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具有低糖、低脂、高纤维、高营养价值等特点,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是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喜爱的蔬菜。目前,国内外在芦笋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通过对芦笋育种进行综述,并提出后期芦笋育种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芦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芦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芦笋育种中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芦笋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全雄育种、航天诱变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我国芦笋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多年采收。芦笋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芦笋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芦笋在自然条件下也能授粉结籽,但这些种子分化严重,品质差,不能作种用。国内外芦笋生产中应用的芦笋品种多是单交种或双交种。近年来,由于芦笋组织培养技术在芦笋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  相似文献   

4.
对芦笋的6个农艺学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和一级笋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芦笋产量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和茎数。影响芦笋一级笋率的重要因子有茎粗、株高、产量。植株越高,产量越高,一级笋率也越高。茎粗、株高、茎数构成芦笋产量、品质特性,同时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必备性状。通过对产量和一级笋率的多重比较发现,全雄品种在产量、一级笋率和其它农艺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种,因此芦笋全雄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芦笋育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多年采收。芦笋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芦笋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芦笋在大田中,自然条件下也能授粉结籽,但这些种子分化严重,品质差,不能作种用。国内外芦笋生产中应用的芦笋品种多是单交种或双交种。近一二十年来,由于芦笋组织培养技术在芦笋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加速了芦笋良种的繁育推广,并利用该技术选育出了一大批产量更高、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6.
<正>芦笋是蔬菜之王,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具有减肥、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同时芦笋产业具备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生产推广价值与广阔的产业开发前景。中国芦笋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初期面临育种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科技支撑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自2009年以来,持续对芦笋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成果中试、熟化给予了关注。江西作为芦笋生产大省,自然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芦笋"冠军"花药培养技术。[方法]以杂交一代品种"冠军"为试验材料,研究花药组培过程中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及生长调节剂对愈伤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采用0.1%升汞灭菌5 min,再接种在添加NAA 0.8 mg/L+6-BA 2.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先暗培养10 d,再光照培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16.5%左右。[结论]建立了芦笋"冠军"花药培养技术体系,为开展芦笋全雄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芦笋全雄育种中花药培养试管苗生根难的问题,以芦笋品种NJ978花药培养获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式、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芦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IBA、 NAA和KT复合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Ancyrmidol能显著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花药培养来源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IBA 1.5 mg/L+KT 0.05 mg/L+Ancyrmidol 0.50 mg/L,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并在此适宜生根培养基条件下,对4个芦笋品种花药来源试管苗的生根难易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芦笋品种的生根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冠军、 NJ978和NJ857的生根率均>80%,属于易生根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芦笋类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与调控模式,本研究基于绿芦笋品种格尔夫转录组,阐明芦笋类黄酮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模式。【方法】基于模式植物中已阐明的黄酮和花色苷的合成途径与调控,利用绿芦笋品种格尔夫自交产生的雄(M)、雌(F)后代进行RNA测序及总黄酮和芸香苷的含量分析。【结果】商品笋时期,总黄酮和芸香苷含量是雄株大于雌株,并且检测到芸香苷和矢车菊苷合成途径共15个催化步骤的酶及33个同工酶基因,43个调控基因。【结论】预测Ao CA4H1、Ao ANS1、Ao CHI1为绿芦笋中类黄酮合成的重要基因,Aob HLH32、Ao MYB3、Ao MYB10,Ao MYB11;Ao WD 7等基因为重要的调控相关基因。该研究阐明了雌雄芦笋间类黄酮差异的调控机理,为绿芦笋全雄育种的优势、类黄酮含量的分子改良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析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lisL.)与天冬(A. cochinchinensis)性别分化的特征。【方法】利用石蜡切片结合镜检技术对芦笋品种紫色激情雌雄两性3种性别6个时期的花蕾;同属植物天冬雌、雄、两性株早、晚2个发育时期的花蕾以及芦笋两性花的花药进行形态发育解剖与观察。【结果】芦笋雌花在时期2 (1 mm≤长度2 mm)雄蕊败育,雄花的时期3 (2 mm≤长度3 mm)柱头停止发育,且两性花中成熟花粉呈育性状态;同时对天冬的解剖学结果显示:天冬雌花有明显败育雄蕊残留,雄花中有柱头退化痕迹,两性花的结构与芦笋两性花相似。【结论】从形态学上确定了芦笋性别分化的关键节点,雌花花蕾直径在1 mm之前的阶段是其性别决定关键时期,雄花花蕾直径小于2 mm的阶段为其性别决定的关键,天冬单性花形成过程与芦笋存在一致性。本研究为阐明天门冬属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奠定了基础,为芦笋与天冬全雄育种中优良材料的寻找提供了解剖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规格的生物降解膜覆盖对冬季芦笋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本研究以6年生丰岛1号芦笋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观测不同规格下芦笋的嫩茎品质、产量、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 μm可降解膜覆盖处理对芦笋正常生长无影响且可提高芦笋的外观品质,增加优质笋的产量;在采用6 μm厚度、不同宽幅的可降解薄膜覆盖处理下,110 cm宽幅的可降解薄膜对芦笋产量具有促进增长的作用;90、100 cm宽幅的可降解薄膜对芦笋优质率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芦笋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自1974年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随着我国芦笋产业的发展,对芦笋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和深入。