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酸雨危害与土壤酸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雨致酸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分布密切相关。大型污染源如火力发电厂等影响范围可达数十km~2;土壤酸化过程缓慢,由中性至微酸性,大多要30年以上时间。小型强污染源如硫磺厂等影响区域约1km~2;土壤酸化速度快,几年即可显著致酸。酸雨致酸土壤有明显的作物反应,钙质土无酸化迹象,对作物生长有益;酸性土的酸化明显,对作物危害大;中性土酸化幅度大,在作物上的反应为宜种度下降与病虫害滋生。  相似文献   

2.
酸沉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酸雨危害土壤与作物的现场调查研究结果;模拟酸雨灌溉和喷洒盆栽土壤与蔬菜作物的反应;模拟酸雨对土壤淋滤液成分性质的影响;10年雨量的模拟酸雨对盆栽蔬菜的生长效应;强酸致酸土壤的 pH 稳定性、酸容量、土壤酸化与缓冲作用机理的动力学研究和作物的临界 pH 值以及土壤酸化进程;防治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浏阳市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和问题的剖析,分析了土壤酸化的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土壤酸化改良措施,遏制耕地酸化势头,因地制宜地治理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4.
<正>土壤酸化已成为影响湖北省巴东县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原因,过酸的土壤造成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土传病害(尤其是土壤根线虫病)加重,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严重下降,以至在巴东县部分地区因土壤酸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作物绝收、土地撂荒、田园荒芜的现象,土壤酸化治理迫在眉睫。巴东县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采样调查、测试分析,基本摸清了全县土壤酸化状况。分析了土壤酸化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近两年的试验示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土壤肥力降低、肥料效率下降、作物生长受影响以及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加重,其已经成为了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从土壤酸化源头控制、改良剂的研制和施用、农业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防治和解决农业土壤酸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土壤酸化防治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旨在为以后农业土壤酸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改变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对淮南市农田土壤酸化的缓解程度,提出适于提高全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施肥结构调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综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础,该文特进行了不同化学改良剂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矿粉或草木灰措施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粮食主产区,目前东北黑土地区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重,土壤酸化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恶化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酸化黑土的环境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酸化黑土的产生机理、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防治黑土持续酸化提供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土壤pH值与作物宜种度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拟定了蔬菜作物的耐酸类型及指标。在重庆电厂周围,SO_2浓度与土壤pH值及土壤的作物宜种度呈显著性相关的梯度分布,酸性排放物是其周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该地土壤对蔬菜作物宜种度的下降,是土壤酸化所致。  相似文献   

