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原因分析1.1食物变化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饲料中的蛋白质以植物性为主,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如果过渡不好将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2.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对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根据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各组分在瘤胃中的降解情况进行分类的方法;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淀粉的消化特性;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中性洗涤纤维在饲料中的含量及对消化的影响;饲料的物理特性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指标;碳水化合物饲料原料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有较多研究。作者综述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碳水化合物的物理特性与营养,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奶牛、肉牛及其他反刍动物饲料原料的研究进展。今后,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调控机制及体内的代谢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也将在饲料资源利用效果方面进行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3.
1原因分析 1.1食物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饲料中的蛋白质以植物性为主,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如果过渡不好将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4.
半胱胺对鹅胰液分泌及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装有胰腺 -十二指肠长久性瘘管的成年鹅 12只 ,圈养 ,夜间 (2 0 :0 0~次日 8:0 0 )禁食 ,随意饮水。试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试验期在日粮中一次性添加半胱胺 (每千克体重 10 0 mg) ,连续计量 3d对照期和 8d试验期胰液分泌速率 ,并测定其中胰淀粉酶活性。结果 :添加半胱胺后 ,胰液连续 7d的分泌速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期 ,幅度为 71.2 8%~399.77%,其中白天升高 40 .80 %~ 45 6 .0 9%,夜间升高 143.74%~ 311.42 %;第 1天的单位容积胰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期 ,而从第 4天起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期 ,且白天的变化幅度大于夜间 ;每小时胰液中的胰淀粉酶总活性在第1~ 4天显著高于对照 (P<0 .0 1) ,且白天增加的幅度大于夜间。以上结果提示 ,半胱胺能促进鹅胰液的分泌 ,增加胰淀粉酶的分泌总量 ,从而提高鹅对饲料中淀粉的消化能力 ,满足机体在半胱胺调节下快速生长时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5.
阐述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消化过程,并针对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点,对反刍动物饲料配合生产中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寡聚糖是指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链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这类物质具有不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热量低、稳定性高、在人和动物体内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特点。在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愈来愈广泛。1寡聚糖的消化和代谢哺乳动物对多糖的消化主要限制在α-1,4糖苷键,产生的内源性碳水化合物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对其它糖苷键分解能力较弱或不能分解,而在寡糖结构中α-1,4糖苷键比例很小,因此,寡聚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被哺乳动物消化吸收。这类寡糖称为非消化性寡糖。许多实验证实,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包被是一种能保护饲料添加剂有效组份活性和保证产品品质一致高效的技术。该技术还可用于控制消化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释放速度。市场上多数饲料添加剂均宣称能改善动物生产效率,但其中部分产品对温度、pH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因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饲料添加剂活性成分的损失或降低。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9,(16):1-10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家禽的消化特点,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饲料本身的原因 1.豆类饲料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质和血凝因子,能抑制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但这些有害物质可经加热处理去毒。例如蒸煮后豆饼的消化率从83%上升到90%,蚕豆则可从40%提高到70%。所以,豆类饲料宜加热后饲喂。 2.农村常用合碳水化合物高的植物性饲料喂鸡,由于饲料中含有还原性物质,易与饲料中的氨基酸发生褐变反应,生成难于分解的物质,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最易引起褐变反应的是赖氨酸、组  相似文献   

10.
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和血液中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酶的活性强弱与饲料的吸收利用有密切关系,而饲育方式、饲料组成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本试验对几种消化酶活性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中肠消化液淀粉酶、磷酸酶活性变化有明显差异,海藻糖酶以及蛋白酶等活性变化差异不大。人工饲料育,5龄蚕的食下量、消化量及茧质成绩均劣于桑叶育,但消化率、茧重转换效率及茧层转换效率高于桑叶育。  相似文献   

11.
第5讲 怎样提高肉牛的饲料转化率提高肉牛的饲料转化率,是肉牛生产的重要目标。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肉牛品种外,生产中常见的因素有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以及饲养管理措施。1 肉牛消化饲料的特点为了了解饲料加工和饲料配合对饲料消化利用率的影响,我们有必要谈谈肉牛消化饲料的特点。肉牛瘤胃里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原虫和厌氧真菌。饲料到达瘤胃后,首先要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一些新的营养成分,然后被肉牛消化吸收。有两类瘤胃细菌对于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起着主要的作用。一类是纤维分解菌,主要分解消化饲料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12.
牛原发性胃肠炎,主要由于受寒,饲料品质粗劣、饲料调理方法不良、饲料中含有异物,误食毒物,吃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霉败的或被细菌、霉菌污染的饲料以及饮用不清洁的污水等引起胃肠表层粘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炎症变化。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或增加或废绝。腹泻是主要症状,排泄软粪含水较多,并杂有粘膜和粘膜组织;小叶性肺炎,首先由于受寒感冒,饲料管理失调,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刺激,使役不当等因素使肺组织的抵抗力降低,引起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临床上以出现驰张热性,呼吸次数增多,听诊有各种口罗音等;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了过多的易发酵碳水化合物饲料后,瘤胃乳酸产生过多而引起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疾病。  相似文献   

