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冬季绵羊初乳和常乳中70种C4-C24脂肪酸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初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C14-C16直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常乳,而C4-C12、C18及C15-C17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却低于常乳。绵羊品种对于其乳中脂肪酸分布无影响。产羔后1~2d即初乳形成时,乳中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泌乳第6天,乳中脂肪含量持续升高,而在此之后的第60天内乳脂肪含量上升缓慢。这与推荐大家在绵羊泌乳后6~8d食用羊奶的建议一致。与常乳相比,初乳中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偏高,表明初乳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羔羊生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广西水牛乳脂肪酸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对水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春、夏、秋、冬4个季节广西地区生鲜水牛原乳720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分析水牛乳脂肪酸四季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原乳共检出38种脂肪酸,除C13:0、C15:0、C16:0和C20:4n6外,季节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在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短链脂肪酸(SCFA)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长链脂肪酸(LCFA)总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U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季中链脂肪酸(MCFA)总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ω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春、秋两季ω3系列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夏、冬季节(P<0.05);ω6与ω3系列脂肪酸比值在春季最低(4.43),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ω6/ω3值最高(6.32)。由此可见,不同季节对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欲优化脂肪酸组成应合理改善日粮结构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尽可能相同的生长状态下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和乳中微量元素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分数差异显著,山羊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28.8%)显著低于奶牛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P〈0.05)。虽然山羊乳和奶牛乳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氨基酸谱图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品种乳中乳脂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C4-C14),山羊乳中含量显著高于奶牛乳中含量(P〈0.05);山羊乳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10.0%)、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0%)和共轭亚油酸含量(33.8%)也显著高于奶牛乳中相应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乳化均衡脂肪、功能性脂肪)对母乳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0头3~6胎次、妊娠105 d健康的长大杂种母猪,按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母猪,单栏饲养,试验期28 d,仔猪21日龄断奶。从母猪产前1周至仔猪断奶,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优脂能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乳化均衡粉末脂肪(商品名优脂能),优速能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功能性脂肪(中链甘油三酯,商品名优速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优脂能组显著提高乳中n-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降低乳中n-6脂肪酸(C18∶2)的含量,母乳乳脂率、仔猪断奶重显著提高;优速能组提高乳中中链脂肪酸(C8∶0和C10∶0)的含量,仔猪断奶重、成活率及乳脂含量也有所提高。结论:在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添加脂肪(尤其是乳化均衡粉末脂肪),提高乳中n-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及乳脂率,显著提高仔猪哺乳期增重,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接种量的酸奶发酵成熟后以及贮存期间酸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分别用体积分数2%、3%和4%的发酵剂接种牛奶,并将发酵成熟后的酸奶密封放入4℃冰箱贮存,用气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原料奶和酸奶发酵成熟后和贮存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酸奶在发酵成熟后,短链脂肪酸C4:0、C6:0和C8:0,中链脂肪酸C12:0、C14:0、C14:1、C16:0和C16:1,以及长链脂肪酸C18:3、C20:3、C20:4和C22:6的含量在3种不同接种量的酸奶和原料奶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并且增加了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其中以3%接种量的酸奶变化最为明显。3种不同接种量的酸奶在贮存期间脂肪酸变化不显著。