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西双版纳州种猪场1981—1984试验的小耳猪育肥屠宰的140头资料,进行胴体性状遗传参数估测及几个活体性状与瘦肉率相关分析。小耳猪主要胴体性状的遗传力,胴体长0.22,背膘厚0.76,眼肌面积0.62,瘦肉率0.38,腿臂比0.51,腿肉率0.96,腰肉率0.87。瘦肉率与达60公斤体重日龄,膘厚,眼肌面积,腿臂比,腰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5,-0.33,0.92,0.69和0.86。几个活体性状与瘦肉率通径分析结果,活体背膘与瘦肉率的通径系数为-0.1766,与眼肌面积的通径系数为0.5031,与达60公斤日龄的通径系数为0.3421。因此,选择这几个性状有可能改善小耳猪的瘦肉率。  相似文献   

2.
从141头杂交肥育试验猪(二花脸猪为母本,引进的肉用型猪种为父本)的屠宰测定资料中,选出12项与胴体瘦肉率关系比较密切的性状,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及其与瘦肉率的通径系数,复相关系数(R=0.8952)。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5个性状(胴体重、板油率、后躯重、腰大肌重、后躯瘦肉率),配置了5个估测胴体瘦肉率的最佳回归方程。 随机抽样30头杂交肥育猪的屠宰测定资料,应用配置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结果以观察值计算平均相对误差小,准确度高,对估测商品猪瘦肉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培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系的一世代的77头育肥猪和39头后备公猪的材料进行了生长胴体和体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配置了用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以估测瘦肉率不同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从中选择出“最优”回归方程。还利用了通径分析方法将自变量(X)与依变量(Y)问的总相关分剖为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用四川本地猪28头、外种猪12头及其二元杂交猪86头和三元杂交猪头36共计162头,研究了胴体瘦肉率与胴体部分分离性状及胴体度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应用胴体部分分离性状特别是三大块骨肉率及腿臀骨肉率,估测胴体瘦肉率的精确性极高(R>0.98,Sy.x<1.0),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胴体全分离法;应用胴体度量性状主要是最大膘皮厚、6-7肋膘皮厚及最后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的眼肌厚和膘皮厚估测胴体瘦肉率的精确性也高(R>0.9,Sy.x<2.3),且简单易测可用于实际估测;品种间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间接性状与胴体瘦肉率的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猪的标准差及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大于纯种猪。总群体的标准差及的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均高于单一品种,品种效应显著,且在胴体度量性状与瘦肉率的相关中品种效应较大,在胴体部分分离性状与瘦肉率的相关中则较小。  相似文献   

5.
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超仪对 3个猪种共 2 0头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进行了活体测定 ,分析其测定结果与A超活体、屠宰后胴体及胴体瘦肉率的关系 ,探讨B超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B超活体测定值与A超活体、胴体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 (p <0 .0 1) ;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与胴体瘦肉率为负相关 ,B超活体测定眼肌面积与胴体瘦肉率为正相关 ,皆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并建立了胴体瘦肉率对B超活体测定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猪胴体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活体测膘仪了81头同胞测定猪和杂交组合猪胴体瘦肉率的活体估测。结果表明,瘦肉率活体估测较实际剥离低7.7432%,。均值差异极显,但变异系数和标准误二十分接近;腰部、胸部边膘及胸部眼肌厚与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4、-0.9128、0.5217,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5、=0.7631、0.5209,瘦肉率活体估测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为0.7749,均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和评定关中黑猪的种用价值,在陕西省科委及农牧厅领导下,西北农学院牧医系于1982年10月至1983年,以关中黑猪及八眉猪为母本,杜洛克、长白及巴克夏为父本进行了二元杂交组合及杂种猪肥育对比试验,计二元杂交组合五个、亲本对照组三个、共八组,肥育猪64头。按20~90公斤肥育期间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90公斤屠宰时胴体长、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六项性状,初步评选出杜关、长关、杜八三个较好的杂交组合和关中黑猪为优秀母本,其胴体瘦肉率分别为64.34%,56.62%,54.36%及53.29%,比原有地方品种八眉猪分别高46.67%、29.06%、23.91%及21.47%,效果显著,可以作为关中地区建立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5头雅南公猪与22头雅南母猪的56头后代,在相同条件下,估测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体态结构的遗传参数。结果是:膘厚(0.0177)、板油重(0.1115)、肩胸重(0.1201)的遗传率值偏低;胴体瘦肉率(0.8012)、胴体长(0.8459)、平均日增重(0.7770)偏高,其余性状与国内地方品种估测值接近。眼肌面积、腿臀重与腹围之间呈极强烈的遗传负相关(-0.9774、-0.6835)。体长与眼肌面积、瘦肉率间呈极强烈的正遗传相关(0.9004、0.5003)。与膘厚、腹围呈极显著负遗传相关。通过性状相关的通径分析,建立了间接估测胴体瘦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对以嘉兴黑猪为母本的多元杂交商品猪胴体瘦肉率进行了相关性状的分析。杂交猪不同生长阶段胴体瘦肉率的曲线表明,60~65及90~95kg活重是曲线变化的两个转折点,从本文的结果看,适宜屠宰体重似可放宽至95kg左右。对12个杂交组合及4个纯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进行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不同的组合水平、不同的父本间,瘦肉率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杜洛克为最佳父本,其次是大约克及长白,苏白虽有杂种优势,但效果最差。用体尺指标及屠宰性状对胴体瘦肉率进行了估测,建立的最佳回归方程表明,易于度量且与胴体瘦肉率有着密切关系的性状分别为胴体重、大腿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长。  相似文献   

