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毛霉病,又称白斑病,是养鳖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其危害对温室养鳖更大。病原是真菌类的毛霉菌。病状特征是在鳖的四肢、裙边、颈部、背腹等处出现白斑,表皮坏死,产生部分崩解。四季均可发生,以5~7月最流行。在一般情况下,死亡率较低。但当  相似文献   

2.
1发病情况某猪场存栏生产母猪300多头,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全场存栏商品猪3000多头,从2010年4月中旬开始,出售的大猪肝脏表面有大面积坏死灶,俗称"白斑肝"。由于每头商品猪的肝脏都出现"白斑肝",肝脏都被淘汰处理,导致屠宰场反映很强烈。据畜主和屠宰场反映,商品猪屠宰前采食量、精神状态一切正常。笔者在2010年5月10日前往诊治。据调查至笔者诊治时共计500多头猪都表现严重的"白斑肝"。2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从外观观察商品猪一切正常。到屠宰场观察20头屠宰猪,  相似文献   

3.
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问:蛋鸡130日龄,产蛋率增加的不是太快,发现很多白斑蛋,采食量100g/只,粪便正常,有一定比例白冠鸡,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答:应该问题不大,建议使用不影响产蛋的抗球虫药物饮水4d。初产鸡,蛋壳上有白斑是正常的,不要顾虑太多;这个时间段,可以多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机体营养需求较大,饲料内部分营养也许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4.
由白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虾白斑综合征是国际兽医局(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水生动物二类疫病。本研究首先通过设计新的PCR引物,提高了PCR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进一步提高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的real-time PCR方法,通过与常规PCR方法比较,证实其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病原。该病一旦流行,对虾在2~7天内的死亡率可达100%,国际兽疫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早在1995年就将其列为需要报告的重要的水生动物病毒性疫病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首先在台湾地区发生,到1994年已扩展到全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995年11月该病毒在西半球被发现,1999年到达美国中部和南部,2001年出现在欧洲和澳洲。短短10年间,对虾白斑综合征席卷全球,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KIT、MITF基因与哈萨克马斑点毛色的斑点毛形成的相关性,试验选择白斑点骝毛马3匹(包括白斑点1、骝毛)、白斑点栗毛马3匹(包括白斑点2、栗毛)、青毛马3匹采取皮肤组织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皮肤组织中KIT、MITF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毛马皮肤组织中KIT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与骝毛、栗毛马之间差异显著(P0.05),栗毛马皮肤组织中KIT基因表达量最低;MITF基因在白斑点1马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骝毛马皮肤组织中MITF基因表达量与青毛马、白斑点1马、白斑点2马、栗毛马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骝毛马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低。说明KIT、MITF基因在不同斑点毛色哈萨克马皮肤组织中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白斑点毛马和青毛马皮肤组织中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说明哈萨克马斑点毛色的白斑点和青毛的形成与KIT、MITF基因的表达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该病是养殖对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将纯化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2株(2G9,3E5)可以稳定分泌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VP28蛋白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多抗。选用单抗(3E5)包被ELISA板,用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以感染对虾甲壳内侧出现直径为0.5~2mm大小的白色斑点为主要特征的暴发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虾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均有其敏感的宿主,以虾、蟹等十足目类为多。目前,普遍认为WSSV存在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或浸泡感染)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下旬,庄河市青堆胜利猪场,先后向大连生猪屠宰行出售育肥猪111头,其中在82个猪肝上面有许多白斑,白斑大的似鸡蛋,小的似大豆粒大,密布肝脏表面,废弃率达到80%。屠宰场  相似文献   

1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的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治愈该病毒病的方法.论文将WSSV-VP24与WSSV-VP26的部分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BAD/gⅢA中,构建重组栽体pBAD/gⅢA-VP24、pBAD/gⅢA-VP26,并转化入大...  相似文献   

12.
本病病原是猪蛔虫幼虫,但犬、猫和马蛔虫幼虫以及肝片吸虫、肾虫和囊虫等幼虫也可引起。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幼龄猪比成年猪易感染,繁殖母猪比架子猪发病较轻,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发病较严重。病理变化,肉眼观察分三型:①充实性白斑。直径在0.5厘米以上,表面稍隆起,中心伴有红色斑点。②网状性白斑。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网状的白斑纹理,约0.5—1厘米不规则形网络交织成手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是由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与白斑综合征病毒、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黄头病毒一起被列为对虾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毒。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的发病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桃拉病毒的显微结构图片,证实了本次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南美白对虾急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桃拉病毒,说明桃拉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对虾养殖场仍存在着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家兔脑包内原虫感染多种动物,通常呈隐性感染而耐过。此次剖检3只疑为脑包内原虫病的兔,见2例脑表面及切面散在有针头大白斑,2例肾脏有多数小瘢痕,1例肾脏表面和髓质部散在有针尖大的白斑。1例整个肺叶见针尖大白色结节。组织学检查,3例脑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肉芽肿,大的即为肉眼所见的白斑。还可见非化脓性髓膜炎变化,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浸润及围管性细胞浸润等。肉芽肿的中心为坏死  相似文献   

15.
对虾白斑综合征 (WSS)是由对虾综合征病毒 (WSSV)引起的一种以病虾甲壳内侧出现白斑为特征 ,并具有很高死亡率的对虾最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自 1988年在台湾发现以来 ,已迅速蔓延至世界对虾养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沿海地区是对虾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所养殖的对虾也同样遭到该病的袭击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通讯作者。  目前对对虾疾病的诊断手段 ,主要包括以病理学和生物学诊断为主的常规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诊断方法等。其中PCR方法又是目前这些方法中最快捷、敏感性最高的病原…  相似文献   

1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对养殖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病。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引起该病的病毒命名尚不统一,有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杆状病毒(He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e Necroisis Bacu—  相似文献   

17.
1病犬情况和临床诊断重庆本地杂交宠物犬,1岁,雄性,体重5kg,精神状况良好,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温38.5℃。该犬于2011年6月11日来我校就诊,检查时发现左眼角膜左上部有一圆形白斑,中间部分即将穿孔,角膜周围有大量新生血管,尤其3~7点方向长度达到3mm以上,经畜主介绍为9日前腐蚀性液体烧  相似文献   

18.
正在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狐貉貂经常会出现一种"白鼻子病",发病地域广,季节性不显著,它不仅死亡率高,难治愈,而且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1.1患病初期,毛皮动物黑色、褐色鼻尖上出现粉红色点状物,随着病程的延长,点状物面积不断扩大,颜色变浅,点状物转变成为白斑,出现生长回缩,毛皮质量下降的现象。1.2病兽四肢肌肉病变,导致趾爪变形,脚垫发白、角质层增  相似文献   

19.
<正>1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A不足而引起的以生长发育受阻、视觉障碍和器官组织上皮细胞角质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病。仔、幼兔多发,常于冬末春初青绿饲料缺乏时发生。主要症状为生长缓慢,较严重者体重减轻,时间拖长的病例自发运动减少,最后即不愿运动。成年兔和仔兔均可出现眼的病变,以成年兔出现最早。角膜表面出现模糊的白斑或白带,通常在角膜中央或其附近、上下眼睑之间呈平行走向。角膜混浊、粗糙,并  相似文献   

20.
蜂狼是一种泥蜂,山斑大头泥蜂,俗称“蜂狼、黄蜂”。头大,头前部有较大白斑,身长15毫米左右,多为黄色,身体结实而有弹性,拍打后仍需脚踩才死亡。蜂狼专门捕食活体蜜蜂。我地自2002年发现以来,数量逐年增加,危害越来越严重,有些蜂场不得不转场。蜂狼通常出现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