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海南地区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共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和石竹烯等15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金煌芒和爱文芒2个品种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煌芒叶片中检测出26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α-萜品油烯(44.75%);爱文芒检测出23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3-蒈烯(44.16%)。2个品种叶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以单萜类为主,分别达到90.86%和73.26%。  相似文献   

3.
以4个不同月份胡椒鲜果为原料制备成黑胡椒,通过GC-MS对4个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胡椒不同月份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不同月份黑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3-蒈烯、柠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β-蒎烯、β-月桂烯、δ-榄香烯和α-蒎烯等8种烯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工方法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80%成熟度的胡椒鲜果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制备黑胡椒、白胡椒与青胡椒,并通过GC-MS对其胡椒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工方法不同对胡椒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都有显著影响.(2)3-蒈烯、柠檬烯、反式-石竹烯、β-蒎烯、L-水芹烯、α-蒎烯6种烯类是3种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其中,黑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4种:5-甲基-3-己醇、氨基甲酸叔己脂、木罗烯、α-蛇床烯;白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7种:2-甲基-2-戊醇、3-甲基-3-戊醇、γ-萜品烯、樟脑、乙酸松油酯、β-檀香烯、δ-杜松烯;青胡椒精油中特有成分5种:朱栾倍半萜、γ-古芸烯、4-甲基-3-己醇、2,5-二甲基-2-己醇、反式3-蒈烯-2-醇.  相似文献   

5.
迷迭香是原产地中海的一种重要天然香料作物,为了鉴定和分析其生长习性及精油组成特点,以生长在贵州的4种迷迭香资源:绿色直立型、灰色直立型、宽叶半直立型和匍匐型迷迭香为材料,首先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考察,进而利用气相-质谱仪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4种迷迭香的生长习性、叶片颜色和形状以及花色等差异显著。4种迷迭香精油主要成分包括α-蒎烯、莰烯、β-蒎烯、桉叶素、樟脑、龙脑和马鞭草烯酮。其中绿色直立和灰色直立型迷迭香α-蒎烯含量较高(依次为17.28%和18.96%),樟脑含量较低(依次为4.29%和7.87%),为近西班牙香型;而宽叶半直立型和匍匐型迷迭香α-蒎烯含量较低(依次为5.82%和8.97%),樟脑含量较高(依次为16.80%和18.64%),为突尼斯/摩洛哥香型。  相似文献   

6.
柑普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新会柑普茶为原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3种柑普茶不同部位及茶水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具有普洱茶和茶枝柑的香气成分,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等物质,其中烯烃类以柠檬烯、γ-松油烯、α-异松油烯、金合欢烯、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等,醇类以4-松油醇、a-松油醇、β-香茅醇等为主,其他组分包括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伞花烃、1,2,3-三甲氧基苯、反式-5,6-环氧-β-紫罗兰酮等都是柑普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采集海南地区白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对其风味成分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分别为3-蒈烯(20.37 %)、石竹烯(19.81 %)、柠檬烯(14.36 %)、β-蒎烯(9.10 %)、γ-萜品烯(8.18 %)、α-水芹烯(6.70 %)、α-蒎烯(3.60 %)、δ-榄香烯(3.22 %)、罗勒烯(1.97 %)、可巴烯(1.76 %)、异松油烯(1.63 %)、α-石竹烯(1.46 %)和δ-杜松萜烯(1.  相似文献   

