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甘肃白猪来研究生长肥育猪的蛋白质代谢规律。该猪为肉脂型品种。日增重达616克,饲料报酬为3.70,瘦肉率为52~54%,与长白、汉普夏等瘦肉型猪杂交可达57%以上。目前,国内商品猪普遍采用改良品种,生长肥育性能与该猪较为相近,因此利用甘肃白猪进行蛋白质代谢规律的研究对养堵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5,(5)
试验选择新丰板岭原种猪场连续6周存栏的分娩舍仔猪、保育舍小猪、生长肥育猪,观察统计其排粪地点的选择,结果表明,分娩舍仔猪固定在保温箱对面、2个分娩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仔猪和地方品种仔猪比例分别为92.91%、84.38%;保育舍小猪相对固定在2个保育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小猪和地方品种小猪比例分别为87.50%、75.00%;水泥地面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其中之一排粪,比例分别为89.62%、69.56%;高床漏缝地板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同时排粪,比例分别为33.33%、30.77%。综合结果表明,猪只一般选择在远离饮水器、门口、保温箱、饲料槽的地方定点排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共开展两个试验,探讨饲粮类型和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对猪肥育后期生长性能、胴体和肌肉品质、粪中微量矿物元素排泄的影响。在试验1中,选用128头平均体重(78.5±4.6)kg的肥育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4圈(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四组试验猪的试验处理为2×2因子设计,即两种类型(玉米-豆粕型和玉米-杂粕型)饲粮和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预混料。在试验2中,选用112头平均体重(90.3±6.3)kg的肥育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4圈(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处理同试验1。结果显示,在79~110kg肥育期中(试验1),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猪的增重速度和采食量显著高于采食玉米-杂粕型饲粮的猪(P<0.01或0.05)。在90~105kg肥育期中(试验2),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猪的增重速度仍然高于采食玉米-杂粕型饲粮的猪(P<0.05)。但是,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添加与否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类型和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对胴体和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粪中微量矿物元素含量不受饲粮类型的影响(P>0.05),但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时,粪中铜、铁、锰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粪中锌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P>0.05)。对于生长性能、胴体和肌肉品质以及微量矿物元素排泄量,饲粮类型×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预混料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猪的肥育后期(最后约25~40d),在玉米-豆粕型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可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从而可降低饲料成本和减少微量矿物元素的排泄。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在饮食中添加5种B族维生素(核黄素、烟酸、泛酸、钴胺素和叶酸)对快速和中等瘦肉生长型猪9~28 kg体重时生长状况的影响,我们分别取这两个不同品系中同窝出生的5头仔猪共10组来进行研究。所有的猪(个体限位)都被隔离饲养,并且早期断奶这样就使每个品系猪的瘦肉生长潜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基础日粮中添加的这五种待测维生素的浓度分别相当于(NRC,1998)中规定的5~10 kg体重猪规定需求量的全部或其生物学效价的70%。在达到9±0.9 kg体重时,同窝的5头猪分别被饲喂了添加5种维生素,并且其生物学效价分别达到0%、100%、200%、300%或400%NRC中规定需求量的基础日粮。结果显示高瘦肉型猪品系饲料消耗少、增重快、较中等瘦肉型猪效率高,在两个瘦肉型品系中,随着日粮中维生素B添加量增多其生长速度和效率也都会提高(P<0.01)。然而,日粮中维生素B的添加量需要优化,料重比在高瘦肉型品系中(>470%NRC,1998)较中等瘦肉型品系(270%)高(P<0.03)。数据表明:日粮中需要添加1倍或更多的NRC规定的这五种维生素的饲喂量,特别对于瘦肉组织生长快的品系更需如此。这些维生素需求的增多与过多的日粮能量摄入和体能增长速率无关,其可能是由于其主要的代谢途径改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1选择优质的猪种养猪致富,选择优良的猪种是必要条件。优良猪种一般都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大等优势。猪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瘦肉型猪种、肉脂型猪种、脂肪型猪种。原有的地方猪种多属于脂肪型,而瘦肉型多是由国外引进的,肉脂型则是通过杂交培育成的。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的试验资料显示,在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增加VB的添加量能获得更高的瘦肉生率。为获得最佳的蛋白质沉积,必须添加3倍于正常标准使用量的VB。高剂量添加VB主要为了弥补猪受内、外界不良刺激所造成的生长损失。当前的维生素添加量主要是依据20~40年前的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设计的。与20年前相比,由于瘦肉型、快速生  相似文献   

7.
