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刺参苗室内越冬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广泛兴起,但伴随着规模的扩大,越冬期间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春山东省越冬刺参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约为30%,给刺参越冬保苗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对刺参苗室内越冬期间的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一、刺参苗室内越冬期的常见病害及病因分析1.溃烂病是参苗越冬期间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发病初期附着力减弱,活力差、摄食减少,继而是疣足尖端和身体局部溃烂,围口部肿胀、不能自由收缩与闭合,失去摄食能力,随着病情加重,病灶扩大,体表大面积溃烂,常见肠管等内脏组织从溃…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越冬期刺参一种新病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亦越显突出,其特点:发病时间逐年提前,病症种类逐渐增多,危害也日趋严重。2004年12月中旬刺参越冬前期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地区大面积爆发一种新的刺参流行病症,发病场家达50%,20%~30%严重发病,其中以长兴岛的西房身地区最为严重,发病之迅速,死亡率之高,危害程度之大,实属罕见,几乎所有发病场家在短短1周内被迫关闭。现将此病症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其能对从事刺参越冬生产者在此病的了解与预防上有所帮助。1 流行与病症目前该病仅在刺参越冬期发生,病发初期只是在换水时池…  相似文献   

3.
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冬期间发病刺参苗的症状和病原、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亲参种质、饲料营养成分、养殖密度、抗生素的使用、水环境的变化)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明了刺参的健康生态保苗技术是提高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随着刺参增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大规格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通过采取适当的升温方式在室内越冬,可大大提高参苗规格和越冬成活率。现将刺参苗的室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一、越冬准备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福建省莆田市进行了刺参池塘吊养试验。7万枚体长2~3cm的刺参苗,经150d养殖后,平均体长达12.0cm,成活率92%。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刺参的吊养及越冬综合技术,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刺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4):51-52
二.刺参苗的越冬培育.运输与放养。(一)幼参的室内越冬培育。北方池塘养殖刺参的参苗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工培育的当年苗;二是春苗,即前一年人工培育的参苗经室内人工越冬,体长5厘米左右、体重5—20克(即50—200头,公斤);三是野生苗。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和辽宁作为北方传统刺参养殖主产区,2016年养殖规模分别占全国的39.7%和55.7%,鲜参年产量占全国的48.9%和34.2%。但近年来受世界性气候变化影响,夏季持续高温、集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对刺参池塘养殖造成严重影响。尤其2013年山东地区持续的夏季高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受灾最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刺参死亡率高达80%以上,此后山东陆基刺  相似文献   

