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胺在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胺作为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与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大多数研究表明,多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与分化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多胺水平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单独或混合外施Spm、Spd与Put能够促进花芽形成,增加花芽的数目。多胺对植物雌雄蕊、果实的发育与坐果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雌花与雄花所包含的多胺在种类及数量上均有差异。而多胺延缓衰老的作用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因此,多胺参与了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多胺在果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多胺与果树萌发、坐果、果实发育、根系形成、果树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近20年来外源多胺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胺参与植物逆境响应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胺是植物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抗性密切相关,强化多胺代谢活动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综合逆境抗性。在简要介绍多胺组成成分及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概括了近年来多胺在植物逆境抗性响应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多胺是植物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抗性密切相关,强化多胺代谢活动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综合逆境抗性。在简要介绍多胺组成成分及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概括了近年来多胺在植物逆境抗性响应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多胺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聚阳离子的脂肪族含氮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多胺参与多种植物的生理过程。多胺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与植物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相关联。文中概述了多胺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为深入地了解多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胺延缓植物衰老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衰老期间植物体内多胺代谢入手,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多胺对植物衰老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从多胺的阳离子特性,抑制乙烯的生成,清除自由基能力,与Ca^++、激素及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多胺延缓植物衰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多胺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衰老和响应非生物逆境中的作用;从多胺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多胺对逆境响应的分子机理、调控水稻内源多胺时空分布的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综述多胺与植物的渗透胁迫、低温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逆境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食品多胺含量与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本地区与人们饮食密切相关的禾谷类、药用植物类和果蔬类的代表植物及其不同食用部位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一般植物源食品内多胺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花器官、种子和茎尖等植物源食品中富含多胺,梨、猕猴桃、无花果、西红柿、菜椒和豌豆等在本研究中属多胺高含量食品,而各种瓜类和叶菜类食品中多胺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的多胺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胺是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高等动植物和原核生物体中,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起多方面的作用。多胺的代谢与植物激素、光照、多种逆境胁迫、病害以及衰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有关多胺代谢、多胺代谢中的关键酶类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一些稀有多胺的代谢及酶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侧根的发生起源于特定的中柱鞘细胞,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侧根原基的形成、侧根分生组织的形成与活化。不定根由根原基发育而来,不定根原基按其形成的时间、部位和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先生根原基和诱生根原基。生长素、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都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外源激素对大花蕙兰体胚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激素2,4-D、萘乙酸(NAA)和激动素(KT)不同浓度对4个不同品种大花蕙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②2,4-D对愈伤组织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且随浓度升高,诱导率增加,但高于2.0mg/L时,外植体褐化死亡;③KT是体胚发生的关键因子,其作用受到2,4-D的抑制和低浓度NAA的促进;④体胚的发生受基因型的影响,但其对基因型的依赖性具分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樱桃枝果生长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大樱桃在黔北遵义的适应性。[方法]对红灯、大紫、芝罘红樱桃的枝果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供试樱桃一年多次生长,萌芽率高,成枝力弱,红灯、大紫长势较强,芝罘红较弱。叶芽萌动在2月底3月初;展叶分离在3月中下旬;5月上旬果实采收后为新梢生长高峰期,7月后新梢生长速度降慢,8月底9月初停。花芽在2月下旬开始萌动;露萼露瓣在3月上中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花期7~10 d,花后3~5 d子房明显膨大,果实生长呈快-慢-快的节奏。果实发育期大紫为35 d,芝罘红为38 d,红灯为40 d。3个品种果实均有光泽,食用百分率高,酸甜适中,经济性状好。[结论]大樱桃在黔北遵义地区枝梢生长呈慢-快-慢的节奏,高峰在果实采收后;果实生长呈快-慢-快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番茄心室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爽 《农学学报》2018,8(12):58-61
番茄心室与果实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心室越多,果实越大,越容易产生畸形果,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番茄心室的形成受到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自身遗传和基因的调控。低夜温、高营养水平促进心室的形成;弱光降低番茄心室数;灌水量、灌水频率都会影响番茄心室的形成。GA3、B-9、BA、TIBA促进番茄心室形成,其中赤霉素作用最大;2,4-D抑制番茄心室形成,IAA和NAA则有减少子房心室数的趋势。调控番茄心室形成的基因相关基因有lc、WUS、fin、fab和CLV3,均可调控番茄心室形成,共有两个调控途径:分别为WUS-lc途径和fin / fab - CLV3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营密度红哺鸡竹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哺鸡竹林中设置大(12000株/hm^2)、中(9000株/hm^2)、小(6000株/hm^2)密度,经试验.中密度林分的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平均胸径、平均竹高较大,但其发笋数和成竹数偏低,而高密度林分发笋数和成竹品质(胸径、高度)均不理想。在丰产栽培中,竹林密度控制在9000株/hm^2是合理的,笋产量及质量均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关系。黄瓜营养生长期的生长速度主要决定于叶片的生长速度,而叶片的生长速度又决定于光合产物对叶片较高的分配率与较高的环境温度。在营养生长期建成强大的根系与有效的光合面积是结果期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结果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接近于平衡,是黄瓜群体与早期产量的主要形成期。盛果期,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速度与瓜条对光合产物的贮存能力。结果后期是提高产量的伸缩期。  相似文献   

17.
金顶侧耳不同生长期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发酵的棉籽壳盆栽金顶侧耳,测定其生长发育期间的胞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顶侧耳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滤纸纤维素酶(FP酶)和半纤维素酶(HC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胞外蛋白酶和果胶酶活性在原基出现后升高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栽培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激素对高山杜鹃叶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形成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有0.8 mg/L ZT的Read培养基中加入0.6 mg/L KT能有效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和不定芽形成,40 d后有芽愈伤组织可达33.45%,有芽愈伤组织平均芽数为3.78个;在Read培养基中添加1.6 mg/LIBA、0.2 mg/L a-NAA能有效促进高山杜鹃试管苗生根,40 d后生根率可达70.25%,生根苗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达4.50条和3.85 cm;低浓度的活性炭(0.3%-0.5%)有利于苗体发育.  相似文献   

19.
马国良  马琪  看措  东主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9-18541,18547
[目的]开发天然的富硒虫草产品,为提高虫草的医疗保健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硒,研究其对蛹虫草菌丝、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在21.0~23.0 mg/L范围内,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形成原基、子实体的生物量最高,表明该浓度范围内对子实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硒浓度为25.0 mg/L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且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硒+肌醇的复合浓度中,添加硒9.0 mg/L+肌醇4.0 mg/L的培养基中蛹虫草菌丝生长最快;硒21.0 mg/L+肌醇4.0 mg/L促进了蛹虫草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其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结论]低浓度硒促进了蛹虫草菌丝的生长,而高浓度硒对其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达到11.43U;半纤维素酶高峰出现于采收期,达到8.13U;漆酶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原基形成后迅速下降到0.15U;中性蛋白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酶活性明显增强;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菌丝培养呈下降趋势,但生殖生长期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