猪链球菌病,主要危害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其特征性症状是:然后发病、高热稽留,仔猪以脑炎型的神经症状为主,生长肥育猪以四肢关节肿胀,跛行为特征。治疗用药以青霉素和磺胺唑啶钠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选用60头平均体重28.3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750 FTU/kg)对生长肥育猪矿物元素利用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植酸酶使生长猪对铜和锌的消化率、肥育猪对粗灰分、磷、铜和锌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或P<0.01)。2)添加植酸酶使生长猪对铜和锌的吸收量、肥育猪对粗灰分、磷、铜和锌的吸收量显著提高(P<0.05或P<0.01)。3)添加植酸酶显著降低生长猪粪中铜、肥育猪粪中粗灰分和磷的排泄量(P<0.05)。  相似文献   

9.
饲养户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参照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自己配制全价配合饲料喂猪,不但能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还能取得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饲养户怎样自己配制出瘦肉型猪的配合饲料呢?可以采用“试差法”来计算饲料配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容易掌握,简单易学。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先查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以20~60公斤的肥育瘦肉型猪为例:从“饲养标准”中查出,20~60公斤体重的瘦肉型猪,每公斤饲粮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为:消化能3.1兆焦,粗蛋白质16%,钙0.6%、磷0.5%,食盐0.3%等.饲养标准中规定的营养指标很多,在目前农户饲养水平较低及规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NRC(1998)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选用华南地区杜× (大×长 )生长肥育猪 ,测定其在20~100kg 的生产性能、无脂瘦肉生长速度 ,并预测其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 :①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为737g/d、1883g/d和2.56:1。②采用剥离胴体瘦肉实测的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288g/d ,采用胴体指标估测的值为285g/d和292g/d。③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 :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 (mg/d )=7652.7059 +115.36W +1.1718W 2-0.01882W3+36W0.75。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07,(3):3-3
据俄罗斯《农林生活报》报道,将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加到猪饲粮中做添加剂使用,生长肥育猪每日每头4~5克,仔猪每日每头0.2~2克,可使生长肥育猪增重加快,仔猪成  相似文献   

12.
发酵乳酸杆菌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44头日龄、胎次相近,体晕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仔猪,公母各占1/2,随机分成对照组、抗生素组和发酵乳酸杆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分2个阶段:生长阶段(体重20~50 kg)和肥育阶段(体重50~90 kg).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150 mg/kg会霉素,发酵乳酸杆菌组饲喂基础日粮+0.1%发酵乳酸杆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方面,在生长阶段,发酵乳酸杆菌组的平均日增蕈(ADG)比对照组提高了5.8%,料重比(F/G)降低了2.7%;在肥育阶段,发酵乳酸杆菌组的ADG比对照组提高了6.7%,F/G降低了4.6%;在整个试验期,发酵乳酸杆菌组的ADG比对照组提高了6.3%,F/G降低了3.9%.日粮中添加0.1%单一的发酵乳酸杆菌代替抗生素(金霉素),试验猪生长性能略优于抗生素(P>0.05).在生长阶段,发酵乳酸杆菌组的ADG比抗生素组提高了0.1%,F/G降低了2.3%;在肥育阶段,发酵乳酸杆菌组的ADG比抗生素组提高了9.2%,F/G降低了3.7%;在整个试验期,发酵乳酸杆菌组的ADG比抗生素组提高了5.1%,F/G降低了2.5%;(2)发酵乳酸杆菌组滴水损失比对照组和抗生索组分别降低2.3%和5.0%,剪切力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分别降低26.1%和18.2%;(3)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乳酸杆菌组显著提高了C18:2、C20:2、C20:4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了C20:2的含量(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乳酸杆菌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减少铁、锰、锌、镁和铜5种矿物元素添加量对育肥猪后期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骨骼肌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接近[(76.17±1.5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00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减少30%或60%矿物元素的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减少30%和60%矿物元素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减少30%和60%矿物元素,育肥猪血清氨含量显著升高(P0.05);减少60%矿物元素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同时有降低血清总蛋白含量的趋势(P0.10);3)饲粮减少30%矿物元素对育肥猪骨骼肌中各矿物元素含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减少60%矿物元素使得骨骼肌铜、铁和锰元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知,育肥猪饲粮中铁、锰、锌、镁和铜元素的含量可减少NRC(2012)推荐量的30%,而不会影响育肥猪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营养学家在过去对猪肥育后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研究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生产的方便,一般仅是将含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预混剂加到饲料中使用,根本不仔细考虑对猪生长的作用。一项为期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肥育后期,减少过量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使用,无论饲料费用或增重成本均可下降。 在此阶段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剂完全可以不喂,磷的用量也可大幅度减少。这对生长性能、胴体瘦肉率或质量均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现在普遍认为,猪肥育后期口粮中的蛋白质、维生  相似文献   

15.
