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生态种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实地测定、考察和生物统计等方法对我国5个茸鹿优良品种(品系):双阳、长白山、西丰、清原和乌兰坝品种(品系)的自然地理概况、体外形貌、夏季被毛、体质量体尺、体尺指数、茸与茸尺、群体产茸性能等生态种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的大量数据资料表明:5个茸鹿品种(品系)形成的产地都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夏季被毛颜色与色斑,鹿茸形态与特征,体型等存在差异;鲜茸平均单产以清原品系最高,乌兰坝品种的次之,二者属高产茸鹿品种(品系);西丰品种、长白山品系和双阳品种的鲜茸平均单产接近,是梅花鹿中的高产品种或品系群;以鹿茸鲜干比为标准,鹿茸的肥嫩:清原>双阳>乌兰坝>长白山>西丰;饲料转化效率均较未选育群体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遗传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优良茸鹿品种(品系):双阳、长白山、清原、乌兰坝群体基本的遗传繁殖性能进行了较详尽的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阳品种公鹿的性成熟及母鹿的初情期均较其它品种(品系)早,具有性早熟的特点;5个品种(品系)母鹿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的变异范围较小;清原品系和乌兰坝品种母鹿的发情持续时间有所延长;鲜茸质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均属高的;茸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尤其以清原品系的最高。  相似文献   

3.
低蛋白日粮条件下选育对鹌鹑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研究培育低蛋白质日粮中发挥高产蛋性能的日本鹌鹑新品系。试验选用6~20周龄日本鹌鹑N、B(Normal、Brown)2个品系和杂种群(BN),共进行8个世代的选育试验,各品系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低蛋白CP为18%日粮条件下分选育组、非选育组以及对照组(CP24%),N、B基础群中选留15种家系,以产蛋率为主选性状,以繁殖性状为辅选性状作为选育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世代数的增加选育组和对照组的适应力均有显著上升(P<0.05),N品系的各世代遗传改进量为0.26;另外,世代间产蛋率有增高的倾向,选育组平均累积产蛋率与非选育组较显著升高(P<0.05),特别是选育组各世代遗传改良极为显著(P<0.01)。通过选育N、B新品系,能够改善产蛋性能,在BN杂种群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茸鹿遗传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中国茸鹿遗传资源的分类、地理分布及数量等,并分析茸鹿人工培育品种(品系),如东北梅花鹿、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西丰梅花鹿、水鹿、白唇鹿等品种的体质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性能、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并科学地阐述了处理选育与保种的相互关系,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茸鹿种质资源、杂交优势利用、鹿群品质改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选育的第4个世代2119只1 ̄15锯公鹿和869只可繁殖母鹿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选育公鹿头茬鲜茸和成品茸平均单产分别达4.562kg和1.814kg,畸型茸率占6.8%,锯四杈茸率占68.5%,选育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81.13%,茸料比3.023;生产利用年限15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茸鹿育种工作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来,我国先后培育出了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以及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项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中国的茸鹿饲养业跃居世界前列。今后尚需加强茸鹿的种质资源研究和基础性研究,尽快建立茸鹿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茸鹿育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茸鹿育种的品种(品系)选育、育种技术和方法、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全面地调查和总结,并对我国茸鹿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茸鹿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花生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花生的育种效果,研究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技术,选择4个花生品种(系)作母本,1个品种作父本,用#+(60)Co-γ射线250Gy分别辐照处理母本、父本和F#-1代杂种,以不辐照常规杂交作对照。结果表明,辐照父本的育种效果最好,不仅F#-2~F#-5代的中选株率较高,而且在F#-4~F#-5代中选出了8个较好的品系进入产量鉴定试验,比对照多育成7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2~3年;其次是辐照母本,比对照多育成5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1~3年;辐照F#-1代杂种与常规杂交的育种效果基本相同,各自育成1个品系进入产量鉴定。  相似文献   