9.
土壤酸化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不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对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土壤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土壤酸化主要是长期使用酸性肥料、雨水淋洗或灌溉方式不当、农药和肥料使用不当、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土壤中的pH和离子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吸收和植物生长。对此,提出了土壤酸化的防治对策,包括优化施肥方式和灌溉方式、种植耐酸作物或绿肥作物、加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等,以期为土壤酸化的防治提供有效途径,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恩施州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8年土壤样品测试情况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恩施州偏酸耕地增加近50%,由耕地酸化诱发的作物畸形生长、怪病渐多、产量下滑、品质降低等问题逐渐显现和扩展。成为恩施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新隐患。本文重点描述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和危害、分析土壤酸化成因、提出治理措施,为制定耕地土壤酸化改良规划提供依据,为农民群众治理耕地酸化,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蚕沙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改良及豆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连作、过量施用化肥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土传病害严重,土壤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土壤生态失衡,作物生长受限。在此类土壤上进行农业栽培生产,加剧土壤恶化,致使病虫害问题逐年严重,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污染生态环境,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目前南方耕地土壤不断恶化,土壤酸化尤为严重,亟需进行土壤治理。通过第一季施用土壤调理剂,第二季不施用土壤调理剂的连续两季豆角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对豆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适宜的土壤调理剂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②试验筛选出改良效果最优的土壤调理剂为蚕沙1土壤调理剂(蚕沙50%、贝壳40%、氧化镁10%),在蚕沙1调理剂的作用下,土壤pH上升了0.77,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49%,豆角产量增加了125.99%。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殖酸改良铅污染土壤对蔬菜生长与生物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铅增多则不利于蔬菜生长、植株富集氮磷钾素和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提升。铅污染土壤上施用腐殖酸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与施用量、污染严重程度有关,增加腐殖酸用量使轻微污染土壤上的蔬菜生物量减产,却使较重污染土壤上的蔬菜增产。施用腐殖酸和增加用量在较重污染土壤上能促进氮磷钾素的植株积累,但轻微污染土壤上腐殖酸用量对蔬菜吸收养分的影响因肥料种类、生长阶段、改良剂用量而异。轻微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仅使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使用大剂量的腐殖酸则使氮磷钾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较重污染土壤上施用小剂量腐殖酸显著降低了氮磷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而施用大剂量腐殖酸则显著增加了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因此,重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可通过加大腐殖酸用量改土调肥实现逆境高产栽培,但轻度铅污染土壤上应慎用腐殖酸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酸化是其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且易引发诸多问题,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迁移性增强、生物活性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下降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持续干扰,加之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土壤酸化趋势有所加剧,已严重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制约土壤生产力。生物炭具有pH值较高、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吸附性能极佳、内含元素丰富等特性,因此,在酸性土壤改良等方面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综述了生物炭施用对酸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生物炭在酸性土壤改良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Eh及硅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种稻后酸性土壤pH迅速升高,而中性土壤pH降低,然后均趋于中性;Eh的变化基本均呈近似“W”形;土壤溶液硅浓度则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与对照相比,单施高炉渣或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溶液pH和Eh、增加硅浓度方面的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偏硅酸钠的施用效果只是在水稻生长的某一时期在中性水田土壤上表现得相对明显;单施葡萄糖会降低土壤Eh,提高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的硅浓度.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升高的幅度最大,在酸性水田土壤和中性水田土壤上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40(最小倍数)~4.93(最大倍数)倍和1.19(最小倍数)~2.72倍(最大倍数),说明施用高炉渣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硅素供应水平,对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湿度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格里拉市七年生的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试验点土壤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茨中点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湿度满足了葡萄的正常生长需求,相关果实品质符合正常酿造要求。尼通点的葡萄果实糖酸比过低,不适宜做酿造原料。达日点的土壤湿度偏低,其葡萄粒重等指标明显低于其他试验点,影响产量。阿东点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湿度合理,在转色成熟期时维持较低的土壤水分,该试验点糖酸比最高,葡萄品质较好。而达日点的土壤湿度明显偏低,较为干旱,应进行适当灌溉。在香格里拉市葡萄种植区对葡萄进行节水调质灌溉时,可将阿东点的土壤湿度水平作为参考,在转色成熟期维持较低水平的土壤湿度既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增加酿酒葡萄总糖的积累和保持适宜的总酸量。  相似文献   

16.
pH对土壤微生物C/P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pH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揭示磷素转化机理及提高磷素利用率的生物调控措施。【方法】以英国洛桑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pH梯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pH下,耕地土壤微生物碳磷比(C/P)及磷素有效性的差异。【结果】微生物C/P比与土壤pH、全碳、无机磷含量以及磷素回收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磷素回收率和微生物C/P比随pH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碳、全磷、C/N和微生物量磷则随pH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呼吸强度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微生物量碳和ATP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12(n=16)。【结论】pH对于磷素的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C/P比可以作为土壤磷素利用的一个重要指示指标,微生物量C/P比的大小反映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磷有效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野扇花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生长状态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实生野扇花苗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野扇花在中性至偏碱性的土壤中,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优于酸性土壤;在酸性条件下,虽然生物积累量较中性至碱性土要差,但仍可在强酸性环境中生长。野扇花可以改良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对酸性土壤有提升其pH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抗虫转基因甘蔗优良株系Bt2、Bt17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采集抗虫转基因甘蔗Bt2、Bt17号株系及其受体非转基因品种ROC22甘蔗根际附近土壤,研究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会因甘蔗生长周期、抗虫转基因甘蔗株系以及酶的种类而大有不同。Bt2的土壤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未与对照存在差异,而Bt17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与受体非转基因甘蔗品种ROC22相比,Bt17根际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任何时期都无差异;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显著高出对照,而在生长期与对照无差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生长期时与对照无差异,但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t2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并未产生影响,Bt17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可能产生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腐殖酸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植烟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可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尤其是增加旺长期以后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施用腐殖酸能提高当季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但各处理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施用腐殖酸的处理能提高整个烟株生育期中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高于对照,特别是团棵期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要比对照高5~20 mg/kg。施用腐殖酸后在烟株生长后期土壤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速效钾含量。以处理T2(750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ALA增强小麦抗盐性及硫磺改良碱性盐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硫磺及ALA(氨基乙酰丙酸)为试材,对硫磺(石膏作为对照)改良盐碱土,以及ALA提高小麦抗盐性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硫磺和石膏的施用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小麦生长;ALA的施用对土壤pH和EC值无明显影响,但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明ALA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盐性。3种供试物料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效果依次为硫磺>ALA>石膏;而硫磺的改土效果优于石膏,ALA喷施在茎叶上的效果则优于直接浇于土壤表面。不同用量相比,高量硫磺(11.48 g/盆)或喷施高量ALA(4.5μL/盆)的效果则分别优于各自的较低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