[结论]研究表明酸奶可以降低使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的C14:0和C16:0等的含量,还可以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的含量,其中以3%接种量的酸奶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3岁帕里牦牛杂交后代(帕里牦牛♂×林周牦牛♀)公牛不同部位(上脑、西冷和米龙)肉营养成分和西冷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根据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测定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测定不同部位肉氨基酸、脂肪、蛋白质、水分、脂肪酸含量和西冷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林周本地公牦牛上脑部位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林周本地牦牛西冷部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而帕里牦牛杂交后代米龙部位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P<0.1),水分含量有增加趋势(P<0.1)。林周本地牦牛米龙部位C16:0、C18:0、C18:1n9c、C16:1和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P<0.05)。林周本地牦牛共检出6大类9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酸类、酮类和芳香类。帕里牦牛杂交后代共检出4大类9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综上,林周本地牦牛与帕里牦牛杂交后代上脑、西冷和米龙部位肉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利用帕里牦牛杂交可能影响牛肉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风味。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比较中国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品质,本实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荷斯坦牛(平均泌乳290 d),20头娟姗牛(平均泌乳243 d)及10头娟荷杂交牛(平均泌乳200 d),分别于夏季(2020年6、7、8月中旬)及冬季(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及2月中旬)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每个品种选取10头牛,收集冬夏两季奶牛瘤胃液,测定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娟姗牛瘤胃内的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低于荷斯坦牛;夏季瘤胃内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冬季。娟荷杂交牛的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但娟姗牛的乳脂、乳蛋白和全乳固体含量优于其余两个品种(P<0.05);夏季牛奶中的全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冬季,而尿素氮则相反(P<0.05)。娟姗牛和娟荷杂交牛的乳脂肪酸含量相似,但与荷斯坦牛的乳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冬季牛乳中C6:0~C12:0含量高于夏季,C18:1cis9和C18:2trans9,12含量显著低于夏季。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VFA浓度与乳中C6:0、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奇数碳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利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 ,选择了 5 0日龄、2 0 0日龄和 5岁3个年龄阶段的靖远滩羊 ,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肉羊体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从5 0日龄、2 0 0日龄到 5岁有显著的增加。肾脏脂肪中 (公 /母 )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 (% ) 5 0日龄时为 0 5 2 /0 3 4,而在 2 0 0日龄时已达到 0 79/0 5 4,5岁时其含量为 0 91/0 75。 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 ,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C18脂肪酸也显示同样的变化特性 ,在 5 0日龄的羔羊 (公 /母 )中含量仅为 17 2 /3 6 2 5 ,2 0 0日龄增加到 2 7 3 4/4 5 3 5 ,5岁时达到 3 6 0 3 /5 4 65 ,3个年龄组之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 ,增加的幅度也很显著。背膘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C18(公 /母 )随年龄增大分别为 0 2 3 /0 11、0 62 /0 42、0 71/0 63 ,16 0 7/18 17、2 4 45 /2 6 66、3 3 5 2 /3 6 13。尾部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C18(公 /母 )随年龄增大分别为 0 13 /0 10、0 2 3 /0 19、0 3 5 /0 3 3 ,11 76/13 79、19 78/2 0 89、2 0 89/2 2 65。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达  双金  玉荣 《中国奶牛》2011,(4):19-23
本试验主要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后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提高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提高26.94%(P〈0.01);其中明显增加C18:2、C18:3、C20:4、C20:5和C22:6脂肪酸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ω-3 PUFA(包括α-C18:3、EPA、DHA)脂肪酸含量和ω-6 PUFA脂肪酸(C18:2、γ-C18:3和C20:4)含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78.47%和19.40%。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P〈0.01)降低牛乳中ω-6 PUFA/ω-3 PUFA比值,降低33.10%。  相似文献   

10.