8.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金煌芒的花朵挥发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和相似度。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15种,其中萜烯类44种、烷烃类30种、酯类16种、醇类16种、酮类5种、醛类3种、酚类1种。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和金煌芒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82、49、46、49、60、49和59种。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的共有成分有14种,分别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α-萜品烯、D-柠檬烯、β-罗勒烯、萜品油烯、1-石竹烯、大牛儿烯D、邻-异丙基苯、苯甲酸乙酯和2-丙基-1-戊醇;特异性成分有33种,其中四季蜜芒有24种,台农1号有4种,金煌芒有2种,桂热82号、红芒6号和凯特芒各有1种。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胡椒鲜果、黑胡椒、白胡椒和胡椒叶中的精油,得率分别为1.46%、1.77%、2.30%和1.25%。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分别鉴定得到38、31、36和63种化学物质,δ-榄香烯、3-蒈烯、D-柠檬烯、α-古巴烯、石竹烯和律草烯在果与叶中含量均较高,其中叶中δ-榄香烯含量占38.54%;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和间伞花素在果中含量较高,而在叶中含量较低;甘香烯、α-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α-古芸烯、β-古巴烯、α-蛇床烯、花柏烯、4-异亚丙烯-7-甲基-6-亚甲基-2-辛烯酸甲酯和桉油烯醇在叶中含量较高,而果中含量较低或没有。此外,采用电子鼻方法可有效区分胡椒粉和胡椒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黑胡椒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黑胡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提取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3种提取方法共得到6类(烯类、醇类、酚类、烃类、崁类、烯类氧化物)33种物质。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MTBE溶剂萃取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检测到25、23、2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均为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β-蒎烯。2种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α-松油烯、α-松油醇、β-金合欢烯;与2种溶剂萃取法相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樟脑、4-萜烯醇、2-(4-甲基苯基)丙-2-醇、橙花醇、香树烯、β-甜没药烯和愈创兰油烃。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β-蒎烯、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对黑胡椒香气风味贡献率较大,其中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2种溶剂萃取法所得成分差异明显。在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优于MTBE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得物质在种类与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在胡椒香气物质检测时,将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保证所得化合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青梅腌制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腌制青梅果肉为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青梅腌制过程中的风味成分分析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醛类物质14种、醇类9种、酯类7种、酸类3种、酮类3种、烷烃类12种和其他杂环类2种(占总挥发性的84.52%),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在腌制过程中,醛类和烷烃类与腌制时间显著负相关(p<0.01),醇类风味物质含量与腌制时间呈弱负相关(p<0.05),酯类物质含量与腌制时间显著正相关(p<0.01)。典型风味成分苯甲醛含量高达19.80%,腌制第2天,果肉中风味成分含量高且丰富,当腌制第8天时,风味成分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台农1号’‘贵妃’‘金煌’‘玉文’‘红象牙’‘四季蜜杧’‘金穗’和‘红杉林’8个杧果品种的胶乳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NIST 11标准谱库对测定的质谱数据进行自动检索对照,保留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并对不同杧果品种的胶乳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为确定杧果胶乳中灼伤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提供科学参考,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果皮灼伤前后变化,为初步探索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8个杧果品种共鉴定出30种匹配度大于90%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第二类为‘台农1号’和‘四季蜜杧’,第三类为‘红象牙’和‘金穗’,第四类为‘玉文’,第五类为‘红杉林’。同一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相似,不同类别杧果品种其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3)杧果胶乳导致果皮皮孔褐变损伤,‘台农1号’接触胶乳的1 h后发生轻微灼伤,贵妃接触胶乳10 min时明显灼伤。研究结果明确了8个杧果品种乳胶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在不同品种中相对含量的差异,为揭示不同杧果品种胶乳灼伤果皮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的91.15%;台湾罗勒中检出21种香气物质,占95.08%;丁香罗勒中有29种,占89.49%。其中,烃类和醇类2类化合物在3种罗勒叶片中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4.39%、78.61%和77.88%。β-蒎烯是3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桉树脑、茴香脑和环葑烯则分别是罗勒、台湾罗勒和丁香罗勒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长叶榧叶部油挥发性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了长叶榧叶部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初步发现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反式α-蒎烯、β-蒎烯、顺式α-蒎烯、3-莰烯、6,6-二甲基-2-亚甲基-环庚烷、β-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32.2%、12.5%、7.1%、6.6%、6.6%、5.5%、4.4%.  相似文献   

