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免疫相关因子转铁蛋白(T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型溶菌酶(C-Lys)的组织表达分布,并分析了这3种基因在人工感染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后在卵形鲳鲹肾脏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的反应。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8小时卵形鲳鲹累计死亡率最高(76.4%);卵形鲳鲹肾脏中细菌数量从第3~第96小时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1.07×106CFU·g~(-1)下降到1.29×103CFU·g~(-1)。健康卵形鲳鲹中Tf和TNFα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CLys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后卵形鲳鲹肾脏中Tf表达量在第3~第12小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其中第6小时的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99倍;TNFα在感染后的第3、第6、第24小时实验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第24小时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6.05倍。C-Lys在感染后感染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感染能促进卵形鲳鲹肾脏组织中Tf、TNFα的表达,而抑制C-Ly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示踪研究拟态弧菌感染草鱼的动态过程,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克隆至质粒pBAD24,并转化到拟态弧菌04-14菌株构建荧光标记重组菌.重组菌经阿拉伯糖诱导后,能高效表达EGFP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发现重组菌能够发出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传至30代后质粒稳定率仍为10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重组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和细胞黏附性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用标记重组菌浸泡感染草鱼,定点采集鳃、肠道、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借助荧光信号检测4d内细菌在不同组织脏器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发现感染4h后即可在肠道和鳃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标记菌检出量分别为3.60×108和2.36×106 CFU/g,直至10 h,其含量无明显变化,12 h后含菌量逐渐下降,但持续存在直至鱼死亡.标记菌在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中呈现相似的动力学,感染24 h后才检测到荧光信号,24~ 85 h时间段含菌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48 h达到峰值,检出量分别为9.58×104(肌肉)、8.75×104(头肾)、1.50×104(脾脏)和4.50×104 CFU/g(肝脏),但均低于肠道中的检出量,结果表明肠道是拟态弧菌黏附定植与繁殖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3.
鲤鱼白云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白云病是近年来集约化养鲤中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可使多样组织受害,病变部位的皮肤、肌肉、鳃有明显充血、出血、水肿、变性和坏死等病变;肝、肾等内脏器官呈现普遍的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同时,一些组织器官还伴有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它是以组织的变性、坏死、充血、出血、水肿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Bacillus sp.)A4的培养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 sp.)A4的菌浓度,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培养参数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筛选适合A4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确定影响菌浓度的显著因子;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菌浓度最大值响应稳定区域;最后根据Box-Behnken实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相关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培养参数,并以摇瓶培养实验验证理论参数及方程的科学性。结果显示,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浆、大豆蛋白,且它们与温度均为显著影响A4菌浓度的因子,其最适水平分别为20.06 g·L~(-1)、13.29 g·L~(-1)、30.26℃。采用优化后的参数进行摇瓶培养(24 h),A4菌浓度达1.19×109CFU·mL~(-1),与理论计算值(1.24×109CFU·mL~(-1))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未优化菌株培养浓度(2.69×107CFU·mL~(-1))(P0.01)。可见,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A4的培养参数,能显著提高A4菌的菌浓度。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腹水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对患有腹水病的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dco)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增生、肥大,并有脱落、变性、坏死现象;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局部肾小管崩解坏死;肾小球结构模糊不清、松散,呈空泡样,部分区域肾小球的血管球肿胀、肾小球坏死;肾间质中可见局灶性坏死,局部区域可见颗粒管型和黑素-巨噬细胞沉着.肝细胞发生明显的水泡变性,部分病鱼肝组织可见局灶性坏死和血管充血.肠胃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并有脱落、变性、坏死现象.脾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严重区域破裂出血,形成血斑,部分病鱼脾组织可见弥散性坏死灶.  相似文献   

6.
采用换水式毒性试验法进行了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的慢性毒性试验和鱼体慢性中毒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奥尼罗非鱼的鳃、肾脏、脾、肝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萎缩,肾组织中出现嗜曙红物质,严重者出现坏死灶;脾组织淤血,变性,组织中出现大量血铁黄素沉淀,严重者脾组织大面积坏死;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央静脉充血,严重者发生大面积肝组织的严重坏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干露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的影响,在(16±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5±5)%的条件下,对成虾进行0、3、6、12、24、36、48、60、72、96、132和144 h干露处理。结果显示,雄虾半致死时间(LT_(50))为148.36 h,雌虾LT50为144.01 h,两者体质量消耗率随干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雄虾在干露144 h后体质量消耗率达16.09%,雌虾在132 h后达15.87%。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随干露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剧。肝胰腺和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雄虾肝胰腺LDH分别在第24和第36小时达到最大活力值,肌肉LDH分别在第36和第48小时达到最大活力值,肌肉乳酸(LA)浓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雌、雄虾LA分别在干露第60和第48小时达到最大浓度。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在胁迫期间呈下降趋势。成虾在干露约第48小时耐受能力达到极限,呼吸代谢由有氧呼吸逐步转换到以无氧呼吸为主,并伴有组织损伤。雌、雄虾的抗干露胁迫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成体运输时干露时间不宜超过36 h。  相似文献   