用256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肥育阉割公猪(体重55千克左右)为试验对象研究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水解酶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组(A)、玉米-豆粕型日粮加酶组(B)、小麦-豆粕型日粮组(C)和小麦-豆粕型日粮加酶组(D)四个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猪。四个处理的配方营养水平符合N R C的要求,且保持一致。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与未添加组比较日增重增加了3.02%(P<0.05),而料肉比下降3.56%(P<0.05),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组与未添加组比较采食量没有差异,日增重增加了6.70%(P<0.05),而料肉比下降了4.14%(P<0.05)。从本试验可以看出,无论是玉米-豆粕型日粮还是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NSP复合水解酶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肥育猪生长性能,但在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NSP水解酶,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宁乡猪生长肥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宁乡猪早熟、易肥、蓄脂力强的种质特性和耐粗饲传统观念,按15~35kg、35~55kg、55~75kg和15~35kg、35~60kg、60~70kg体重阶段分别设计阉公猪和母猪“玉米-豆粕-鱼粉”型饲粮,探讨宁乡猪的肥育及胴体性能。结果表明,阉公猪生长肥育全期日增重达719.46g,阉公猪、母猪分别表现为前高、中低、后回升和前低、中高、后回落的日增重曲线。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阉公猪比母猪分别高48.74%、1.76个百分点、5.34%和0.44个百分点,料重比、6~7肋背膘厚、皮厚、三点均膘厚和肥膘率比母猪低22.89%、13.64%、9.43%、7.11%和2.55个百分点,表明阉公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优于母猪。同时,与历史资料比较表明,宁乡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可塑性强,优化饲粮是提高宁乡猪肥育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主要以酶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剂参与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而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相对很微小,但作用大,其它养分无法替代。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肉在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中约占80%。因此,研究和满足仔猪及生长肥育猪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量,以发挥其最大的产肉潜力,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需要量的方法,从本质上讲可分为剂量反应法与析因法。1.l剂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鸭油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2组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在生长期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而在肥育期饲粮中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与豆油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肥育期总能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2)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显著降低剪切力(P<0.05),并显著降低了肥育期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5)。3)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使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中鸭油添加量不会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测定、收集广东省及我国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猪胴体品质参数,获得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数据的基础上,参考NRC(1998)模型的有关参数,运用Office中Excel构建了中国瘦肉型猪营养模型(GXS2003),初始参数主要包括体重、遗传潜力、环境因子等。模型模拟养分进入体内代谢途径和规律,初步实现了对我国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生长肥育猪消化能日采食量、饲料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和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需要量的估测。该模型尚需在能量采食量、效率系数、周转代谢、环境保护和专家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选取胎次、日龄、体重相近的长白ד苏黑”生长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采取纯中草药制剂、中草药VE/Se合剂、抗生素三种不同添加剂和全植物性饲粮、含鱼粉饲粮两种不同饲粮类型,进行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并对背最长肌、背部脂肪进行采样,测定分析其肉脂品质。结果表明,应用纯中草药制剂和中草药VE/Se合剂,采取全植物性饲粮,能改善生长肥育猪的肉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