通过对我国在芦笋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生理特性、遗传学等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提出我国芦笋在种质资源的保存、选育种、栽培管理及产品深加工等方面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芦笋品种(系)的耐铝程度,为抗铝毒机理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5个芦笋品种(系)为材料,用500 mg·L-1浓度的铝溶液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鲜重、胚根长、胚芽长等10个指标,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芦笋种子萌发期铝毒耐性,并筛选萌发期耐铝毒芦笋种质。基于综合评价值聚类分析,将25个芦笋品种(系)分为5个耐性级别:其中,第I级含4份,为强耐铝毒品种(系);第Ⅱ级含4份,为耐铝品种(系);第Ⅲ级含4份,为中等耐铝品种(系);第Ⅳ级含11份为铝敏感品种(系);第Ⅴ级含2份,为铝毒极敏感品种(系)。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筛选出芦笋种子萌发期铝毒耐性极强的品种(系)UC157(F1)和JX2123,可作为芦笋铝毒耐性育种和耐性机制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芦笋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对芦笋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过程中,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枯梢病等,主要虫害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研究了芦笋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该研究为四川芦笋病虫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芦笋生产的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芳  杨锦琛  李丹 《农业展望》2024,(3):102-108
芦笋是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芦笋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芦笋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海关的中国芦笋出口数据,分析了近10年中国芦笋的出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芦笋出口以鲜或冷藏芦笋、芦笋罐头为主,鲜或冷藏芦笋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和销往邻近的中国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以广东、湖南、云南、江苏、福建5省生产为主;芦笋罐头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要由福建、山东、安徽、山西4个省份生产,销往西班牙、德国、荷兰、法国和丹麦等欧盟市场。近几年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芦笋出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对中国芦笋出口形势的分析结果,推动中国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提高芦笋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规模化发展、打造芦笋产业集群,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提高芦笋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有机认证和标准化战略、提高芦笋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芦笋出口市场。最后,对未来中国芦笋出口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芦笋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进行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探索高频率获得雄核发育个体的技术途径,为芦笋全雄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服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是小孢子适宜培养的最佳时期;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小孢子进行变温预处理,其膨大率比对照高出6倍多,最高达到22.5%;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加0.5 mg/L6-BA、1.0 mg/L NAA、0.2 mg/L2,4-D、400 mg/L Glu和6%的蔗糖。  相似文献   

17.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种植芦笋虽有百余年历史,但大规模种植只是近期内随外贸需量激增而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我国创汇农业中的拳头产品,全国有10多个省市正在大力发展种植之中,据统计,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可是芦笋的生产用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不仅耗费大量外汇,增加农业开支,并常有种子品质低劣.混杂退化等现象。当前芦笋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茎枯病危害猖獗,对生产和出口创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都有一定效果,但是根本解决病害还是要从抗病育种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取芦笋中总黄酮并分析芦笋保健茶活性成分的动态溶出情况,促进芦笋茶的推广与发展。[方法]以新鲜芦笋为原料,采用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芦笋总黄酮并测定它们在芦笋不同部位的含量。制作芦笋袋泡茶,从分子水平对芦笋袋泡茶活性成分的溶出进行动态分析。通过设定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以及不同芦笋袋泡茶投料量,测定浸出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芦笋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在芦笋的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从芦笋顶端到根部逐渐递减;芦笋袋泡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芦笋袋泡茶投料量4.0 g,浸泡水温90℃,浸泡时间25 min。[结论]研究表明,今后可根据所需要的成分对芦笋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可为芦笋茶的科学冲泡及芦笋类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温室芦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南方种植受到多雨、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病虫害非常严重。通过对芦笋温室种植品种的选择、育苗的研究,特别对芦笋种植后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留养母茎、采收时间及标准等作了深入的研究,生产的芦笋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对芦笋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翠红  吴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21-6323
[目的]气象条件对寒亭芦笋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寒亭历年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芦笋生长的影响,并针对不利于芦笋生长的灾害性天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或补救措施.[结果]寒亭气象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土地肥沃,污染少,日照充足,满足高产量高质量芦笋生长的需要,非常适用于芦笋的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在寒亭推广芦笋的种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