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小豆种质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 5 8份野生小豆和 2 4 9份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酶 (PER)、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检测分析 ,共检测到 6个基因位点 ,33个等位基因。小豆等位酶基因在野生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栽培种 ,在国内地方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日本地方种。 4种同工酶的 6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 .6 5 1,其中野生小豆的杂合度 (0 .6 36 )低于栽培小豆 (0 .6 6 4 ) ,说明小豆在长期的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已经发生了遗传上的变异。依据同工酶谱带信息 ,把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 5个组群 ,野生种明显聚为 1类 ,栽培种聚为 4类 ,类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但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差异似乎看不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基因库中多花菜豆种子繁殖更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材于有特殊经济价值、常异花授粉作物多花菜豆,研究基因库中种子繁殖更新方法。连续3年,选用4个品种,设25~200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人工授粉等5种授粉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风、虫自然传粉为对照。从农艺性状调查,染色体观察及同工酶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授粉后无变异现象,但结实率很低,只有2.1%左右,且成本昂贵;群体内昆虫自然传粉结实好,幼苗和籽粒变异率为1.3%和1.2%;单花序或单花套袋自交基本不结实,只有个别品种能结实(1%~2%);对照生长最好,结实率最高,变异率也最大(幼苗1.7%、籽粒1.9%);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生长正常,变异率低(幼苗0.4%、籽粒0.7%),成本也较低;全封闭网棚自然传粉的产量低,折合每公顷只有378kg,其成本高于网棚放蜂者。从而明确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繁种,自然条件适宜可减轻选择压力;以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效果最佳,可减少变异频率,防止外来花粉掺入;其群体大小一般以50株为宜,是繁殖更新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赖草(Leymus chinensis)为中国特有,用它与普通小麦(T. aestivum)杂交并经连续选育已获得小 - 赖麦(Triticum-Leymus)新种质7个品系,主要特点是高蛋白质、高赖氨酸含量和抗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细胞学研究结果:F#-2时在1个完整细胞内只有1,2,3,4,6……等少数染色体,还有大环、长链、桥、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1987年观察了大量花粉母细胞(13892个)及根尖细胞(435个)染色体,从中筛选出7个品系,其2n=43 - 49者占75.63%,其中n = 22Ⅱ和2n = 49各占90%以上者各有2个品系。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品系具有双亲互补酶带。  相似文献   
4.
高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基本目标,近几年来国内各育种单位又相继提出了优质问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是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内容,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已发现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随产量水平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高产与优质能否统一,已成为小麦育种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外从七十年代起就有许多学者研究产量性状与品质的关系,因材料不同,所得结论差异甚大。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无疑将对  相似文献   
5.
燕麦种子贮存后遗传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富娟  张子良 《种子》1997,(5):9-12
本文取材青海农林科学院1956、1964、1984年存入西宁自然库中裸燕麦和皮燕麦种子共12个品种,于1939年从生理生化、细胞学等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存8年的种子发芽率高,平均发芽率裸燕麦85.0%,皮燕麦74.1%,其幼苗鲜重、干重,活力指数、TTC活性等均高,而电导率低;贮存28年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平均发芽率裸燕麦为48.2%,皮燕麦为2.0%;贮存36年的种子已丧失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取材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自然库中保存30年及5年以上的普通小麦农家品种10个,测定了9项指标,结果表明:1957年贮入青海库的种子,1987年仍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平均33%(5.56~46.0%),1981年贮入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2.2%(84.3~98.0%)。发芽率与活力指数,鲜苗重、苗干重、电导率等均有一定相关关系,有的达极显著平准。陈旧种子根尖染色体后期异常染色体出现的频率高。但播种田间种植一年以后染色体恢复正常,异常率只1.18%,分析比较了不同贮存年代,不同发芽率的酯酶、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陈旧种子中条带数明显减少、削弱。对利用青海低温、干操自然库保存小麦种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白菜和荞麦 ,设 2 5、50、1 0 0、1 50、2 0 0株 5种不同群体 ;采用纱网隔离 ,人工链式、成对杂交及人工辅助或虫媒等不同授粉方式的田间种植试验。观察、记载主要农艺性状 ,测定各繁种方法与原种繁殖前后 9种同工酶 ,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 ,比较不同种群间及原种与繁殖后代间的差异显著性 (遗传相似性 )。提出这两种作物基因库种子的最佳繁种措施 :荞麦在网罩内种 50~ 1 0 0株 ,采用家蝇传粉 ;大白菜种植 50~ 1 0 0株 ,群体内进行人工链式杂交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大麦、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黑麦、小黑麦等5种麦类作物种子为试材,从个体、细胞、分子3个水平上探讨了不同贮存温度,不同包装材料和不同含水量对其遗传完整性的影响,为中、长期种子贮存提供“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粳稻、高Liang、燕麦种子为试材,在-10℃、0 ̄5℃、室温条件下贮存5年后,测定了9项指标,结果表明:在-10℃、0 ̄5℃条件下贮存的种子发芽率变化不明显。室温下发芽率显著下降,电导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增加,燕麦、高Liang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2.67%和0.94%。但在-10℃贮存的燕麦染色体没有出现异常。在-10℃、0 ̄5℃贮存种子的Est、α-Amy、Pox同工酶酶谱条带数目多、强,室温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陈旧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型”种子(orthodox seed),长期贮存后,其遗传完整性(genetic integrity)变化的研究,国外研究较早。Devries,(1901)和Kostoff,(1935)首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