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动物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和CTX-M型耐药基因在食品动物的流行状况。对分离自养殖场的1273株大肠杆菌(健康动物源755株,患病动物源518株),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ESBLs阳性菌,并通过PCR法和基因测序鉴定阳性菌CTX-M型的基因型。1273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阳性菌181株,阳性率为14.2%,其中患病动物阳性率比健康动物高,分别为19.9%和10.3%。151株(83.4%)产ESBLs大肠杆菌中检测到CTX-M型基因,占所有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11.8%,其中以CTX-M-9G为主,阳性率为79.5%(120/151),远高于CTX-M-1G的携带率25.8%(39/151),其中8株同时携带了CTX-M-1G和CTX-M-9G。产ESBLs的大肠杆菌在食品源动物中流行普遍,CTX-M是产ESBLs阳性菌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鹤源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B法检测40株鹤源大肠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15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基因。产酶大肠杆菌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K-B法检测3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24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基因.有5株同时检测出TEM和CTX-M基因.产酶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的耐药率100%.其多重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重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型的分布,利用初筛及表型确认方法,从临床分离的192株仔猪白痢大肠杆菌、65株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69株鸡大肠杆菌中筛选出19株产ESBLs、6株产ArnpC酶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扩增及PCR产物测序方法进行ESBLs及AmpC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携带TEM型、CTX-M型、DHA-1型和CMY-2型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15%、5.21%、0.61%和0.61%.其中,有5株同时携带2种基因.而DHA-1型基因为国内兽医临床首次检出,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FJ386455.结果提示,重庆地区以TEM型和CTX-M型β-内酰胺酶为主,且产ESBLs与AmpC酶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需引起兽医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的流行和感染。实验采用K-B法检测了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20种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21株虎源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阳性率为70%。PCR扩增出了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的CTX-M型、OXA型、SHV型和TEM型基因。4个基因型的阳性率分别为50%、20%、6. 67%、80%。可见,东北虎林园中产ESBLs的虎源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TEM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另外,发现产酶大肠杆菌比非产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香蕉茎秆水煮液联合西药抗菌药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应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蕉茎秆水煮液及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磷霉素、恩诺沙星、痢菌净、阿奇霉素、利福平、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噻呋钠等19种西药抗菌药物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采用棋盘法检测香蕉茎秆水煮液与19种西药抗菌药物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联合抑菌作用,通过计算其最小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香蕉茎秆水煮液与痢菌净、磷霉素联用时,FICI≤0.5,表现为协同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及利福平联用时,0.5FICI≤1,表现为相加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及林可霉素联用时,1FICI≤2,表现为无关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克林沙星及加替沙星联用时,FICI2,表现为颉颃效应。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香蕉茎秆水煮液与部分西药抗菌药联合使用能增强其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广泛使用,许多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及氨曲南等单胺类抗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D—lactamases,ESBLs),尤其是CTX-M型ESBLs,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快速地传播,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爆发流行。本文就CTX-M型ESBLs的起源、流行病学、遗传特性和遗传背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用全自动细茵鉴定系统鉴定分离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分别用TEM、SHV、CTX-M 3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茵所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表明:分离茵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其质粒上具有TEM序列和SHV序列,基因亚型分别TEM-1型和SHv-11型.  相似文献   

9.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广泛传播和扩散,导致全球范围内肠杆菌科细菌对超广谱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发展迅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可作为耐药基因储库,对细菌耐药性在动物、环境和人之间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2009年患病的食品动物,包括鸡、鸭、鹅和猪,分离鉴定了315株大肠杆菌,调查ESBLs和AmpC酶在患病食品动物中的流行分布。经双纸片协同扩散实验筛选出61株ESBL阳性菌株,PCR检测共检测出8种blaCTX-M基因,分别为blaCTX-M-14/14b、blaCTX-M-79、blaCTX-M-65、blaCTX-M-27、blaCTX-M-15、blaCTX-M-24、blaCTX-M-98和blaCTX-M-13,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blaCTX-M-79,其次为blaCTX-M-14/14b。本研究还检测出1株新的SHV型酶,命名为SHV-135;PCR共检测出5株大肠杆菌携带质粒源CMY-型AmpC酶,其中2株鹅源大肠杆菌携带1个新型CMY酶,命名为CMY-64。本研究表明患病动物分离的大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新型β-内酰胺酶检出日益增多,提示兽医临床应慎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鸭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猪鸡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菌株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其优势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对分离自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210株大肠杆菌进行ESBLs表型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PCR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SPSS软件中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4.76%,两省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54),鸡源产ESBLs菌株检出率极显著高于猪源(P<0.01)。