硬毛粗盖孔菌个体经过盖面组织分化、菌管与子实层分化以及子实层中菌丝变化3个阶段,可以发育形成类自然状态的子实体;且不同生长阶段的脂溶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2-505
研究了设施条件下不同p H值和不同培养料配方2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菌丝的生长以菌饼萌生天数、平均每日菌丝生长长度、菌丝长势进行多重比较,子实体则以菌盖厚度、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进行比较,以筛选出最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p H值范围和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p H值在6.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在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中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光帽鳞伞(Pholiota nameko)子实体发育观察发现,原基菌幕在球状原基时(原基直径750μm左右)已经存在,原基顶端菌幕(菌盖菌幕)厚,明显;底部菌幕(菌柄菌幕)较薄。菌盖、子实层、菌褶和菌柄上部均由原基中间的组织分化形成。原基上部有2个菌丝发育速率不同的区域生成菌褶腔,菌褶腔上缘菌丝致密、规则排列形成子实层。下缘菌丝稀疏,逐渐发育成菌柄的外围菌丝。菌褶的形成是由子实层内的菌丝生长不均匀而引起的。子实层发生较早,在菌盖与菌柄还没有形成雏形时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分化。菌盖表面由菌盖菌幕的一层胶质化的菌丝组织形成。成熟子实体中,菌盖菌幕完全胶质化,成为光滑的菌盖,菌柄菌幕强烈胶质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绣球菌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绣球菌菌丝、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子实体的营养组成;筛选出以PDPA为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以松木屑、糯米粉为主成份的适合绣球菌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的原种培养基;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16~18℃,适宜相对湿度90%~95%;培养基适宜pH值为5~6。  相似文献   

5.
一、温差刺激法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风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在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使出菇提前,子实体发育整齐。二、惊菌刺激法当培养料长满菌丝后,用弹性较强的木条挤压、拍打、震动培养料面,能加速菌丝生长和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笔者研究了姬松茸生产栽培过程中对重金属Pb、As、Hg、Cd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方法】采用定点取样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料的堆制,在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下将重金属Pb、As、Hg、Cd的迁移到子实体;子实体内Pb、As、Hg、Cd含量与培养料中Pb、As、Hg、Cd的含量关系密切,前三者随着潮数而递增,Cd则随潮数而递减;子实体对Pb和As的富集作用不显著,富集系数均值分别为0.22和0.56;而对Hg、Cd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分别达2.4 ̄4倍和27.8 ̄32.4。覆土土壤中的重金属在菌丝作用下部分迁移到子实体内;菌盖中Cd、Hg和As含量分别是菌柄的3.75、2.75和2.27倍;而Pb在菌盖和菌柄中含量则无差别;【结论】选择重金属低污染的培养料、覆土土壤和粗柄型菌株是实现姬松茸子实体重金属低富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而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仅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揭示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冷刺激(5℃下冷藏30d)后,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0℃;采用温室栽培,当菌床基质中心温度为18.7℃时,大球盖菇的产量最高、出菇数量较多;菌床基质中心温度在16~19.4℃时,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态较好。【结论】冷刺激及高温是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发育、高产及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菌棱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11.
28个灵芝菌株品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个灵芝菌株的栽培性状、子实体商品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信中、信州、韩1的菌丝生长旺盛,原基形成时间和菌盖分化期较短,单芝产量达110g/个以上,菌盖肾形,直径大于11 cm,子实体丛生,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12.
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培育条件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特征、生长与发育、农艺性状、栽培方式、栽培基质、接种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方面阐述红平菇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得出:红平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和侧生菌柄构成;适宜熟料袋栽或菌筒栽培,也可进行生料袋栽或床栽;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28~30℃、空间湿度控制在75%左右、于黑暗环境中培养;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8~25℃,子实体发育温度20~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14.
对灵芝在糠醛渣不同配方料上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各配方料上生长的灵芝子实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灵芝菌丝在各配方料上均能生长,配方⑤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配方①和②菌丝生长势强,表现为菌丝洁白、浓密。从子实体产量和形态看,配方①产量最高,其生物效率达58.2%。各配方的子实体形态均表现较好,而配方①和②子实体菌盖厚,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对人工栽培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羊肚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外源硒,采用人工栽培,系统分析不同硒浓度处理对羊肚菌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为0时,菌盖长度与菌柄周长最长;当硒浓度为10 mg/L时,菌柄周长与菌盖长度最长,对羊肚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0 mg/L时,羊肚菌产量、子实体单株干重及子实体总长度最大,对羊肚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40 mg/L时,硒浓度抑制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硒浓度20 mg/L下栽培的羊肚菌子实体的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最佳浓度。【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在20 mg/L效果最好,是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羊肚菌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野生猪苓菌株的最佳分离、培养方法,为猪苓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陕西眉县太白山野生猪苓进行菌核组织分离和子实体孢子分离,比较2种方法所得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子实体孢子分离所得菌株为材料,分析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矿质元素和栽培代料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子实体孢子分离法所得猪苓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较菌核组织分离法好;PDA培养基、GPY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适用于野生猪苓菌的分离。分别以糊精、果糖为碳源,蚕蛹粉、酪素为氮源时,它们对猪苓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显著;以1.2mL/L玉米浆作为生长因子时,菌丝生长速率最高。适宜质量浓度的矿质元素对猪苓菌丝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以0.018g/L MnSO4的效果最好;用腐殖土、木棒和树叶为主要填充基质的代料更利于猪苓菌丝的生长。【结论】获得了野生猪苓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分离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灵芝在糠醛渣不同配方料上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各配方料上生长的灵芝子实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灵芝菌丝在各配方料上均能生长,配方⑤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配方①和②菌丝生长势强,表现为菌丝洁白、浓密。从于实体产量和形态看,配方①产量最高,其生物效率达58.2%。各配方的子实体形态均表现较好,而配方①和②子实体菌盖厚,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用8种培养基进行了黄褐裸盖伞子实体培养研究,同时观察了人工培养子实体的形态多态性.结果表明,黄褐裸盖伞在多种天然和半合成培养基上都可良好生长和结实,其中土豆系列培养基非常适合黄褐裸盖伞菌丝体生长和结实;人工培养出现4种不同形态的子实体:正常子实体、小型子实体、花椰菜状子实体和无分化子实体.  相似文献   

19.
选用已应用于市场的常规菌草配方,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常规栽培,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的含水量、产量、外观性状等,进行优势菌株的筛选,以获得适合菌草栽培的香菇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上,1~3号菌株表现优异,菌丝生长旺盛,颜色纯白;在菌袋重量上,1号菌株下降最少,有利于后期出菇;在子实体含水量上,1号菌株的含水量最低;在子实体的产量上,1和9~11号菌株子实体的鲜重较重;在外观性状上,综合考虑子实体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和菌柄直径,1和9号菌株适合市场化栽培。综合各因素,最终筛选出1号菌株(LC236)为最适合菌草栽培的中温型香菇菌株,其子实体大且饱满,产量高,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对鸡腿蘑发育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料提供有效途径;【方法】设四个不同秸秆用量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秸秆对鸡腿蘑菌丝长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在发菌时间,出菇时间,菇产量以及子实体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玉米秸秆含量为35%的配方菌丝长势旺,生长快,菇体生物学效率最高;【结论】鸡腿蘑可以利用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秸秆中添加适量的腐叶土栽培鸡腿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