10.
台系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95头台系杜洛克母猪和32头肥育猪测定,产仔数,初产7.76头,经产9.48头;产活仔数,初产7.21头,经产8.85头;肥育猪30-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754g,饲料利用率2.65;活体测定,背膘厚1.39cm,瘦肉率62.56%;屠宰测定,胴体背膘厚1.41cm,眼肌面积41.18cm^2,胴体瘦肉率67.52%。导入美系杜洛克猪血液25%,50%,75%的肥育猪性能:日增重分别为755,769和815g;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95,3.08和2.59;10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4,1.44和1.46cm;估测瘦肉率为62.69%,61.65%和61.66%。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台系和美系进行回交,与长白猪或大约克猪进行杂交及横交,产仔数分别为7.88,9.17,9.21和8.69头,产活仔数分别为6.67,8.42,8.46和8.38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滇撒猪配套系选育过程中S1系和商品代达90 kg体重的日龄、肥育期日增重、料重比、90 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等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测定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其选育进展,并对滇撒猪配套系的选育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1.0,胴体瘦肉率60.23%, 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1.0至2.9∶1.0,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对淮南猪肥育性能与胴体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作了测定和研究,目的在于掌握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制订淮南猪的选择指数,提高选种效果,加速育种进程。材料与方法参数估测数据取自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1987—1989年淮南猪育肥试验及屠宰测定的18个父系、82头育肥猪的资料。试验期间猪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测定项目及方法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商品肉猪胴体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M肉脂仪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4年10月对四川省内1988头和4553头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进行了屠宰线上的随机抽样测定。测量性状为猪左半胴体最后肋骨处背膘厚(P2)和倒数第3、4肋骨间背膘厚(RF)及眼肌厚度(RM),瘦肉率由相关回归公式估测,并随机抽取40头个体测定其部分肉质性状。分析了不同年度、不同胴体等级间各性状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及变化趋势,并与国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年来四川省商品肉猪的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高,瘦肉率提高了0.48%,年均提高0.24%,胴体重提高了4.73kg,年均提高2.37kg,且肉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屠宰加工线上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瘦肉型猪的瘦肉率估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所选性状均为在屠宰加工线上能直接快速测定的胴体指标。结合肉品加工过程中对腿臀肉的需求 ,将腿臀比纳入回归模型 ,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屠宰加工线上快速估测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猪氟烷基因与猪生产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71头仔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肥育测定,每种基因型随机屠宰6头,分析氟烷不同表型和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或基因型之间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PH值、系水力、色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DJS机ALGOL60算法语言编制程序,对三江白猪育种过程中的119头猪(其中包括长白猪×东北民猪杂种及其横交猪与少量长白猎)的18项胴体性状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估测胴体瘦肉率、脂肪率和脂肪量的四元回归方程共11个。对所提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测验,所有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均达到统计学极其显著水准(P<0.001),其中R值在0.9以上的有6个,在0.8—0.9的有3个,在0.7—0.8和0.6—0.7的各1个。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方差分析,以剩余标准差做为回归方程予报精确度的指标。根据回归方程予报的精确度和取得自变量资料的难易程度,对所提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以下6个方程对于估测活重90公斤左右屠宰的肥育幼猪的胴体组成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宁乡猪群体继代选育中1978—1980年屠宰的54头宁乡肥猪胴体资料,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估测宁乡猪瘦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y=0.09636x_1 1.0530x_2-3.9901 式中y为估测瘦肉量(公斤),x_1为胴体长(厘米),x_2为后腿重(公斤)。经随机抽取35头不同屠宰体重,不同营养水平肥育的实测胴体资料验算结果,误差率未超过2%,准确性相当高,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列线图的制作为估算瘦肉量提供了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乡猪群体继代选育中1978—1980年屠宰的54头宁乡肥猪胴体资料,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估测宁乡猪瘦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式中y为估测瘦肉量(公斤),x_1为胴休长(厘米),x_2为后腿重(公斤)。经随机抽取35头不同屠宰体重,不同营养水平肥育的实测胴体资料验算结果,误差率未超过2%,准确性相当高,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列线图的制作为估算瘦肉量提供了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群猪的研究资料,我们逐头计算了个体近交系数,然后按近交系数(%)高低依次分为0~0.78,0.79~1.56,1.57~3.12.3.13~6.24,6.25~12.4,12.5~25等6个组,对各项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进行了分组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近交系数在6.24%~12.4%范围内时,后备猪生长发育和同胞测定猪的肥育性能表现最佳,当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