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亲代和F1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确定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的亚致死剂量LC20和LC40,分别用该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观察其对斜纹夜蛾亲代和F1代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和结论】经溴氰虫酰胺LC20剂量0.04 mg·L-1和LC40剂量0.07 mg·L-1处理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72 h,与对照相比,幼虫从3龄到6龄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2.39和4.32 d,化蛹率(分别为78.67%和60.33%)和羽化率(分别为72.12%和61.28%)均显著降低,处理组雌、雄蛹质量均增加.LC4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1 356.67粒)和卵孵化率(59.26%)显著低于对照,而LC2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对蛹历期、成虫历期以及雌性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也同样延长了斜纹夜蛾F1代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化蛹率,但对F1代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以及溴氰虫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取食量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控制取食量的方法模拟拒食作用,研究了不同取食量和印楝素拒食处理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量的减少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控制取食量处理,发现随取食量的降低,生长抑制作用增大,试虫的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高,但化蛹率和羽化率所受影响不大.用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发现随印楝素浓度的增高,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印楝素拒食处理使试虫的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升高,这与控制取食量的结果相似,但印楝素使试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降低,这与控制取食量的结果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二酰基肼类化合物RH-2485对农业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μL的1、10、50、100、1 000 mg/L系列浓度的RH-2485点滴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测定幼虫的死亡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发育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结果]随着RH-2485浓度的升高,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也不断升高,而致死所需时间则不断下降,100 mg/L浓度的致死率在90%左右,1 000 mg/L浓度的致死率为96.7%。RH-2485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为5.220 91 mg/L。斜纹夜蛾1龄、2龄幼虫对RH-2485比较敏感,但它们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试验结果为田间利用RH-2485防治斜纹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6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6-3736
研究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发育历期、蛹重和蛹羽化率均差异显著,取食铁苋菜、青菜和甘薯的幼虫发育历期短,蛹较重,蛹羽化率较高;取食大豆和棉花的幼虫历期较长,蛹较小,蛹羽化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26(±1)℃尧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分别采用8种不同光周期(光暗比为0:24、6:18、8:16、10:14、12:12、14:10、18:6、24:0)对利用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养的斜纹夜蛾各虫态进行处理遥结果表明袁光周期对斜纹夜蛾的化蛹率尧羽化率尧总存活率及产卵量均有较显著的影响袁而对其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袁当光暗比为12颐12时各虫态生长发育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对应LC_(15)、LC_(10)和LC_5浓度的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探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茚虫威处理后斜纹夜蛾化蛹率、羽化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且经LC_(15)浓度处理后成虫寿命以及单雌产卵量皆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当代和下一代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后,斜纹夜蛾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这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蝉花Isaria cicadae SLGY-2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蝉花SLGY-2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侵染处理,观察后期生长发育;并对不同时间段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同时产卵量也显著降低;对蛹重和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孢子悬液浓度在1×10~8个/mL时,虫体内SOD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到最高,为75.98 U/mg,酶的比活力为同期对照组的2.49倍,CAT活性为88.46 U/mg;处理24 h时,POD活性为7.56 U/mg,3种酶活性的值大于浓度为1×10~7个/mL条件下的处理值,且与同期对照处理结果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抵御蝉花SLGY-2侵染过程时,虫体内3种保护酶均出了应激反应,且随着菌株孢子浓度增加,酶活性逐渐上升,但最终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甜菜夜蛾的物理防治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对成虫期的甜菜夜蛾夜间分别进行黄光处理、白光处理和黑暗处理,探讨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夜间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与无光照相比,夜间光照使甜菜夜蛾成虫的寿命有显著提高,产卵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对幼虫历期、蛹历期及蛹重无显著影响。夜间黄光处理和白光处理相比成虫寿命较短,产卵高峰期相对集中,卵的孵化率较高,其他指标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光照条件改变可以可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异显著,体长的分布则在2~5龄有显著差异,同时取食南瓜、黄瓜、西红柿的幼虫发育历期较长,而取食白菜、烟草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相似文献   