选择235头健康的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为避免日粮和季节的影响,奶牛饲喂同种日粮,采集同一天的乳样,测定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研究胎次对乳中CLA含量和△^9-去饱和酶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中c9,t11 CLA含量平均为5.14mg/g脂肪酸,变化范围1.5~10.5mg/g脂肪酸。初产奶牛的c9,t11 CLA平均含量为5.19mg/g脂肪酸,而经产奶牛的c9,t11 CLA平均含量为5.11mg/g脂肪酸,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产与经产奶牛之间的c9 C14:1去饱和酶指数和c9 C16:1去饱和酶指数差异显著(P〈0.05)。初产奶牛的c9 C18:1去饱和酶指数和c9,t11 CLA去饱和酶指数与经产奶牛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8头体重、胎次和泌乳阶段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在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的TMR日粮基础上,通过阴外动脉进行氨基酸灌注。试验期为27d,其中预饲期为21d,载体灌注期为3d(CSc),氨基酸灌注期为3d(CSa)。分别在两期灌注的后2d连续4次采集乳样,混合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CSa组的乳脂率较CSc组提高了5.9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的乳产量及其他常规乳成分差异则不显著(P0.05);2)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后显著降低了乳脂中C4∶0、C6∶0、C8∶0、C10∶0、C12∶0、C14∶0和C16∶0的浓度(P0.05),并有降低乳中C18∶1cis-9含量的趋势(P0.10),但对乳中C18∶0、C18∶2n-6、C18∶3n-3的含量没有影响(P0.1);3)CSa组较CSc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了27.24%,显著低于CSc(P0.0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奶牛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能降低乳脂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但对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对水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春、夏、秋、冬4个季节广西地区生鲜水牛原乳720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分析水牛乳脂肪酸四季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原乳共检出38种脂肪酸,除C13∶0、C15∶0、C16∶0和C20∶4n6外,季节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在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短链脂肪酸(SCFA)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长链脂肪酸(LCFA)总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U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季中链脂肪酸(MCFA)总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ω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春、秋两季ω3系列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夏、冬季节(P0.05);ω6与ω3系列脂肪酸比值在春季最低(4.43),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ω6/ω3值最高(6.32)。由此可见,不同季节对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欲优化脂肪酸组成应合理改善日粮结构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放牧前后肉用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00日龄、1岁以及5岁年龄段的杂种肉用羊为实验用羊,采用冷式提取脂肪技术以及气相色谱(GC)技术测定了肉用羊不同阶段体脂脂肪酸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前与放牧后羊体脂脂肪酸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在肌肉中,放牧前羔羊、放牧1岁羊及5岁成年羊之间在单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分别为45.22%、27.46%和24.83%。羔羊和1岁羊及成年羊在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分别为8.45%、5.78%和5.1%(P<0.05),奇数碳脂肪酸在5岁成年羊肉中为最高,达到6.09%,其次是1岁羊,为5.74%,羔羊最低,仅为2.89%,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羔羊为最低,其含量为0.14%,其次是1岁羊,为0.34%,5岁成年羊的含量最高,达于0.41%。皮下脂肪酸在年龄组之间也表现出变化,三个年龄组之间比较,单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羔羊为最高46.35%,其次为1岁羊31.55%,最低是5岁成年羊28.45%,三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岁羊最高为5.69%,羔羊次之5.47%,5岁成年羊最低4.86%,羔羊和1岁羊该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5岁成年羊(P<0.0),但是,羔羊和1岁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年龄组皮下脂肪中奇数碳肪酸的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其含量分别为5.46%、5.84%和5.99%。羔羊皮下脂肪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为0.1%,显著低于5岁成年羊(0.2%)。1岁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居中为0.14%,与其他两个年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在通辽地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枯草期、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前期,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份。