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通过对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一级种、二级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本地主栽品种黑20(云菌木耳2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云南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黑24(云菌木耳5号)。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9,(6)
为筛选适合商洛市当地袋料栽培的抗杂、抗逆、肉厚色深、优质高产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引进7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综合供试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抗杂性,耳基形成早晚,抗逆性,黑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并结合商洛气候因素,得出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西乡2号四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四菌株为中熟,单片耳,肉厚色深,抗杂抗逆性好,优质高产,可作为商洛市袋料栽培主推黑木耳菌株。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高产优质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新品种,从吉林、黑龙江引进7个黑木耳新品种,以福建省经认定的黑木耳"雪梅黑碗"与当家品种"Au139"为对照,从菌丝活力(长势和生长速度)、原基形成、干耳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抗逆性、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最适宜福建省栽培的新品种为黑威15号,其次是吉黑5号、黑威单片、丰收2号,经生产性示范,栽培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食用菌》2012,(1):30-32
对13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和抗污染率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黑威9号、黑威11号菌株的菌丝粗壮有力、生长快,其日平均生长速度分别达0.403 cm和0.397 cm;在桑枝培养基中,木耳8号、黑威11号、H2、H1、神农7号菌株的产量较高,其中以木耳8号最高,单包产量达28.22 g,抗污染率也较高,达25.39%。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黑 2 9”是我所 1994年从黑龙江省尚志地区采集 ,经耳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在 5 6个菌株比较试验中 ,栽培性状及商品性状优势明显 ,适于东北地区代料及木段栽培。具有品质优良 ,产量高 ,抗逆性强 ,商品价值高等优点。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区 6年木段和代料生产 ,经济效益显著。“黑 2 9”菌株于 2 0 0 1年 2月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的审定 ,并获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菌株的生物特性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该菌株在CPDA培养基上菌丝洁白 ,浓密 ,气生菌丝较长 ,呈绒毛状…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十堰地区的段木栽培黑木耳品种,选取6个黑木耳菌株,分别从菌株抗杂情况、耳牙生长情况、菌丝深入木质部情况、子实体特征及产量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科5号具有抗杂能力强、出牙整齐、子实体商品性能好、产量高等优点,适合作为本地段木栽培黑木耳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伊春地区栽培并且品质优良的高营养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的黑木耳品种,采集伊春市6个区的10个黑木耳菌株木耳,对其外观形态特征、复水感官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丹,为15.53%;粗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是黑三角,为1.41%;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是小黑王,为19.27%;粗纤维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8.75%;灰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威半筋,为4.22%;水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18.68%;黑木耳的外观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菌株有一定差异,试验结果为当地企业及栽培户选择栽培黑木耳菌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20,(5)
为了筛选耐高温黑木耳菌株,研究从酶学方面研究黑木耳菌株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将两个黑木耳菌株(DH2、10号)培养7 d后菌丝44℃热激4 h,考察热激前后黑木耳菌丝体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44℃热激4 h后较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DH2菌丝体SOD活性、CAT活性迅速升高,POD活性、MDA含量在菌丝恢复时升高;不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10号菌丝体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迅速升高,在菌丝恢复时降低。因此,高温胁迫下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可能与菌丝体高温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适合在柳州市栽培的平菇菌株,以柳选1号为对照,考察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生育期、采菇期、产量及口感。结果表明:平菇菌株4936菌丝长势较强、栽培周期短、出菇快、产量高;黑平王菌株子实体口感好、品质佳、产量较高,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木耳新品种‘丽黑1号’是从浙江丽水市白云山采集的野生黑木耳中分离、驯化选育而来。菌丝抗高温能力强,出耳早,优质耳比例高,产量稳定,适合袋料栽培,适合干销或鲜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黑木耳的选种效率,利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并利用液体深层培养和栽培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TC试验结论与液体深层培养试验和栽培试验结论一致,试验表明M10菌株细胞活力最强,M14菌株细胞活力最弱,证明了TTC试验结论的可靠性,此方法可在室内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系统选育对9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通过初筛、复筛,菌株AU5—23号具有所有目标性状,暂定名旗黑1号。旗黑1号菌丝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子实体单片簇生,商品性状好,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2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每100千克干料鲜耳平均产量为78.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5.9%。  相似文献   

16.
温度是影响黑木耳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适宜温度下,黑木耳菌丝生长迅速、健壮,抗逆性强。据报道,黑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2℃,33℃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也有报道,最适温度为24~32℃,达38℃菌丝即受到抑制。此外,还有不同温度的报道资料,不一一列出了。我们于1984年7、8月,在一间西晒的小房里栽培黑木耳,白天温度达35℃以上,菌丝生长仍然良好,9月中旬正常出耳。本文叙述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供试菌种引自湖南益阳县微生物所的黑木耳7号菌株。试验采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装棉籽壳培养基30克(含水量60%),经20磅/cm~2灭菌1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采集到的61株野生黑木耳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量和质量皆优良的菌株。方法:按常规育种程序进行筛选。结果:N56号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 633 U/g,生物学效率为93.7%,产量为42 g±5 g/袋,菌丝生长速度为5.4 mm/d,远远高于对照菌株黑微29。结论:N56号菌株的各方面性状皆优于对照株黑微29,可作为产业化开发的母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牛瑛萍 《食用菌》2006,28(5):52-53
笔者在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2001年立项,以本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主要培养基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试验。经3年多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玉米芯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现简报如下。1菌株的选择我们于2001年从辽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黑木耳菌株888、998、K3 3个菌株。对3个菌株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888菌株作为栽培用菌种。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蛟河市和敦化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代料地栽黑木耳的重要产区之一,年生产规模近亿袋,栽培方式主要以代料地栽黑木耳为主。自2 0 0 1年以来,黑木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栽培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不规范,致使栽培户的效益下降。为了使栽培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所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黑木耳品种。1 1 东北地区常用品种有适合东北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院(所)选育的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黑95 8、黑丰1号、黑2 9、黑931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