②210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90.95%)和磺胺异噁唑(80.00%)最为耐药,鸡源大肠杆菌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猪源,吉林省分离菌株对10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黑龙江省;产ESBLs菌株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③210株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率为83.33%,猪源菌株多重耐药率(77.57%)低于鸡源(89.32%),差异显著(P=0.022),但两省之间差异不显著(P=0.360);不同动物来源、不同地区间的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73株产ESBLs菌株主要基因型为CTX-M型(97.26%),其次为TEM型(50.68%),OXA型仅在鸡源中检出,两种来源菌株中均未检出SHV型。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猪鸡群中均有流行,且耐药严重,鸡源菌株比猪源耐药严重;CTX-M型和TEM型为两省猪鸡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本研究为指导大肠杆菌病防控的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流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表型检测和确证试验,采用PCR方法ESBLs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60.21%(112/186)的猪源大肠杆菌菌株为ESBLs阳性。blaCTX-M、blaTEM、blaSHV和blaOXA型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91.07%、68.75%、4.46%和1.78%。由此可见,河南部分猪场大肠杆菌广泛流行ESBLs,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blaCTX-M型和blaCTX-M+blaTEM型,且多为复合基因型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广东地区鹅场动物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的流行与传播特征,本研究从广东省江门及阳江市共10处鹅场采集鹅及环境样品199份,采用MALDI-TOF-MS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检测头孢噻肟耐药菌中bla_(CTX-M)基因及其基因环境,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接合转移和质粒复制子分型等方法探究bla_(CTX-M)基因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共获得196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链霉素耐药率均超过50%,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25%,其中头孢噻肟耐药菌有49株(24.6%)。阳江地区大肠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江门,且动物源高于环境源,尤其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孢噻肟耐药菌中共检出19株携带bla_(CTX-M)基因,包括bla_(CTX-M-55)(n=17)、bla_(CTX-M-27)(n=1)和bla_(CTX-M-65)(n=1),且bla_(CTX-M)基因阳性菌均可对5~11种药物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表型。bla_(CTX-M-55)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_(CTX-M-55)-orf477,且在ISEcp1与bla_(CTX-M)基因之间有3种长度的间隔序列;而bla_(CTX-M-27)和bla_(CTX-M-65)的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_(CTX-M-27/65)-IS903。19株bla_(CTX-M)基因阳性菌呈现10种PFGE谱型,存在一种主要流行的谱型(47.4%),其包括多种来源菌株,暗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12株(63.2%)bla_(CTX-M)基因阳性大肠杆菌中bla_(CTX-M)基因转移成功,bla_(CTX-M)基因阳性接合子携带的复制子型为IncFⅡ(n=10)和IncHⅠ2(n=2),且存在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表型与bla_(CTX-M)基因共转移现象。研究发现,阳江鹅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bla_(CTX-M)基因存在一定的流行性且以bla_(CTX-M-55)亚型为主,bla_(CTX-M)基因阳性菌的克隆传播和质粒及插入序列ISEcp1介导的水平传播是导致该基因在鹅场大肠杆菌中扩散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猪源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离率、耐药性和基因型,收集2010年9月-2011年3月从上海地区10个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29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以及PCR技术分别检测TEM、CTX-M、OXA和SHV基因。在296株大肠埃希菌中,5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产酶率为17.6%。在52株ESBLs菌株中,46株为TEM型,占88.5%;15株为CTX—M型,占28.8%;1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占21.2%。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上海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CTX—M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10日龄死亡雏鸡体内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Ⅴ、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具有抗性。对其携带基因型进行PCR鉴定显示该菌株为产CTX-M-27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并且携带Ⅰ型整合酶,此外还检测到了SHV-26、TEM-1型β-内酰胺酶。研究结果为防治临床动物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揭示了ESBLs菌耐药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一类能够赋予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单酰环类抗生素耐药的酶类,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如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均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ESBLs,如TEM、SHV、CTX-M等类型,还有一些较少报道的VEB、GES和PER型[1]。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这些ESBLs基因,其中转座子、整合子、接合性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捕获和转移这些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酶的分类与检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分类及检测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12):70-73
犬源大肠杆菌是引起犬的乳房炎、子宫蓄脓、肺炎、脓皮病的一类病原菌。通过对犬的上述4种疾病类型的病料进行分离培养,研究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对抗生素敏感性、血清型特性,并测定它们的TEM、SHV、CTX-M-1、CTX-M-9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特性,探讨犬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犬源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