15.
乔健  李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9):1863-1867
利用 MTBE 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比较了互叶白千层嫩叶与老叶精油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研究发现,在互叶白千层不同类型叶片精油中共检测到 10 种单萜、16 种倍半萜、5 种单萜衍生物及 1 种倍半萜衍生物共 32 种挥发性物质。互叶白千层不同类型叶片精油组分亦不同,互叶白千层老叶精油含量达5000.79 ng/g,嫩叶精油含量仅为 3 470.38ng/g。单萜类衍生物是互叶白千层精油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松油烯-4-醇、松油烯、d-杜松萜烯及 2-蒈烯在互叶白千层精油中含量较高。互叶白千层不同叶片精油组成不同,以倍半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互叶白千层叶片的成熟度与松油烯-4-醇的含量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胡椒属种质蒌叶、墨西哥胡椒、假荜拔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种种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蒌叶、墨西哥胡椒、假荜拔的挥发性成分59种,其中从蒌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6种,其含量较高的有安息香醛、荜澄茄油烯和β-石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23.56%、9.36%和8.54%;从墨西哥胡椒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8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肉桂醛、萜品烯和萜品油烯,相对含量分别为77.98%、5.88%和5.11%;而假荜菝叶片挥发性成分有25种,含量较高的有β-石竹烯、罗勒烯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在3种胡椒属种质中都不相同,总的相对百分含量也不同,说明不同的种质,叶片挥发性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香气物质总数在渥堆10天后达到最大值(47种),其相对百分含量渥堆5天后达到最大值(95.78%)。对后发酵过程中的甜香香型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3-辛酮、3-蒈烯、芹子烯等,其含量均随着甜香的加强而呈增加趋势。阴干茶样中检测到的新增的香气成分:正己醛、甲基环戊烷、庚醇、2-正戊基呋喃、异佛尔酮。小叶种后发酵茶的香气特征性成分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α-古芸烯、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柏木醇)等,主要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法萃取番橄榄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37个成分为在该植物中首次报道。其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R-α-蒎烯,22,23-二氢豆甾醇,β-蒎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维生素E;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维生素E,22,23-二氢豆甾醇,1R-α-蒎烯,三十一烷,植醇,β-石竹烯。黄熟的果实中萃取的挥发油的总量明显高于青果,而不同时期的绿叶中萃取的挥发油总量则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嫁接对红色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红色樱桃番茄品种实生苗和嫁接苗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T18013S含有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5种特有成分,其中庚醛为主要风味物质;CT18013J含有6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7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丁酯和愈创木酚为主要风味物质。粉星S含有5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种特有成分;粉星J含有6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1种特有成分,其中1-硝基-2-苯乙烷为主要风味物质。红星S含有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6种特有成分;红星J含有6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3种特有成分,其中庚醛、苯乙腈、1-硝基-2-苯乙烷、E,E-2,4-癸二烯醛为主要风味物质。综合比较3个红色樱桃番茄品种实生苗和嫁接苗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嫁接苗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数量均高于实生苗。与实生苗相比,嫁接提高了3个红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中苯乙醇、E-2-庚烯醛、苯乙醛和正壬醛的含量。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番茄风味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香露兜(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不同叶位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揭示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露兜8个不同叶位叶片挥发性成分由呋喃酮类、吡咯类、呋喃类等10类21种物质组成,3-甲基-2(5H)-呋喃酮、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叶绿醇、2,3-二氢苯并呋喃、2,4-二叔丁基酚、羟基丙酮、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9种共有物质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特征挥发性物质2-乙酰-1-吡咯啉平均含量为(94.00±36.66)μg/g,倒5叶位含量最高(122.99±3.48)μg/g,倒1至倒8叶位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1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甲基-2(5H)-呋喃酮、棕榈酸乙酯和甲酸庚酯,倒2、3和4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丁基-1-辛醇、3-甲基-2(5H)-呋喃酮、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角鲨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2,4-二叔丁基酚,倒5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乙酰-1-吡咯啉、2,3-二氢苯并呋喃和角鲨烯;倒6、7、8叶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角鲨烯、新植二烯、2-乙酰-1-吡咯啉和羟基丙酮。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将为其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