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筛选最适宜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应用的块根膨大剂.[方法]以甘薯品种“豫薯13”为研究对象,在栽插后47~59 d喷施块根膨大剂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4种块根膨大剂对甘薯生长的生长调控能力及对其产量和其他经济特性的影响.[结果]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而喷施国光膨大后薯干产量和藤叶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4种处理的薯块干物率比对照显著下降.[结论]在重庆地区,矮脚虎较适宜用于甘薯生产上的藤蔓徒长田控制.  相似文献   

2.
甘薯产量形成动态及蛋白质的分配与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甘薯产量性状形成动态,将全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前期为植后60d内,中期为60~90d,后期为90~150d。干、鲜蔓重,中期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干、鲜薯重,前期增长慢,中、后期增长快;生物总产量,受薯重影响大,后期增长较快;薯块烘干率、淀粉率,均以中期增长快,并现峰值;薯块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主要在后期递增。 全生长期内,甘薯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叶片>吸收根>叶柄>地上茎>块根。各器官蛋白质含量,均以植后30d起呈递减。蛋白质分配主流,随生长期进展,从地上部逐渐转向地下部(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前期直线上升,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升,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干、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果,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薯8号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应.[结果]甘薯移栽后30 ~60d为地上部快速生长阶段,60d后地上部生长发育速度变缓,90~120 d为块根快速膨大阶段.在甘薯上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是钾肥>磷肥>氮肥.但是,由于钾肥价格较高,磷肥经济效益高于氮肥和钾肥.[结论]甘薯茎叶与块根干物重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在施肥上要前促后控,以免因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后期地上部徒长,从而影响块根的生长.当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时,可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4.
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分配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明宁紫1号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在田间进行,设5个处理3次重复,从甘薯栽插成活到成熟收获期间,每隔15 d取1次植株样,茎叶和根分别称重、烘干,分析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要吸收的氮磷钾总量为11.24 kg,氮磷钾比例为1.00:0.69:2.32;不同生长阶段甘薯的氮磷钾养分累积特征明显不同,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甘薯生长中前期(移栽后60 d内),生长后期由于落叶使累积量反而下降,磷钾的吸收90%以上发生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移栽后30 d至成熟);累积在甘薯茎叶和块根中氮磷钾总量相近,但累积在茎叶中的氮和块根中的磷钾偏多,累积在茎叶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60:2.03,块根中为1.00:0.82:2.69;移栽后60~75 d是宁紫1号甘薯"源-库"关系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5.
秦薯4号春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块根ABA含量变化4个方面,对秦薯4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薯4号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出现在栽苗后80~100d,栽苗后120~140d出现第二次膨大高峰期;在全生长过程中,秦薯4号的生长势弱于徐薯18。秦薯4号的生物学干物质积累量普遍低于徐薯18。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徐薯18;从干物质分配情况来看,秦薯4号在栽种60d以后T/R值小于1,呈递减趋势,而且秦薯4号的T/R值普遍小于徐薯18,说明秦薯4号干物质分配更加合理,更容易形成较高的经济产量;秦薯4号块根ABA含量在栽后40~70d增加较快,90~110d含量最低,110~140d含量又迅速增加,这与秦薯4号块根膨大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6.
不同钾肥处理对秋甘薯性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成薯0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量与秋甘薯性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秋甘薯植株的同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茎叶徒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钾肥能增强地上部同化产物向地下块根运输的能力,从而降低T/R值,提高经济产量.块根干率和茎粗是由甘薯品种特性决定的,施钾与否对其影响不大.低钾能提高秋甘薯的大中薯率,增加秋甘薯的最长茎长和基部分枝数.而施钾后其干物率较不施肥下降.只施氮和磷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施钾处理,同时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秋甘薯在低钾水平土壤下以薯干和淀粉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253.05~262.46 kg·hm-2,而以粮饲型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316.05~321.59kg·hm-2.虽然使用钾肥能有效提高其生物产量和块根产量,但其对薯干的贡献在低钾和高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5 Gy60Coγ射线在低剂量模式下对9个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的茎尖苗进行了急性照射,调查其栽插后45、65、85、105、125 d的块根产量、藤蔓产量等主要生长性状,分析了辐照后对紫色甘薯块根和藤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5 Gyγ射线急性照射后与未辐照的对照在块根产量形成上均可分为2种类型:持续增加型,平缓增加型—块根生长曲线中的一个或两个生长期增速平缓;但辐照后,相同基因型在同一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发生了变化。②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对低剂量急性γ辐射的耐受性和对块根产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因基因型差异而不同。"L7"和"徐紫201"在栽插后85 d增产,熟期提前,其中"徐紫201"显著增产;"南紫-8"和"福薯13"在收获期增产,其中"南紫-8"从栽插65 d持续增产。③低剂量急性γ辐射对不同基因型紫薯藤蔓的促进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施钾量对南紫薯008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川中丘陵区提高钾肥生产效率和改善紫色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紫薯008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施钾水平(0、60、90、120、150 kg/ha),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块根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结果]K2O施用量为0~150 kg/ha时,随施钾量的增加,南紫薯008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单株干物质分配、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20 kg/ha处理最佳.块根硝酸盐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120 kg/ha处理硝酸盐含量为40.73~42.98 mg/kg,较0 kg/ha处理降低了46.35%~51.25%.块根亚硝酸盐含量为2.14~2.75 mg/kg,但不同钾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川中丘陵区南紫薯008适宜的施钾量(K2O)为120 kg/ha.  相似文献   