8.
铜在鲤体内的蓄积及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将鲤(Cyprinus carpio)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中,研究了铜在鱼体中的吸收富集及毒性。结果表明:铜在鲤肝、肾、鳃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鲤各部位对铜的蓄积能力依次是肝、肾、鳃、肌肉,且肝、肾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鳃和肌肉,鲤对铜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中毒鱼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注射一株灭活气单胞菌苗对刺参部分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Liao)病灶处分离出l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1个种;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对刺参有一定毒力.将其制备成甲醛火活菌苗后对健康刺参进行体腔注射,测定灭活气单胞菌苗对刺参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将生理盐水注射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注射菌苗浓度3.9×108CFU/mL,组刺参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在注射后6 h达到峰值,而4.7×107CFU/mL注射组的活力在注射后24 h达到最高值;实验组的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9×108CFU/mL组中,碱性磷酸酶活力于48 h达到最高值;而4.7×107CFU/mL,组在96 h达到最高值,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之下,注射菌苗对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影响却不显著.总体上,该菌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刺参机体产生强的免疫应激反应.注射高浓度菌苗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力达峰所用时间较短而且显著,但其酶活力升高持续时间较短.[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2-88]  相似文献   

11.
用含3×103拷贝·g^-1、6×1062拷贝·g^-1和2×10^2拷贝·g^-1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和PBS液(对照)注射感染病毒携带量约1×10^5拷贝·g^-1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分别于第15分钟、第30分钟、第1小时、第3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取样,研究了WSSV感染对斑节对虾血清内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感染浓度下ACP、AKP、SOD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随后上升的趋势,其中SOD活性后期水平显著高于初期;PO、POD活性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但PO后期活性水平与初期相当,而POD后期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初期。各免疫相关酶的反应强度与WSSV的感染浓度存在一定关系,除ACP外其余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以6×10^2拷贝·mL^-1浓度组最为敏感。PBS组5种免疫酶活性变化幅度均显著小于3种WSSV浓度感染组。  相似文献   

12.
13.
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NH_4-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NH_4-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在NH_4-N胁迫质量浓度为15.6 mg·L-1,分别注射2×105和2×106个WSSV粒子,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注射2×105个WSSV粒子的凡纳滨对虾第14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显著高于无胁迫组(40.0%)。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内WSSV的增殖加快。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NH_4-N浓度突变会促使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短暂升高后持续降低。由此可见,NH_4-N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增殖,导致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胁迫造成了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15 mg·L~(-1)的亚甲基蓝浸泡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成鱼0.5 h后将其饲养于实验室水族箱中,研究了常规用药条件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异育银鲫组织中的浓度,用DAS 3.0.5药物与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亚甲基蓝、天青B、天青A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第0.083、第0.5和第8小时,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143.436μg·L~(-1)、110.770μg·L~(-1)和8.444μg·L~(-1)。亚甲基蓝、天青B、天青A在异育银鲫4种组织中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肝胰脏肾脏肌肉皮肤,其中异育银鲫肌肉和皮肤组织易蓄积亚甲基蓝及代谢物,至第64天仍可以检测到,组织中未检测到天青C。  相似文献   

1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汉氏棱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汉氏棱鳀(Thryssa ham iltonii)为试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海洋鱼类的毒性。结果显示,DBP对汉氏棱鳀的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75 mg.L-1、1.52 m.gL-1和0.94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DBP对汉氏棱鳀内脏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24小时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而0.55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第72小时0.07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0.14 m.gL-1组被诱导升高,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脑中各浓度组则表现为第24小时受到明显的诱导而到第72小时被抑制。DBP胁迫下仅第24小时引起了2组织细胞氧化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明显升高。内脏团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升高而其他浓度组被抑制;而脑中0.55 m.gL-1浓度组为先受诱导升高后被抑制降低,其他浓度组则一直表现为受诱导升高。结果表明,DBP在此试验质量浓度下对汉氏棱鳀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海洋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Carp liver, gills, intestine, kidneys, heart and spleen were studied by histology after the fish were exposed to microcystins by gavage, immersion and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Intraperitoneal inoculation with microcystins caused necrosis or dose- dependent degeneration in the liver, gills and kidneys. Gavaging with microcystins caused changes in the histopathology of the liver and gills. Cellular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occurred in the liver, gills and kidneys when carp were introduced to a tank containing 1.7 μg ml?1 of microcystins. Lesions were not observed in the heart, spleen or intestines from any of the treated carp. Microcystins administer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 μg kg?1 were lethal to all fish within 8 h, while gavaging with 250 μg kg?1 of microcystins caused minimal damage in the tissues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的斜带石斑鱼肝和肾组织分离的两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VITEK-AMS-32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呈变质性炎症。  相似文献   

18.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04,28(4):438-442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