11.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棚与露地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设施大棚病虫害防治及其在海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冬季和2011年春夏季,分别进行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栽培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季节大棚及露地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叶螨、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大棚内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等虫口数略低于露地,其中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虫口数较高,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豇豆病害以锈病和轮纹病为主,其中2011年春夏季种植的豇豆锈病和轮纹病明显比2010~2011年冬季重。【结论】设施大棚对豇豆害虫有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基数的目的;但对于病害,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病害总体未见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大白菜珍贵遗传材料的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受细菌污染的大白菜非整倍体组培苗和田间植株为材料,以常规消毒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常规消毒+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和农用杀菌荆预处理+常规消毒对组培苗和外植体(取自田间植株)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组培苗培养7、14d时,污染率分别为9.1%和36.4%,培养基申添加100mg/L氨苄青霉素可有效控制污染;常规消毒外植体接种7d后污染率迭58,8%,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可有效控制真菌对外植体的污染,但对细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采用合适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刘光华  尹彩霞  张鹏  乔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18-16819
[目的]为防治广州斜纹夜蛾对木薯幼苗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调查木薯的受害株率及对斜纹夜蛾的实验室观察了解了斜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木薯幼苗的危害。[结果]试验田的木薯幼苗受害率为5%左右。斜纹夜蛾幼虫白天躲在土壤中,晚上出来为害,齐地面咬断或取食木薯幼苗的茎杆,仅剩叶片在土表,造成木薯缺苗,对木薯种植构成潜在威胁。斜纹夜蛾成虫体长l4~20mm,翅展35~40mm,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自前翅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蛹长15~20mm,赭红色。采用淋治法施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可以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斜纹夜蛾在木薯上的发生为害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天然饲料饲养对斜纹夜蛾繁殖力影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斜纹夜蛾的繁殖力。[方法]用浓度为5%、10%的蔗糖水处理过的莲藕叶饲养3~6龄的斜夜蛾幼虫,称量幼虫体重,在成虫饲养和次代卵孵化时同时添加5%蔗糖水补充营养,调查产卵量、次代卵孵化率。[结果]添食蔗糖的34、龄的幼虫体重稍重于未添加蔗糖的幼虫体重,56、龄的幼虫体重以添食10%蔗糖水的最重,添加5%蔗糖水的次之。幼虫期添食蔗糖处理的羽化率偏高,添食10%蔗糖水处理的次代卵孵化率稍高,未添加蔗糖的次之。添食蔗糖的斜纹夜蛾的产卵量较多,其中添食10%蔗糖水的最高。[结论]幼虫期添食蔗糖,能促进斜纹夜蛾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增加成虫产卵量,提高斜纹夜蛾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药剂田间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5%锐劲特2000倍液,虫瘟一号2000倍液,10%除尽2000倍液,20%米满2000倍液,4.5%菜蛾速杀2000倍液,1%威克达2000倍液,清水对照。施药时间为7:00~8:00。每小区施药前定点调查20棵卷心菜,调查斜纹夜蛾药前虫口基数,药后24、48、72h分别调查各区各点残留虫量,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菜蛾速杀和威克达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且见效快,药后24h的防效分别达97.5%和85.0%,药后72h的防效均达100%。[结论]菜蛾速杀和威克达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春梅  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45-15246
[目的]进一步明确血根碱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叶蝶法和点滴法测定了血根碱对菜青虫幼虫的触杀活性及对其幼虫生长发育、化蛹及羽化的影响。[结果]血根碱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在4 000 m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57.14%。血根碱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幼虫的体重减轻,化蛹后的蛹重减轻;血根碱无杀卵、杀蛹作用。[结论]为进一步开发研制新型高效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降低彩色马蹄莲组培初代培养污染率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正在萌芽的红色、黄色马蹄莲1年生小球茎为培养材料,选取水浴温度、表面消毒时间、表面消毒剂种类、防腐剂种类4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培养10 d后统计每个组合的污染率、褐变率。[结果]选取的4种因素对污染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水浴温度、表面灭菌时间、表面消毒剂种类对褐变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单个因素来看,水浴温度40℃时污染率较低,0.1%HgC l2处理的污染率较低,无防腐剂处理的污染率较低;水浴温度45℃时褐变率较低,表面灭菌时间短的处理减少褐变率的效果较好。[结论]水浴温度50℃、0.1%HgC l2处理20 m in、无防腐剂培养基的污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蝇蛹粉对蛋鸡产蛋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40只京红1号褐壳蛋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饲养试验,在饲料中添加蝇蛹粉等量代替鱼粉,研究蝇蛹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3种免疫球蛋白(Ig A、Ig E和Ig G)浓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蛋重、日采食量、料蛋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蛋形指数、蛋黄相对比重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蛋壳相对比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蝇蛹粉对蛋鸡Ig E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Ig A和Ig G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蛋鸡日粮中添加蝇蛹粉等量替代鱼粉能够明显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及免疫力,降低蛋鸡的饲料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