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夏秋茶原料制作红茶,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茶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在改善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添加砂梨多酚氧化酶来减少茶叶的苦涩味,从而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5℃、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度20 000 1x条件下,鲜叶经日光萎凋15~20 min后再经过18h的室内萎凋,采用2次揉捻共1h,在30℃、相对空气湿度95%的恒温恒温条件下发酵(3~6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叶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砂梨多酚氧化酶可以促进红茶发酵,粗酶液添加量与揉捻叶重量比例在0~10%范围内,随着比例的升高,茶叶感官的内质得分明显上升(r=-0.937 5),红茶中苦涩味物质显著减少,同时甜醇类物质显著增加,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下降了6.8%,茶多酚含量增加了4.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4.0%.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提到高香型红茶初制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萎凋叶含水率60%时, 经揉捻后制茶率高, 茶叶品质好;黄观音等高香型型红茶品种,发酵室的环境温度为25~26℃,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以3~4h为宜,成茶品质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香梨残次果汁渣与苏丹草混合调制青贮,研究其对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新鲜苏丹草切断后分别添加10%、20%、30%香梨残次果汁渣和不添加(对照)密封厌氧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0%~20%范围内的香梨残次果汁渣与苏丹草混合调制青贮,能够改善发酵品质,提高苏丹草青贮的乳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使pH值逐渐降低。调制苏丹草青贮饲料中10%~20%香梨残次果汁渣能改善苏丹草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6.
柿叶茶的传统加工工艺是采用绿茶方法加工柿叶茶的,但是汤色、香气均有粗老气味,消费者不易接受。新加工工艺添加采用乌龙茶的摇青和红茶的发酵工序。摇青是乌龙茶特有的加工工序,经过摇青的摇活-摇红-摇香,使茶叶的香气转换加速,形成怡人的花果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鲜甜爽口;经过发酵制成的柿叶茶有红碎茶的品质特征,汤色橙红,香气高锐,滋味甜醇爽口,品质较传统加工工艺优良,达到预期目的,改善了传统柿叶茶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修剪粗老茶品质,试验利用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发酵普洱茶,从香气方面研究白参菌发酵普洱茶工艺的优劣,开发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香气的新型菌茶产品。结果表明,接种白参菌发酵后,不利于茶叶香气的成分β-芳樟醇由15.09%急剧下降到1.70%,11种不利于茶叶品质的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或消失;同时,新产生了β-红没药醇、4-己基-2,5-二氧-3-呋喃乙酸、N-乙基琥珀酰亚胺3种关键香气物质,有利于茶叶品质改善。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发酵,茶叶香气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变,茶叶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将银杏叶提取物和罗汉果提取物分别添加到红茶发酵过程中开发功能性红茶,考查了天然提取物对发酵红茶中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罗汉果提取物进行发酵所得茶叶的茶黄素含量要高于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和未添加提取物进行发酵的;茶红素的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下降;随着天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茶褐素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发酵时间对可可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含咖啡碱只含可可碱的新茶树资源可可茶2号进行了红茶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审,研究了发酵时间对可可茶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茶制作红茶的发酵时间以8 h为最佳。由可可茶制作而成的红茶依然不含咖啡碱,儿茶素中以C和GCG保留量最高,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发酵时间对可可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含咖啡碱只含可可碱的新茶树资源可可茶2号进行了红茶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审,研究了发酵时间对可可茶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茶制作红茶的发酵时间以8h为最佳。由可可茶制作而成的红茶依然不含咖啡碱,儿茶素中以C和GCG保留量最高,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安康红茶品质的影响,选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一芽二叶夏季鲜叶为原材料,在萎凋、揉捻、干燥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保持发酵温度28℃、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选用发酵时间3.5、4.0、4.5 h 3个时间段进行加工,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4.0 h试样,所得红茶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为91.50分,水浸出物含量为49.3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3%,咖啡碱含量为1.86%,茶多酚含量为17.69%,可溶性糖含量为3.88%,均为3个时间处理中的最高值。夏秋红茶发酵时间为4.0 h,可以作为优质夏秋红茶加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茶叶种类繁多 当前世界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主要是红碎茶,约占90%左右。中国是世界上产、制茶最多的国家,按不同的加工方法,一般可分为六大茶类:即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紧压茶。 (一)红茶 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制成的,干茶外形呈黑色,故国外称“Black tea”;冲泡后汤色浓郁红艳,一般加糖和牛奶饮用。品质优良的红茶即使加糖和牛奶后,汤色仍不失其明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生产中能否准确判断发酵适度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利用色差法对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叶色、汤色进行跟踪监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色度指标L、a、b及色差值ΔE值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明显变化。分析发酵过程中L、a、b及色差值ΔE值的变化规律,发现在发酵前期,ΔE值较小,发酵叶色度变化较慢;在发酵中期,ΔE值明显增大,发酵叶色度有了较大变化;然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ΔE值逐渐减小,至发酵后期ΔE值接近0,而发酵叶色度基本稳定不再变化,此时茶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TRs/TFs)值达到合理阈值,茶样感官审评得分较高。因此研究认为,在发酵过程中,当发酵叶色差ΔE值接近0时,即可判断为红茶发酵适度。  相似文献   

17.
选择2种发酵茶叶(祁门红茶和普洱茶)和4种非发酵茶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和龙井茶),以0.7%和1.4%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以1.0%和2.0%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饲料中,探讨了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2种鱼类鱼体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显示,对草鱼而言,各种茶叶基本都能显著提高鱼体干重率及鱼体蛋白含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鱼体脂肪含量,但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这些作用基本不受添加剂量的影响;对斑点叉尾鮰而言,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与祁门红茶能显著提高鱼体干物质含量,屏山炒青、龙井与祁门红茶能显著降低鱼体蛋白质含量,这些作用受到添加量的显著影响,同时各茶叶对脂肪与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体生化成分更容易受茶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香梨残次果汁渣与调制苜蓿混合青贮,研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新鲜苜蓿草切断后分别添加10%、20%、30%的香梨残次果汁渣,密封厌氧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添加10%、20%的香梨残次果汁渣后,苜蓿混合青贮料的pH值、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香梨残次果汁渣显著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苜蓿青贮饲料中10%~20%香梨残次果汁渣能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安全、质优的银杏叶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阴干和常规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对银杏叶鲜叶进行冷冻预处理,参照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成银杏叶茶;对样品茶分别进行主要品质因子总黄酮含量、银杏酸含量的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叶黄酮含量远大于其他加工工艺的银杏叶产品;其次是冷冻后发酵2h银杏叶红茶,以常规发酵4h的银杏叶红茶银杏黄酮含量最低。三种加工工艺银杏叶茶银杏酸含量,以自然阴干银杏叶银杏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2h),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发酵2h)银杏酸含量最低。冷冻后发酵银杏叶红茶的香气和滋味优于常规发酵银杏叶红茶,而自然阴干银杏叶红茶成品香气闷,滋味有青腥味。【结论】冷冻后发酵工艺可降低银杏叶中的有毒成分银杏酸的含量,改善银杏叶茶的口感和风味;冷冻后发酵工艺与自然阴干银杏叶茶相比,银杏叶茶中的黄酮含量有所降低,但高于传统红茶工艺制作的银杏叶茶。  相似文献   

20.
花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长,花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