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食品溯源和转基因原材料检测,取决于DNA模板量和品质。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温度、p H值、发酵、机械力作用等都会导致原材料DNA降解,为后续食品溯源、掺伪检测和转基因原料检测带来挑战。研究发现,虽然加工过程会导致DNA降解,但加工食品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仍可实现。本文总结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pH值、发酵、机械力作用等对DNA的影响,以期为加工食品溯源、掺伪检测和转基因原料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环境条件与磺胺二甲嘧啶降解之间的关系,为评价磺胺二甲嘧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常用兽药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微生物、光照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磺胺二甲嘧啶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光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只占很小的比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加快了磺胺二甲嘧啶残留的降解速率。[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等方法加速磺胺二甲嘧啶的降解,以降低其对环境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降解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去毒或减毒降解的主要方式,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源酶制剂来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个主要努力方向。文章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降解酶及其基因、影响降解速率的因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当前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环境中的农药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室内模拟降解试验,研究了6种磺胺类药物在砂土中的微生物降解,并考察了土壤类型、浓度和温度对磺胺嘧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磺胺嘧啶在土壤中降解的较佳条件为:砂土、308.15K和25mg·kg^-1。6种磺胺类药物在砂土中的微生物降解均较慢,其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基本上按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顺序依次减小。磺胺类药物在砂土中的降解主要是由水解和化学降解等非生物降解作用引起的,而由微生物引起的降解作用则较小,这主要与其较强的抑菌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磺胺甲恶唑在沉积物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评价磺胺类抗生素在沉积物中降解行为,以最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磺胺甲恶唑(SMZ)为对象,通过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沉积物中的降解动态以及相关环境因素(微生物、含氧量、光照、沉积物种类和药物起始浓度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SMZ在沉积物中的降解途径主要为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等其他降解途径只占较小比例。SMZ的降解速率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高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中SMZ的降解更快,沉积物中的光敏剂也能促进SMZ的降解。高浓度的SMZ通过抑制沉积物微生物的活性,使得其降解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磺胺类药物在渔业沉积物中的降解行为,选择渔业沉积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Z)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温度、微生物、光照及初始浓度等)对其在渔业沉积物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可以有效促进SD,SM2和SMZ在沉积物中的降解,25 ℃和35 ℃培养条件下比5 ℃培养条件下有更高的降解率。SD和SM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非生物降解为主,微生物降解为辅。SMZ在沉积物中受微生物降解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为55%。光照对沉积物中3种磺胺类药物降解无显著影响。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逐步下降,半衰期延长。在低浓度(0.01和0.1 mg·kg-1)时,SD,SM2和SMZ的半衰期较短;当初始浓度为1~50 mg·kg-1时,SD,SM2和SMZ的半衰期在11.13~128.36 d之间。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乙草胺在水体、土壤以及作物中降解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乙草胺在土壤和水体中降解的主要因素。在水体中,乙草胺的光解和水解是降解的主要途径,表面活性剂、乙草胺浓度、不同光源、腐殖质对乙草胺在水体中的光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温度和p H值是影响乙草胺水解的主要因素;在土壤中,微生物降解和光解是乙草胺降解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土壤类型、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光照在土壤乙草胺降解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乙草胺在作物中的降解着重于其消解动态研究。开展乙草胺在作物体中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降低乙草胺残留、减缓乙草胺药害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兽药抗生素在畜禽养殖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由于这些药物的大部分会被排入粪便并随粪便作为肥料而随处散播,增加了环境风险。通过实验室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了常用兽药抗生素——盐霉素在畜禽粪便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如药物残留浓度、粪便含水量、微生物及光照等)。结果表明,盐霉素在粪便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学降解只占很小比例,灭菌组的降解速率明显低于未灭菌组(P<0.05),而光照对盐霉素的降解速率影响不大(P>0.05);盐霉素的降解速率随粪便中盐霉素起始浓度增加而降低,表明粪便中降解微生物对盐霉素的浓度敏感;粪便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加快了盐霉素残留的降解速率,因而在粪便施入农田前,可以通过降低粪便中盐霉素残留浓度或提高粪便含水量等方法加速盐霉素的降解,以降低其对环境土壤和水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玥垠  李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177-18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瘟灵在贵州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稻瘟灵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其降解速率与土壤性质、环境因子及其浓度有关;稻瘟灵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大于未灭菌土壤,即土壤微生物是影响稻瘟灵降解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稻瘟灵的降解速率随着稻瘟灵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变慢,当浓度达到一定剂量时,其降解半衰期趋于稳定;稻瘟灵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加快,pH值和田间持水量对稻瘟灵的降解有较大影响.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因子,对稻瘟灵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品防腐剂的分类、安全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防腐剂是食品贮藏加工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防腐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可以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提高食品色、香、味,保护食品优良品质。从介绍食品防腐剂概念、发展趋势和分类入手,分析了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能以及危害预防等,旨在为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十年来航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公共健康、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微生物对抗生素削减的高效、低耗、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微生物降解法已成为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有效途径。