9.
山葡萄种间杂交选育酿造葡萄品种的途径及其效果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73~1996年用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栽培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和重复杂交,其中1973~1992年定植58个组合杂种苗,成活5324株。4种杂交模式抗寒力大小排列顺序是:(山葡萄×欧亚种)F#-1×山葡萄≥(山-欧)F#-1×(山-欧)F#-1≥(山葡萄×欧亚种)F#-1≥(山-欧)F#-1×欧亚种。果穗、果粒重量、果实含糖量4种杂交模式后代倾向山葡萄,即穗小、粒小、低糖遗传,但也分离出超高亲单株。已选育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简易防寒可酿造干白(加糖发酵)品系79-33-3和85-14-45,可露地越冬酿造干红葡萄酒品系87-8-96和新品种左红一;干白新品系79-32-32。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赖草(Leymus chinensis)为中国特有,用它与普通小麦(T. aestivum)杂交并经连续选育已获得小 - 赖麦(Triticum-Leymus)新种质7个品系,主要特点是高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和抗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细胞学研究结果:F#-2时在1个完整细胞内只有1,2,3,4,6……等少数染色体,还有大环、长链、桥、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1987年观察了大量花粉母细胞(13892个)及根尖细胞(435个)染色体,从中筛选出7个品系,其2n=43 - 49者占75.63%,其中n = 22Ⅱ和2n = 49各占90%以上者各有2个品系。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品系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相似文献   

11.
柳存  秦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47+9056-9047
[目的]为提高茸鹿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1~5锯天青杂交马鹿F1代及其母本(青海马鹿)和父本(天山马鹿)的产茸量,研究其杂种优势。[结果]1~5锯天青杂交F1平均鲜茸重为4.07kg,与其母本及父本有极显著差异(P〈O.01)。天青杂交F1 1-5锯平均鲜茸重的杂种优势率为24.67%。[结论]与天山马鹿相比,青海马鹿产生较高的杂种优势,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鹿茸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因而成为良好的生物医学研究模型。研究发现,鹿茸的再生是一个基于干细胞的过程,其内在的生长机制和调控模式对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鹿茸的组织学、形态学及鹿茸干细胞的发现/鉴定进行了总结,进而探讨了鹿茸干细胞内与再生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鹿茸作为哺乳动物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附属器官,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发展迅速,由于鹿茸生长与肢体发育过程非常相似,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鹿茸再生作为肢体再生研究的模型。介绍了器官再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鹿茸再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鹿茸作为医学模型应用于肢体再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采集6头不同杂交品种的马鹿的鹿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分析了天祝马鹿亚种间杂交后代鹿茸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00 g二元杂交马鹿茸中蛋白质含量25.42 g,Se含量6.07μg,TAA 81.25%,EAA28.92%,EAA/TAA为35.59%,EAA/NEAA为55.26%。二元杂交马鹿茸具有高蛋白、富含硒质等特点,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5.
醇提法制备鹿茸胶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提法制备鹿茸胶原,BCATM蛋白浓度测定法、RE-HPLC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其纯度及其分子量范围,酸水解法测定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鹿茸醇提物中主要含有Ⅰ型胶原,含量约为70%;相对鲜鹿茸,胶原提取率为10.3%。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方法,观察鹿茸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为鹿茸再生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采用组织学、MTT比色法、免疫组化等多种手段动态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鹿茸软骨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比传代生长速度快,原代及传代4代内的鹿茸软骨细胞均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软骨细胞呈三角形,多边形等多种形态,II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传代培养4代内细胞生长旺盛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可满足后续实验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鹿茸资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为自变量,糖胺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鹿茸糖胺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模拟得出了二次多项式的回归方程,并使用SAS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鹿茸糖胺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用量为5.72%,提取温度为51.82℃,pH值为8.63,糖胺聚糖得率为2.89%.  相似文献   

18.
鹿茸软胶囊抗应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鼠游泳实验、耐低温实验和耐常压缺氧实验,观察鹿茸软胶囊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鹿茸软胶囊均具有抗应激作用,其中喂食9m g/kg剂量时,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疲劳、耐低温和耐常压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冉  王飞  岳红坤  常明  郝洁  李淑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05-21808
[目的]优化鹿茸中3种生物碱基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乙醇作为生物碱基的提取溶剂,为了确定鹿茸中这一组有效成分的准确含量,首先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尿嘧啶、次黄嘌呤和尿苷3种生物碱基提取率的因素,如乙醇溶液浓度、溶剂用量、温度和时间等进行考察,并进行必要的单因素延伸实验,从而得到优化的提取鹿茸中3种生物碱基的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和尿苷3种生物碱基成分的含量,即在50%乙醇浓度∶物料=10∶1,60℃,45 min,4次提取的优化条件下,鹿茸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405 5 mg/g,0.504 9 mg/g0,.481 8 mg/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鹿茸有效成分回收率的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为珍贵鹿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IGF1全长cDNA克隆及在鹿茸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梅花鹿鹿茸组织IG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TRIzol试剂法分别提取鹿茸真皮、间充质、前软骨和软骨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相关序列设计梅花鹿IGFI基因特异引物并克隆IGFI基因,将IGF1基因DNA序列递交GenBank,并利用相对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