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2000,26(3):139-14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谱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GA3和Zeatin含量先升后降,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随后下降,生长加速,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稍梢反之,逐渐上升;低ABA/GA3和ABA/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外源NAA、GA3和催发素溶液喷布茶树,研究其对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NAA处理显著提高新梢生育初期内源ABA和IAA的含量,新梢生长一度受抑,但随后zeatin含量上升,生长加速;GA3处理后新梢内源ABA含量下降,IAA含量减少,GA3和zeatin含量提高,新梢生长量加大,生长速率加快;催发素处理后新梢内源IAA含量下降,促进新梢萌发与生长,提高鲜叶产量。  相似文献   

3.
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茶树年生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GA1和ABA在越冬期间含量最高,后随新梢的萌发生长而下降;IAA、ZT含量则在越冬期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ABA在新梢生长初期和盛期含量较低,GA3与IAA则维持在一定含量的水平上,而ZT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茶树新梢生长趋缓和休止期,ABA含量则最高,GA3、IAA含量也较生长期高。4种激素6~12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后随春梢萌动而上升。整个生育过程中,新梢生长旺盛时比值较高,反之则较低。ZT/IAA值反映出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比值较高,随根系活动旺盛逐渐下降。ZT/GA3、ZT/IAA值可反映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比值大时,茶树趋向生殖生长;相反,则营养生长相对旺盛。  相似文献   

4.
茶树新梢内源激素的HPLC分析及日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钱利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6,16(2):135-139
研究了茶树新梢内源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醛(IAAD)、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eatin)等激素的HPLC分析方法。在ODS(C18)反相柱上,GA3、IAA、IAAD和ABA用甲醇—乙腈—KH2PO4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Zeatin用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得到满意的分离,它们与相邻峰间的峰高分离度均在0.65以上。在紫外波长λGA3=210nm,λIAA、IAAD、ABA=280nm和λZeatin=254nm、灵敏度0.003aufs(GA3)和0.001aufs(IAA、IAAD、ABA和Zeatin)条件下,各种激素得到定量。GA3、IAA、IAAD、ABA和Zeatin的平均标样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24%,89.69%,84.33%,90.96%和82.09%。茶树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在一天内有明显的变化,其高峰值均出现在13时左右。一天内以10—16时取样进行内源激素测定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 ,利用 HPL 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 ,GA3 和 Zeatin含量先升后降 ,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 ,随后下降 ,生长加速 ,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 ,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 ,秋梢反之 ,逐渐上升 ;低 ABA/ GA3 和 ABA/ 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 ;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 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茶树生育与内源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潘根生 《茶叶科学》1991,11(1):25-28
用 HPLC 分析了茶树细根和新梢中的内源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结果表明,茶树细根中的 IAA 和 ABA 在休眠期均处于高峰,进入生长期后其含量明显下降,IAA/ABA 的比值愈小,细根的生长强度愈大,新梢伸育过程中,IAA 和 ABA 的含量以茶芽萌动期达到最高值,并随新梢伸育而降低。新梢生育受 IAA 和 ABA 含量水平的影响,更受 IAA/ABA 的比值所支配,比值大,生长强度也大。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茶树花芽分化期和花蕾膨大现白期 ,叶面喷施硝酸稀土 ,观测茶树的花蕾生长动态及生长类内源激素 (IAA、GT和TZ)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盛的 9月中旬以前 ,花蕾的累积生长量稀土处理的低于对照。稀土对茶树花蕾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幼蕾及幼果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也较低 ,而一芽二叶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却较高 ,9月中旬以后 ,进入了秋末开花结实的旺盛期 ,稀土处理的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升高 ,但随着花蕾的成熟开放 ,内源激素含量又呈递减趋势 ,尤其是IAA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 ,稀土并末打破茶树生长发育的节律 ,而是有助于促进IAA及GA等生长类内源激素向旺盛生长的组织和器官分布 ,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文章还就稀土对茶树生长的作用及茶叶生产上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茶树春梢萌动前后五个阶段4种内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GA3和ABA在越冬期含量最高,随春梢萌发生而下降;IAA和ZT则在越冬期含量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上升缓慢或略有下降。与茶树生长状况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两两比值。研究表明: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随春梢萌动生长而上升。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ZT/IAA值高,随根系活动旺盛该比值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也表明:ZT/IAA与茶树春梢萌展也有一定关系,即在越冬期比值大,春梢生育期锐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氟含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适合茶园降氟和改善茶叶品质的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喷施微生物菌剂的不同组合试验,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质,以及7月、8月茶树一芽三叶和一芽五叶的氟含量,并对其品质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施肥模式以降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及提高茶树新梢持嫩度的方式有效降低茶树新梢氟含量,但降氟的程度不同;其中T4处理(每667 m2施茶树专用肥160 kg+土壤调理剂60 kg+3次叶面喷施微生物菌剂)对茶树新梢降氟效果最好,7月、8月一芽五叶的氟含量相对于CK分别降低了85.76 mg/kg、173.66 mg/kg;此外,T4处理整体上(除8月31日一芽五叶)可以促进水浸出物、茶多酚等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综合考虑茶树新梢的氟含量以及茶叶品质,T4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元素应用于茶园,通过增加芽梢密度、百芽重、促进新梢早发、延长茶叶适应期、加速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长度使茶树获得药产;通过芽叶性状的改变、芽梢生化成分的改善和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而改善茶叶品质。其生理机制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物质运输,强化茶树碳、氮代谢等。稀土在茶叶中残留量极微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稀土在茶园的使用技术也作了介绍,并提出进行稀土对茶树增产优质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遮光对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春梢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树‘黄-2’、‘黄-8’和‘黄-13’为供试材料,在春季一芽一叶期采用30%透光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遮光处理7天,HLPC法检测一芽二叶新梢咖啡因、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色素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遮光处理对茶叶咖啡因含量无显著影响;遮光对儿茶素类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在品系‘黄-2’显著提高,而品系‘黄-8’和‘黄-13’则显著降低;遮光显著提高品系‘黄-13’的氨基酸总含量,降低品系‘黄-8’氨基酸总含量,但对品系‘黄-2’无显著影响;遮光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新黄质的含量,显著降低紫黄质含量。具有热耗散作用的黄体素在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品种的含量很低,是其容易受到强光胁迫伤害的原因。在强光照条件下,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叶片呈现黄色,主要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不是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提高所致。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在高温强光季节采取适度遮光,将有助于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茶苗生长势和抗性,有助于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潘根生  钱利生等 《茶叶》2000,26(4):200-204
本文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夏季生长休止、冬季休眠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激素间的比值变化与新梢生长和休止密切相关,高含量IAA及高IAA/zeatin与IAA/GA3比值,导致夏季生长休止;高含量ABA及高BAB/GA3与ABA/zeatin比值,是诱发冬季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尹杰  范仕胜  宋勤飞 《茶叶》2012,(3):151-153
以3年生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并将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探讨琨恩有机肥施肥量对茶树一芽二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琨恩有机肥能提高茶树一芽二叶的发芽密度、加快茶叶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其一芽二叶的产量,在设置的5个施肥量中,施肥量0.5 kg/m2处理较其他处理效果好,与对照相比,茶树一芽二叶发芽密度、长度、第二叶面积、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了15.94%、49.58%、19.84%、19.21%和37.28%。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调查了茶黄蓟马在茶树1芽7叶茶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茶黄蓟马主要在茶树嫩梢芽下2~4叶位的叶片背面取食为害,叶片背面的虫口数量占88.66%,叶片正面的虫口数量仅占9.29%。茶黄蓟马在茶梢各部位上的分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4.79,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