9.
浙薯20是一个早熟、高干物率、高淀粉含量、高甜度的食用、淀粉兼用甘薯品种。双行大垄是机械起垄的较理想垄作方式。夏薯覆膜垄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夏薯覆膜垄作没有给甘薯生长和产量带来正面影响。尽管覆膜对夏薯早期的茎叶生长和后期的块根干物质积累有利,但可能是因为覆膜易受高温影响,前期茎叶生长量相对不足,收获时T/R值不理想,影响甘薯产量。覆膜单垄、覆膜双行分垄处理下甘薯茎叶呈单峰生长,覆膜双行大垄处理下甘薯茎叶呈双峰生长。露地单垄处理下浙薯20在7—8月块根生长优势明显,作食用时早收栽培,效果比覆膜垄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栽培密度和收获期对甘薯薯干率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紫2-2甘薯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甘薯薯干率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收获期对薯干率、薯干产量、花青素相对含量均有影响。随生育期的延长各密度处理的薯干率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减小;薯干产量随密度增加和生育期延长而增加;花青素相对含量生长前期最高,中期最低,以后随生育期的延长而有所提高,至生长末期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甘薯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具有不同产量潜力及不同干物率的甘薯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其在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和本地薯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时期块根干物率、叶片光合作用及收获时鲜薯、薯干产量.[结果]高淀粉甘薯品种桂粉2号在生育期77~107 d期间干物率呈上升趋势,107 d后其增长缓慢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低淀粉品种本地薯在整个生育期中其干物率增长均较缓慢,变化较平稳.桂粉2号和本地薯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36~77 d内呈不断增加趋势,77 d后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在36~60 d内呈增加趋势,60d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高淀粉品种桂粉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本地薯.[结论]高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的鲜薯产量虽然低于低淀粉型品种本地薯,但其干物率、薯干产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本地薯.本地薯的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桂粉2号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泉州种植的甘薯新品种,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闽南地区的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薯87为对照,2010-2011年在泉州市惠安县洛阳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9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和品质鉴定。【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37924.98kg/ha,比对照增产41.86%,福薯21和金薯2号次之;薯干产量以泉薯10号最高。为9955.69kg/ha,比对照增产22.16%,桂粉3号次之;薯块品质以莆薯16最好,烘干率高(36.6%),熟食味好(82分),广薯205次之。【结论】泉薯10号、福薯21和金薯2号等3个品种适宜作为高产鲜薯食用型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桂粉3号和莆薯16等两个品种适宜作为优质高干品种在生产和育种上加以利用;湛薯118、广薯205、龙薯14和湛薯20等4个品种均适宜作为优质高干亲本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旱地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物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马铃薯克新一号原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其出苗时间、根系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产量、单产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马铃薯生长期缩短15d左右,植株干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第667m^2较露地增产605.8kg。商品薯率提高19.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优势。  相似文献   

16.
9份甘薯种质在湛江的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湛江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甘薯种质,通过对2009年湛江市农科所进行甘薯种质初步筛选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9个参试种质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泉薯76鲜薯产量最高,为2286.7kg/667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0%;薯干产量超过对照的有7个,仍以泉薯76薯干产量最高,为633.2kg/667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37.8%;干物率最高的是冰淇淋,达32.85%;食味最好的是广薯155和广薯87,均为85分。除下六1号和冀资6号外,其余7个种质均适宜在湛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地区引进甘薯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凡  余金龙  刘丽芳  余韩开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5-13316,13346
[目的]筛选适宜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品种。[方法]对引进的8个甘薯品种(南薯007、泉薯9号、渝5-12-57、川12-17、浙薯23、E01-09、宁23-1、浙薯70)进行栽培试验,以南薯88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宁23-1、浙薯70鲜薯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4.91%和1.72%,浙薯70、川12-17淀粉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24.46%、24.10%,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宁23-1、浙薯70、川12-17综合性状均较优良,可以在今后的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与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产量随着施氮量先增后减,定位第3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75kg/hm~2),施氮量过高时减产.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累积规律,马铃薯干质量平衡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推迟,"剪刀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马铃薯全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均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特征,施氮水平主要影响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速率vmean和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Δt和vmea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马铃薯植株及块茎Δt×v_(mean)值大小表现为T_2T_3T_4T_5T_6.马铃薯根茎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后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地上部旺长,库源关系不协调导致干物质累积量特别是块茎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比例下降是过量施氮后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T_2(75kg/hm~2)处理量,而生产上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高产前提下合适的施氮量应该在75~150kg/hm~2,但不超过1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