在综述近几十年来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抗生素污染的技术、抗生素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降解效果及其降解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肉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预测肉品微生物的变化是监测食品货架期的基础,它根据食品微生物在不同加工技术、储藏和流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判断食品内主要致病菌和腐败菌生长或残存的动态变化,从而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作出快速评估和预测。生鲜肉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所致,不同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速率不同,因此不同冷鲜肉类上的特定腐败菌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生物在特定的肉类以及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构建微生物预测模型,从而进行货架期预测。综述各种冷鲜肉上的腐败菌以及当前的微生物预测模型种类,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的途径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作物的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旱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比1996年首次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多倍,达到1.75亿hm2,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大部分则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此,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在畜禽体内消解和转移规律以及转基因成分对畜禽营养、生长、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提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与食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讨论和分析转基因作物评价所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概述抗虫作物、抗草甘膦作物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特性;侧重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转移,转基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养分效价评定,重点剖析转基因饲料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短期、长期和多代效应综合分析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未发现从饲料中转移到畜禽组织、器官和血液中,仅少量残存于消化道前段的食糜中;转基因饲料也没有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肠道健康产生不利作用。但目前还需深入探讨试验材料的选择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描述、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和转移的方法、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繁殖、免疫以及长期多代的作用研究,以期为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饲用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粮纤维源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苜蓿草粉和黑麦草粉为主要纤维源,采用日粮组成和营养素含量相近但纤维源不同的3种日粮,饲喂4~8周龄扬州鹅,测定试验鹅体重、体尺和部分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组成和营养素含量均相近时,不同的纤维源对扬州鹅体增重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血清T3水平和部分体尺指标有影响;不同的纤维源主要影响了鹅盲肠长度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和盲肠重量占消化道总重的比例;饲喂混合纤维源的扬州鹅在大部分指标方面优越于饲喂单一纤维源扬州鹅,因此在扬州鹅生产实践中,应使用混合纤维源日粮。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摄入量的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宇  汪秋宽  何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45-5447,5452
亚硫酸盐是食品行业广泛使用的添加剂,但亚硫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量摄入会导致一些临床反应。综述了国外不同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以及近些年一些国家对不同人群亚硫酸盐摄入量的调查结果,并用摄入量评估的方法评估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亚硫酸盐摄入的量,旨在引导消费者了解更多亚硫酸盐的特性,提高食品添加剂安全意识,改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7.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底物,通过对其生物标志物(即DNA、RNA、PLFA等)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比对分析,以此获取介导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的直接信息.本文在分别介绍SIP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标志物选择及后续鉴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SIP技术在研究驱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碳氮循环等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I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是天然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微生物,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抗炎和抗肿瘤等有益作用,所以经常以益生菌的形式添加到乳制品和其他食品中。双歧杆菌的黏附定植是持续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基础。然而,双歧杆菌在生产、包装、运输、储藏和消费过程中受到许多环境胁迫因素(如热、氧、酸、胆盐和渗透压等)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双歧杆菌黏附能力和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对环境胁迫对双歧杆菌存活的影响、双歧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环境胁迫对黏附相关蛋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保健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建  姜波  刘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57-9359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机体健康有益的低致病性或无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除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对胃肠道疾病、癌症、免疫力低下、婴儿过敏、肝病、高血压、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等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的机理有广泛的研究,但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20.
Botulinum neurotoxins (BoNTs) are highly poisonous substances that are also effective medicines. Accidental BoNT poisoning often occurs through ingestion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contaminated food. Here, we presen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BoNT in complex with a clostridial nontoxic nonhemagglutinin (NTNHA) protein at 2.7 angstroms. Bi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studies show that NTNHA provides large and multivalent binding interfaces to protect BoNT from gastrointestinal degradation. Moreover, the structure highlights key residues in BoNT that regulate complex assembly in a pH-dependent manner.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defin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NTNHA shields BoNT in the hostile gastrointestinal environment and releases it upon entry into the circulation. These results will assist in the design of small molecules for inhibiting oral BoNT intoxication and of delivery vehicles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olog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