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金针菇不同菌株、pH值、淀粉原料、微量元素、多糖的组成单糖、表面活性剂等几个重要因素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F-1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强;产多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左右;以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作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其他淀粉的高;在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160×10-6的Mn2 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添加同等浓度的Cu2+反而降低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液体培养生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菌株、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和金针菇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金针菇胞外多糖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12号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0~11 d时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和金针菇菌丝体产量最高,金针菇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金针菇胞外多糖为一种含β-型吡喃糖苷键的纯多糖。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的主体结构影响不明显,均有相似的多糖特征峰和β-型吡喃糖苷键吸收峰。但采用玉米、黄豆等配制的培养基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金针菇多糖。  相似文献   

3.
对周毛德克斯氏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表明该多糖最佳培养时间为30±2h,粘度为6.77-9.27Pa·s,离心可除去菌体,添加质量分数为1×10-2的NaCl可减少沉淀多糖所需的乙醇用量3/5.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胞外多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果糖和两种未知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对周毛德克斯氏菌胞外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表明该多糖最佳培养时间为30±2h,粘度为6.77-9.27Pa.s离心可除去菌体,添加质量分数为1×10^-2的NaCl可减少沉淀多糖所需的乙醇用量3/5,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该胞外多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果糖和两种未知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以金针菇胞外多糖、生物量和还原糖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1.5%,蔗糖2%、硝酸铵0.5%、MgSO4·7H2O0.05%,KH2PO40.2%,VB10.005%、VB20.005%。试验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7.
对金针菇载培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在黄豆芽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大,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的菌丝干重最高,在PH6的培养料中生长较好;原其形成后的光照可提高子实体产量;金-98是一个优良的菌株;塑料袋栽是一种较好的栽培方式;在培养基中加入多菌灵、NaCl、低浓度的托布津和KMnO4防治病在,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肺霉形体在37℃,pH7.8的霉形体基础肉汤中,相对温度65±5%,培养72~96h时生长最佳。除基础营养物质外,添加15%以上血清使其生长旺盛,添加兔、马和小牛血清效果差异不显著;1%和0.3%琼脂培养基能观察到典型菌落;针头滤膜不能完全去除菌体;56℃作用5min即死,-38℃可存活一年以上;基因组为6.28×108Da;SDS-PAGE蛋白的图谱为15条带,比关节炎霉形体复杂。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工业废水为原料,选用金针菇、香菇菌株,进行了利用淀粉废水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的可行性及其菌株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在经糖化后的淀粉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营养条件稍经调整后,生长适性得以改进.在供试菌株中,金针菇851、杂交19和香菇Cr02生长较好.此外作者还对淀粉废水的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S-10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产抗培养基为3%葡萄糖,3%玉米面,0.4%9NH4)2SO4,3%黄 饼粉,0.04%MgSO4和0.4%酵母膏,S-10菌株在30℃条件下采用7.5%-10%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为7.4-7.6,在一定通气量下,200rpm经过120h发酵其抑菌圈半径可达1.15cm。  相似文献   