13.
饲料外源酶与动物内源消化酶的互作效应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动物的生长速度,消化道发育主要表现在消化器官组织形态上的变化和消化生理功能上的成熟。消化功能的发育,很大程度卜通过增加胰腺、肝脏及肠黏膜合成或分泌的消化液量、酶活性来实现。其中,胰液中含有降解主要营养物质的各种酶类,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辅脂酶,具有动物消化食物最主要、消化力最强的酶系,其活性高低与动物的消化机能直接相关;胰液酶系的活力强弱被认为是衡量机体营养物质消化能力的极佳指标(Krogdahla等,1989),也是动物营养学许多试验研究的主要酶类。  相似文献   

14.
碳水化合物是马属动物日粮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分。因为植物约有75%是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在马的饲料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同样,马如何有效地消化和利用各种碳水化合物差别也很大。 从营养角度看,碳水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细胞壁)。NSC是那些在马饲料中要么以单糖形式存在,要么是些可被马产生的酶所破坏的物质。这类物质包括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和淀粉。它们几乎不存在于由干草组成的含高纤维,低谷物的总  相似文献   

15.
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分类以及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27.0±1)℃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水化合物(0、6%、12%、18%、24%和30%)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初始体重(0.069±0.02)g]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6%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碳水化合物在0~24%时,各组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30%组(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增重率相似;全鱼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随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升高无显著变化(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灰分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力在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而胰蛋白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7.
1青贮的定义青贮是指把新鲜的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青贮塔、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发酵作用而调制成一种多汁、耐贮、可供全年喂用的饲料的调制方法。2青贮的优点能够保证青绿饲料四季均衡供应;能够较长时间保存青贮原料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好,易消化;  相似文献   

18.
<正>1营养需要特点1.1能量需要鸭是为能而食的家禽,因此能量是肉鸭维持及生长所需量最大的营养物质。肉鸭能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自动调节采食量。肉鸭饲料成分中,主要有以下3种能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多糖类淀粉是最大的可消化能源;双糖类、单糖类也都极易消化,而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所含的能量却不能被鸭所利用。因为鸭本身  相似文献   

19.
1饲料中的营养素 鸡主要利用植物性来源的饲料,也利用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每类来源的饲料在营养组成上有共同特点。 植物性料的营养素可概括为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与粗灰分六大组分。一般鸡饲料的水分含量在10%左右较为合适。当前,肉鸡或蛋鸡规模化饲养中多以风干状态的饲料配制成全价饲料,但采用散养方式养鸡时,也常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青苜蓿等各种牧草、各种蔬菜、胡萝卜等),其水分含量在70%~95%。水是鸡必需的营养素,饲料中的水分是鸡获得水的来源之一。但饲料中水分过多,可能会使鸡采食的干物质(饲料中除水分以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总和)、代谢能、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素满足不了鸡的需要。粗蛋白质是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或称纯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又称氨化物)。真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结合组成的,而非蛋白质含氮物质是由单个的氨基酸和其他含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盐、酰胺等)组成。植物的营养器官(叶与茎)中含较多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特别是在植物快速生长阶段,而植物种子中含真蛋白质较高。饲料发酵过程中,一部分真蛋白质被分解,因而会使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的比例增大。鸡常用不同种类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不等,谷类饲料及副产品为10%左右,豆类在20%以上,饼粕类在30%以上,甚至高达47%。在进行饲料中脂肪测定时,是用乙醚进行提取,故粗脂肪是溶解在乙醚中的物质,也称醚浸出物。其中包括真脂肪和各种可溶于乙醚的其他物质,如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蜡质、角质等。各种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少量粗脂肪。大豆和其他油料籽实中粗脂肪含量高,如大豆含粗脂肪17%,油菜籽为40.0%~41.5%,棉籽为24.7%。但一般很少直接饲喂油菜籽,而是用榨油后剩余的菜籽饼或菜籽粕作饲料。与油菜籽相比,菜籽饼和菜籽粕中所含粗脂肪与代谢能较低,而粗蛋白质等其他的营养素含量较高。粗纤维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物质,常称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这类物质不易被畜禽消化,特别是鸡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很差,故按消化性也常称其为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是存在于细胞内容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和淀粉组成。淀粉是植物贮存能量的物质,易被各种动物消化,常称为贮备性碳水化合物或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粗灰分是饲料被彻底燃烧后剩余的无机物质,包括对畜禽具有营养作用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如钙、磷、钠、钾、硫、镁、铁、铜、锌等)和混入饲料中的砂石、泥士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确定三疣梭子蟹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配合饲料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全程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饲料的稚蟹、幼蟹、交配期蟹、育肥育膏期成蟹的4个生长阶段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肝胰腺和胃组织中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生长阶段,配合饲料组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要显著低于鲜杂饲料组(P<0.05),而幼蟹的肝胰腺纤维酶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及成蟹的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鲜杂饲料组(P<0.05);2)在整个生长阶段,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强且各阶段量值变化较大,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相对较弱但各阶段量值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长;3)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除稚蟹的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外,其余各阶段各消化酶活性均比投喂鲜杂饲料组高.由结果可知:1)三疣梭子蟹生长各阶段对蛋白质、淀粉消化能力强些但有所变化,而对纤维素、脂肪消化能力相对弱些但比较稳定;2)稚蟹至幼蟹的养成期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最强,此期饲料蛋白质水平要高些,幼蟹至交配期蟹的养成期可适当降低些,而育肥育膏期饲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要适当提高;3)投喂配合饲料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促进食性转化,证明梭子蟹消化酶对饲料转化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