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分蘖、戍穗及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教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单产以基本苗180万/hm^2最高,之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逐渐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4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不同密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逐渐增加;粒叶比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均不断减小,粗度增加,抗倒伏力增强;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面筋含量与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7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结论]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7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麦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长度增加,粗度变细,重量及单位长度重量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降低;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为90万~33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270万/hm^2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采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小麦群个体质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密度对群个体质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采用不同密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33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27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扬农啤5号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万~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结论]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2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梯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成熟期亩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对亩穗数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籽粒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基本苗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高产,最高产量对应的亩基本苗均是30万,2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5.9万~17.3万/亩,单产均达到600 kg/亩以上,基本苗在7万/亩左右时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直线下降,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亩时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小麦基本苗数在120~360万/hm2范围内增加时,总体上而言,各生育阶段的总苗数呈现上升趋势,单株分蘖数呈现下降趋势,冬前期至拔节期的株高呈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而分蘖成穗率、实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均呈下降趋势;当基本苗数为300万/hm2左右时,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当基本苗数为240万/hm2左右时,单产最高。表明只有适宜的基本苗数才能协调小麦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生长发育矛盾,从而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优质小麦高产栽培中合理的播种量与氮素运筹,特进行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淮南地区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基本苗和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每穗实粒数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和施氮量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每667m~2基本苗12万苗、施氮量20kg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苹果花器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POD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在整个花期中,雄、雌蕊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但雄蕊蛋白质含量在初花扣前4天迅速上升,以后缓慢上升。雌蕊在初花4天后呈直线上升;POD活性雄、雌蕊表现差异较大。初花后前4天雌蕊呈上升趋势,以后POD活性迅速下降。雄蕊初花扣两天活性开始下降,4天后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次郎果实发育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单果重呈单"S"曲线;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呈上升趋势;Vc含量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降低程度加大;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开花坐果后直到果实迅速生长期一直处于平缓的趋势,至将近成熟时游离氨基酸含量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 Miq.]桓优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鲜重、果实干物质含量及各种营养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同步逐渐增加,前期增加迅速,后期增加缓慢。全氮含量前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全磷、全钾、全钙的积累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后期总体呈下降趋势;全镁的含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H先下降后上升。总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维生素C含量初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冀东地区小麦种植密度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京冬8号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种植密度水平(基本苗数量分别为300万,450万,600万,750万株/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小麦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导致小麦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京冬8号群体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基本苗数量75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济麦22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基本苗数量60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综上可见,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而群体产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给扬农啤9号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特设计栽培试验。试验于2013~2014年在上海农场种子公司(大丰)进行,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扬农啤9号的产量、群体动态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扬农啤9号有效穗数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致呈"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而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趋势。每667m~2以18万基本苗的成穗率最高,产量最高,为最佳种植密度。适宜密度为每667m~2种植18万~20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宁油1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宁油12号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宁油12号在中等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2万-13.5万株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含油率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种植密度为12.75万株/hm^2的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337.5kg/hm^2。  相似文献   

19.
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施氮水平下,在180万~270万苗/hm2范围内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趋势,210万/hm2基本苗处理产量最高。在相同基本苗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结论]从产量角度来看,扬麦13号以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施氮240~300kg/hm2较为适宜。基本苗对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基本苗数、产量,以及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长时期小麦SOD酶活性和MAD含量的影响,从而获得适宜小麦的玉米秸秆还田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量小于7 000 kg/hm~2对小麦基本苗数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量大于10 500 kg/hm~2时,小麦基本苗数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000 kg/hm~2,小麦SOD活性与产量均提高且小麦MAD含量降低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