探讨日粮与乳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通辽地区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乳中SFA含量显示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其中,枯草期和返青期乳中C12:0和C14:0含量显著高于盛草期和枯草前期(P0.05),但枯草期与返青期、盛草期与枯草前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乳中C15:0、C16:0、C18:0及C20:0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虽然没有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但都显示出枯草期和返青期高于枯草前期和盛草期的变化趋势;②乳中C14:1、C16:1、C18:1、C18:2、γ-C18:3及α-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中盛草期和枯草前期均高于枯草期和返青期(P0.05),而盛草期与枯草前期、枯草期与返青期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③乳中顺9,反11—C18:2即CLA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和USFA含量的季节变化一致(P0.05);④乳中ω-6PUFA/ω-3PUFA比值由低到高分别为盛草期(9.07∶1)枯草前期(10.60∶1)返青期(10.91∶1)枯草期(11.33∶1),差异显著(P0.05);⑤由C18:1和C18:3脂肪酸而产生的乳风味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盛草期和枯草前期乳明显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乳(P0.05);⑥季节对奶牛瘤胃微生物氢化率也有明显影响,其中高温环境的影响力要比低温环境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供给含不同脂肪酸组成(长链和饱和度)和化学组成(游离脂肪酸、脂肪酸钙盐和甘油三酯)的脂肪源对泌乳奶牛日粮消化能浓度和消化能采食量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中添加2.9%的长链脂肪酸,3个处理组日粮中分别添加3%含饱和(C18∶0)游离脂肪酸(SFA)、脂肪酸钙盐(CaFA)和富含C16∶0的甘油三酯(TAG)的脂肪,主要用于替代日粮淀粉。研究结果表明,CaFA处理组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22.8kg/d)低于对照组(23.6kg/d)和TAG处理组(23.8kg/d),但与SFA处理组相当(23.2kg/d)。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日粮由于提高了泌乳奶牛乳脂率,乳脂校正乳产量高于对照组,但在脂肪处理各组间,生鲜乳产量和乳成分没有区别。4组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碳水化合物组分消化率及蛋白消化率没有影响。CaFA处理组日粮长链脂肪酸消化率最高(76.3%),对照组和SFA日粮处理组居中(70.3%),TAG日粮处理组最低(63.3%)。与对照组日粮相比,脂肪处理组日粮含更高的消化能(12.31MJ与11.89MJ),消化能采食量高于对照组,但脂肪处理各组间消化能采食量没有区别,这可能是由于供给脂肪的包被率较低或试验处理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和它营养成分消化率区别较小,导致各试验处理不同脂肪酸差异较大的消化率并没有在消化能采食量这个指标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牧场管理水平对原料乳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6个牧场180个原料乳样本的体细胞数、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干物质、黏度、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氨基氮含量,根据牧场管理水平,将样品分为三组(优、良、合格),研究牧场管理水平与原料乳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管理水平牧场之间牛乳体细胞数、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干物质、黏度、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氨基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牧场管理水平与牛乳体细胞数、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干物质、黏度、游离脂肪酸含量、游离氨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意大利荷斯坦弗里斯兰奶牛群的共轭亚油酸、其它选择的乳脂肪酸及其不饱和度的遗传参数。此外,还要考虑牛乳中脂肪酸、乳脂及乳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34个商业牛群中54个半同胞家族的990头奶牛中随机抽取样品。对每个样品进行乳脂、乳蛋白质及单种脂肪酸的百分率分析(像计算总脂肪重量的比例一样计算单种脂肪酸重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遗传可能性适中,从C16:1的0.14到C14:1的0.19。每种不饱和脂肪酸的遗传可能性都要小于10%。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tran~1118:1比例的指数的遗传可能性分别为0.15、0.14和0.15。遗传可能性价值标准差的范围为0.02~0.06。C16:0与C18:0,C14:0与C18:0之间均呈很高的负遗传相关。去饱和度指数与C14;0及C16:0之间也呈很高的负遗传相关(分别为-0.70和-0.72),然而与C18:0之间的遗传相关则接近于0(0.03)。C16:0与脂肪百分率之间的遗传相关呈正值(0.74),意味着脂肪百分率的选择会导致与C16:0相关性的增加,然而,trans—11 C18:1与cis-9及trans-11C18:2含量之间的遗传相关随着脂肪百分率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0.69和-0.55)。脂肪百分率与14:1/14及16:1/16比例之间的遗传相关为正值,而与18:1/18及共轭亚油酸/trans-11 18:1比例之间的遗传相关为负值。这些结果说明通过基因选择有可能改变牛乳中的脂肪酸组成,这将满足消费者对牛乳及乳制品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生鲜乳中脂肪酸的组成与比例,提高牛奶品质,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完整泌乳期原料乳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检出C4~C24共计34种脂肪酸,按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约为68∶27∶5,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长链脂肪酸(lc-FA)的比值约为3∶21∶76。除C15∶0、C18∶2t、C20∶0和PUFA外,测定月份对样品乳中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月对总SFA含量及总MUF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总PUF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泌乳月对mc-FA和lc-FA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sc-F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简讯     
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