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直播稻(Oryza sativa L.)播种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植株茎秆性状的影响,探讨直播稻高产稳产适宜的播种密度。[方法]以中熟中粳连粳7号作为试验品种,按基本苗的不同,设5种密度水平,分别是90万1、20万、150万、180万、210万株/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种植密度对有效穗的调控作用较小,每穗总粒数、颖花结实率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基本苗105万株/hm2左右时较适宜。基本苗90万株/hm2处理,植株茎秆第1、2节间长度最短,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小,第3、4、5节间长度最长,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大,茎秆重量、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均最大,茎秆单位长度重量承担的稻穗重较小,茎秆抗倒伏力最强。[结论]从高产稳产两方面考虑,直播稻连粳7号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淮稻5号和镇稻9424为供试品种,667 m2 基本苗分别设计6万,9万,12万,15万和18万5个处理,研究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6月20日播种的淮稻5号667 m2 基本苗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15万~18万最佳;6月10日播种的镇稻9424 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在15万左右最佳。直播稻密度对淮稻5号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小;对镇稻9424的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淮稻5号和镇稻9424的株高递增,穗及穗下节间长占株高的比例递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分蘖、戍穗及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教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单产以基本苗180万/hm^2最高,之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逐渐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4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轮选987和农大211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基本苗)梯度,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成熟期亩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对亩穗数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籽粒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基本苗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高产,最高产量对应的亩基本苗均是30万,2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早熟晚粳稻9915为试验材料,从密度、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3个因子分别对机直播稻、机插稻的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直播稻的播种量宜在3.5 kg/666.67 m2左右,基本苗、高峰苗和成穗率分别控制在9万株/666.67 m2、52万株/666.67 m2、50%左右;总施氮量(纯氮)控制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与中后期穗肥比例定在5~6∶4~5;当搁田苗数达预期穗数的90%~100%,高峰苗控制在50万~51万株/666.67 m2时,应开始搁田。机插稻的密度宜定在13.3 cm×30.0 cm左右;总氮量(纯氮)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所占比例控制在50%~60%;当搁田苗数占预期穗数的90%~100%,即苗数达到21.5万株/666.67 m2左右,高峰苗控制在23.9万~24.7万株/666.67 m2时,开始搁田,可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海丰盐碱地区机直播稻水分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以淮稻5号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水分管理模式,观察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群体发育、株型、穗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轻干-湿灌溉处理下的水稻产量最高,达10 458.00 kg/hm2,其穗部性状较好,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目较多,株型配置较为合理,成穗率较高。虽然常规水层灌溉有效穗数较多(318.0万穗/hm2),但由于其无效分蘖数目多,群体数量过大,田间通风透光能力较差,植株下部光照不足,导致千粒重以及结实率显著降低;重干-湿处理下由于有效穗数严重减少,千粒重以及结实率下降显著,这2种处理下的产量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优化了海丰盐碱地区机直播稻水分管理模式,为机直播稻高产栽培提供了实用的配套水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明确冀南麦区适期播种(10月12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指导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二因素(品种、密度)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衡4444为试验材料,基本苗密度均设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计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重、有效分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济麦22在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邯6172和衡4444均在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分析了各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下形成高产的主要原因。另外,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小麦在生长中后期形成较多的干物重、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且有效分蘖成穗率高,主茎穗长较长,有效小穗数多、无效小穗数少,容重和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11.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水直播稻的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和直播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常规种武香粳14号和连嘉粳1号适宜的直播密度为90万株/hm2,杂交种徐优403和徐优201的适宜直播密度为60万株/hm2。徐优403的产量明显高于徐优201,主要原因是徐优403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徐优201。武香粳14号的产量明显高于连嘉粳1号,主要原因是前者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杂交种的播种量要适当低于常规种。  相似文献   

13.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240万/hm2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栽培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品种条件下(盐粳56),最佳基本苗6万株/666.7m^2,产量可稳定达到627.12kg/666.7m^2左右:随基本苗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大;随基本苗的提高,高峰苗提高,成穗率下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14.14kg/666.7m^2,产量最高,为590.96kg/666.7m^2;随施氮量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642.63kg/666.7m^2,以增粒增产为主,结实率随后期肥料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调查 ,经统计分析认为 :机械直播水稻关键生育期单位面积总苗数 (基本苗数或总茎蘖数 )、干物重、LAI(叶面积指数 )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关系最为密切 ,可作为高产栽培中田间简易诊断的指标。 6叶和 9叶期是诊断产量及穗数、实粒数的适宜时期 ,并提出直播中粳水稻单产 82 5 0kg/hm2 以上的诊断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4,8,16,32,64和128株/m2)处理,将其均匀种植在相邻4株旱直播稻的中心位置,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分蘖数、株高、田间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回归模型拟合马唐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马唐在旱直播稻田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马唐密度的增加,旱直播稻的分蘖数、株高和田间透光率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当马唐密度为128株/m2时,旱直播稻播种后60 d的分蘖数减少了83.5%,播种后74 d的株高降低24.4%,播种后75 d的田间透光率(离地75 cm)降低80.91%。马唐对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可造成影响,当马唐密度为2~128株/m2时,...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水直播种植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对水稻水直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淮稻5号在机械水直播种植模式下,高产合理构成应为收获穗在405万穗/hm2左右,每穗粒数争取在85粒以上,千粒重28 g左右,综合考虑各因素,适期播种时基本苗起点以150万~180万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肥料密度对直播水稻"武运粳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处理、磷钾肥配比处理及密肥互作试验,分析它们对直播方式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①提高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配比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增加基本苗能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而降低每穗颖花数;肥料、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②限制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颖花量,提高产量途径是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颖花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③直播稻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相关密切;每穗颖花数与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相关密切;抽穗前干物质形成颖花能力与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9.
济麦22旱作条件下基本苗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济麦22在当地旱作条件下基本苗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设计15万/亩、18万/亩、21万/亩、24万/亩、27万/亩、30万/亩、33万/亩7个基本苗试验处理。调查分析发现,基本苗与最高总茎数成正相关,与单株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和容重成负相关。初步筛选出济麦22在本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的基本苗量为24万/亩。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