11.
胡斌杰  王方林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42-2843,2857
研究金针菇深层培养获得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金针菇深层培养最佳条件为:培养周期8 d、培养温度25 ℃、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含量8%、起始pH值自然,获得最大胞外多糖收率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 d,获得最大胞内多糖收率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12.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考查葡萄糖、蛋白胨、KH2PO4、果蔬汁用量对金针菇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影响,分析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针菇胞外多糖影响大小依次为:蛋白胨KH2PO4果蔬汁葡萄糖,所确定的最优培养基质量分数为:葡萄糖2.46%,蛋白胨0.5%,KH2PO40.1%,果蔬汁15%,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0.83mg·mL~(-1)。通过测定金针菇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金针菇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大于2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相比同质量浓度下的Vc要高;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大于1.5mg·mL~(-1)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与同质量浓度下的Vc的清除率相近,达到99.87%。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戊糖乳杆菌YY112 胞外多糖的产量,本研究结合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产多糖的营养条件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MRS培养基为适宜的基础培养基;蔗糖为适宜碳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3%;大豆蛋白胨为适宜氮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1%;酵母粉能够提高菌株的多糖产量,适宜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2%;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菌株接种量为体积比4%,适宜培养温度29.5 ℃,此时培养24.5 h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YY112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80.97±0.45)mg·L-1,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吻合,较优化前增加了46.5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营养、pH值、温度及湿度条件对荔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质量分数,下同)的蛋白胨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在1×10-2的蛋白胨溶液中,孢子萌发率(Y)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42.512+7.0665T.在PDA+1×10-2蛋白胨培养基25℃条件下,菌落直径(Y')和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0.098+0.3413T,pH6.4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pH6.0最适于菌落快速生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5+5.1T(pH=6.47)和Y'=0.1943+0.3497T.温度在20-30℃时,较适合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其中以25℃为最好.只有在RH为100%的条件下,孢子才能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和香菇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工业废水为原料,选用金针菇、香菇菌株,进行了利用淀粉废水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的可行性及其菌株在淀粉废水中的生长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能在经糖化后的淀粉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营养条件稍经调整后,生长适性得以改进。在供试菌株中,金针菇851、杂交19和香菇Cr02生长较好。此外作者还对淀粉废水的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水稻花培一次成苗的主要因素为:(1)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一次成苗有重要作用.基本培养基以N′6的为最好;激素配比以2,4—D0.02+NAA2.50+KT4-6mg/L为佳;3种基因型一次培养的绿苗率大小顺序为粳型品种C57>籼粳交(早香17×C57)杂种F1>籼型品种早香17.(2)培养基保持pH值5.8、蔗糖浓度8.5%,并添加丝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各40mg/L和谷氨酰胺400mg/L,所获一次培养的绿苗率最高;添加0.1%活性炭的有抑制作用.(3)低温(9-10℃)预处理对一次成苗有重要作用.早香17以预处理5-10d的为宜,C57以10—16d的较好.恒温处理优于变温处理的.高温(30℃)预培养的作用不大.接种后进行暗培养对一次成苗有利.  相似文献   

17.
对水涨龙眼叶片10个营养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采样地点及年份间的差异对叶片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叶片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且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大量元素.初步提出丰产水涨龙眼叶片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N1.4×10-2—1.9×10-2,P0.10×10-2—0.18×10-2,K0.5×10-2—0.9×10-2,Ca0.9×10-2—2.0×10-2,Mg0.13×10-2—0.30×10-2,Cu4×10-6—10×10-6,Zn10×10-6—40×10-6,Mn40×10-6—200×10-6,Fe30×10-6—100×10-6,B15×10-6—40×10-6.上列标准可供营养诊断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ZAU-1菌株固体发酵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培养基最适pH4—6,最佳含水量47%—48%,种子接种量为10%,增湿通气有利于该酵母的固体发酵.此外,对通气、温度及湿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该酵母固体发酵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海洋源性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XJ-2(简称XJ-2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并探究其抗氧化性。【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XJ-2菌株产胞外多糖培养基中碳源、氮源、pH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胞外多糖产率的影响,采用经典的Fenton法及NADH-PMS-NBT系统研究该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优化后发酵条件为:蔗糖8%、硝酸钾2%、pH 7.5、发酵时间84h;胞外多糖产量高达17.752mg/mL;其对·OH和O-2·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2.0mg/mL(·OH)、0.06mg/mL(O-2·)。【结论】优化后发酵培养基明显提高了XJ-2菌株胞外多糖产量,且该多糖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为胞外多糖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开发新多糖类免疫调节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20.
辣椒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农业学报》1997,9(4):22-26
研究表明,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的菌落形态多为绒毛型,孢子囊会脱落,带有长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长宽比1.4~1.7,乳突明显;混合菌株可形成藏卵器,雄器底生;菌株在12~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不同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差异很大;孢子囊的形成受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pH值影响孢子囊萌发方式和萌发率,适当偏酸,孢子囊萌发率高,有利于形成游动孢子;病菌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