8.
刺参室内越冬保种与升温促熟为全人工控温促熟方式。该方式具易观察、便管理、灵活性与操控性强等特点,还可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及时提供优质成熟参种和幼体。苗种生产时间可由往年的4—5月份开始提前到2月底至3月上旬,延长了参苗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井盐水进行刺参苗越冬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由于虾池养殖刺参的成功及海底底播面积的扩大,所以对刺参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户普遍喜欢投放大规格越冬春苗,笔者于2002年冬季和2003年冬季连续两年利用井盐水进行刺参苗越冬试验研究,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2003年刺参苗越冬情况介绍如下。1培育设施与器材1.1育苗室1000 m3水体,20口池子,每口池子50 m2,水深1.0 m。2.0 t水暖锅炉1台,500 m3高位配水加温池1个,20 m深水井1眼。1.2附着网片用60目或40目筛绢做成,网片规格40 cm×40 cm。每吊系8片,片间距8~10 cm,各吊下系100 g坠石1个。每口池子300吊,计2400片网片。1.3浮力架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对刺参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所需的参苗大多是从育苗室培育出来的,育苗室培育出的参苗多数经过室内越冬,其具有成本高、培育时间长的缺点。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中培育刺参苗能充分利用养殖池水域的有效空间,实现立体利用水面(上有参苗、下有成参),达到了刺参养殖池增产、增收与资源节约的目的。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天然饵料充足,节省饵料、节省能源、不使用药物,培育的参苗健壮、抗病能力强,用于养殖成活率高,因此很受养殖户欢迎,且参苗出售价格高(比室内培育的参苗价格高10%~15%)。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塑膜大棚内养殖的不同龄的中华鳖为试验材料,观察其性腺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研究发现,塑膜大棚内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腺发育也提前。大棚内养殖的中华鳖的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明显大于露天池塘养殖的同等鳖龄的中华鳖的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半年龄鳖精巢的曲细精管中填塞精原细胞;1龄鳖的精巢,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2~3层,分布较散;2龄鳖的精巢,生精上皮层数很多,包括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并且已见圆形精子细胞和拉长的精子出现在管腔中;3龄鳖的精巢,管腔明显增大,生精上皮比2龄鳖的生精上皮层数少,可见靠近基膜的极少量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变态后的精子细胞的数量最多。半年龄鳖的卵巢内卵泡已经发育至初级卵泡期,1龄鳖的卵泡处于生长卵泡期,2龄鳖的卵巢处于卵黄发生期,3龄鳖处于排卵期。雄性鳖的睾酮的峰值出现于2龄鳖,即生精活动的旺盛期;雌性鳖的睾酮峰值出现于1龄时,即卵泡的生长期;而2龄、3龄的雌鳖的睾酮含量明显降低,即在卵黄形成期和排卵期,睾酮含量是降低的。雌性鳖的雌二醇,在3龄时即卵黄的沉积期和成熟卵的形成期达到最高值。雄性鳖的雌二醇,在2龄时出现最高值,此时生精活动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12.
达里湖和岗根湖东北雅罗鱼和鲫四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达里湖和岗根湖的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和鲫(Carassius auratus)肌肉、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结果显示:达里湖中东北雅罗鱼和鲫在心脏和肝脏中POD、EST含量均高于岗根湖,而肌肉中含量相对低些;MDH、LDH在三种组织中的含量达里湖中的东北雅罗鱼和鲫也高于岗根湖。由试验结果可知,东北雅罗鱼和鲫心肌和肝脏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高于岗根湖,肌肉中四种同工酶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迟恒  绳秀珍  唐小千  战文斌 《水产学报》2009,33(6):1011-1017
应用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2D8、1H1)对牙鲆外周血系统、肾、脾、肝、胰、肠道组织中抗体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观察,并对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两株单抗均能在外周血滴片和组织切片中成功地检测到抗体阳性细胞。外周血系统中的抗体阳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没有发现抗体阳性的巨噬细胞;牙鲆头肾中没有肾单位,肾小管、肾小球等主要存在于后肾中,脾脏和肾脏都含有巨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抗体阳性细胞存在方式也极为相似,成簇或单独分布于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和血管周围;牙鲆的胰组织镶嵌在肝上,形成肝胰脏,也参与免疫应答,抗体阳性细胞单个存在,分布于肝组织中,胰组织中没有发现抗体阳性细胞;肠道抗体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固有层中,有成簇存在现象,在上皮层也可见到单个存在的抗体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tissues of menhaden fish were analyzed for macro and micro minerals. Tissues selected were gill, heart, intestine, kidney, liver, muscle, spleen, and stomach. Phosphorus, calcium, magnesium, sodium, manganese, and zinc were found to be most concentrated in the gill. Potassium, iron, and boron were least concentrated in the gill. Liver contain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selenium and boron. The stomach was the highest in potassium and lowest in phosphorus. Sodium and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st in the muscle. Mercury concentrations were approximately 2 mg/g dry matter in all tissues  相似文献   

15.
吴煌荣 《福建水产》2016,(6):493-500
2012年10月和2014年5月在诏安湾海域进行了鱼卵、仔稚鱼的调查,对诏安湾秋季和春季的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鉴定的鱼卵7种、仔稚鱼7种,隶属于10科10属;秋季共采集到鱼卵31个和仔稚鱼47尾,密集区出现在湾口的西屿北侧海域,春季共采集到鱼卵662个和仔稚鱼69尾,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诏安湾中部偏北海域和湾口西屿西侧海域。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隆头鱼科鱼类、美肩鳃鳚,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黄姑鱼、红鳍笛鲷和美肩鳃鳚。与东山湾相比,春季诏安湾鱼卵密度明显较大、仔稚鱼资源密度略低;秋季两个海湾的鱼卵、仔稚鱼数量均处于低水平;两个海湾的产卵时期主要在春季。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四大高原湖泊软体动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对滇西北洱海、程海、泸沽湖和碧塔海的软体动物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讨论4个湖泊间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软体动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在泸沽湖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标本种类最多,共计23种、1亚种;其次为洱海采集到14种,碧塔海和程海分别采集到6种和5种.将洱海记录的软体动物种类与此次采集到的种类对比,洱海的软体动物种群结构由底栖型向漂浮型转变,这可能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乐清湾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1年5月和9月对温州乐清湾湾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月份和9月份分别采获大型浮游动物13大类47种和16大类70种,调查海域附近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半咸水河口类群。5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球形侧腕水母、百陶箭虫等。9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拿卡箭虫、汤氏长足水蚤、磷虾幼体等。5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91个/m3,9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115个/m3。5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09 g/m3,9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22 g/m3。9月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5月份的各项群落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18.
黄勃  王小兵 《水产科学》2012,31(3):173-175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耳鲍排出体外成熟卵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耳鲍成熟卵具有卵胶质膜、卵黄膜和细胞膜;卵质中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还含有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和吞饮小泡。皮层中含有皮质小泡,但未发现中心粒。耳鲍成熟卵没有明显的卵极标志,卵黄颗粒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9.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2和0.589,个体识别率(DP)为0.660和0.609,非父排除率(PPE)为0.482和0.399,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表明所选座位均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312,遗传相似系数(I)为0.73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71。以上结果说明,三倍体诱导对牙鲆的遗传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二倍体有所下降,二倍体和三倍体牙鲆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