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宁锐  李泽源 《农业考古》2022,(5):174-179
《大陆报》是民国时期美国记者在上海创办的著名英文报纸。该报对茶叶的新闻报道集中于四大领域:广泛聚焦多国茶贸易的发展动态,积极关注民国茶产业的政策变化,生动描绘茶叶相关的社会生活画卷,以及介绍茶叶的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通过这些报道文章,《大陆报》在中国茶叶国际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成为西方了解中国茶叶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94040682《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出版 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教育研究室周邦任、费旭主编的《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1994年9月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上起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肇始的1902年,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全书划为清末、民初、北洋军阀统治、国民政  相似文献   

3.
<正>读了竺济法先生的《宁波"海上茶路"启航港的地位毋庸置疑》(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013年第5期),我也深感"匪夷所思"。竺先生,我先请您弄清"海上茶叶之路"的定义。它指的是,通过海上航线,进行全球性、大规模的茶叶贸易,"贸易"者,商业买卖行为也。这必须以外国商人持续、大量订购中国茶叶,中国茶叶经常、大宗从海港出口,中国茶成为世界性饮品为标志。如果中国将这么高档的饮品,都  相似文献   

4.
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茶叶贸易对发展中国茶叶产业和茶区经济,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的变化互动影响。为此,本文以茶叶生产与贸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与现状,探讨了世界茶叶主产国相对地位的变化及其进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明确了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演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九年《茶叶》杂志发表了庄晚芳同志《愈釆愈发》的論文,我們曾在《茶叶通报》上提出《合理采摘》的意見,三年来生产实践的結果已可初步得出結論。今年庄晚芳同志在《中国农业科学》第二期对愈采愈发又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論依据。我們根据百家爭鳴的精神,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敬请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6.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了较近代中国大部分时期较为显著的进步,这一时期亦被称为"黄金十年"。然而,通过对这一时期的重要期刊——《东方杂志》所载相关文章的分析、探究发现,作为社会基石的农村社会却呈现出另一番风貌,衰落与崩溃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总体映象。主要表现在经济衰败与社会秩序崩坏两大方面。个中原因,《东方杂志》所载相关文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教、天灾人祸等方面着重探讨。同时,随着对农村价值的重新认识,以《东方杂志》为舞台的作者群从经济、政府管理、科教、救灾以及农村政治生活等领域广泛探讨应对农村危机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羊楼洞茶业起于唐,盛于宋,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之后逐步衰落。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为茶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全面饮茶之风的兴起,茶叶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加之宗教的影响,羊楼洞茶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茶区扩大、名茶发展、茶政变迁、贸易兴起、出口扩张5个方面;但是随着政局动荡、外茶冲击、自身墨守陈规以及竞争上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落,主要表现在茶号衰落、茶园面积和贸易量下滑2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4月15日,中国上海出版了一份茶叶刊物——《茶报》,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本茶叶刊物。《茶报》名称是"报",其实应该是杂志。杂志(Magazine)是指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而《茶报》在封面上就清晰地标明第一卷第一期;同时,《茶报》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茶叶发展的历史上,1886年是一个分界点,此前,作为世界上栽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叶一直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着垄断地位.以1610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国运茶回欧洲销售为标记,茶叶最早是被视为东方神奇的仙草而被西方接受的,茶叶作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先是在皇室贵族中作为时尚饮品而被推广,1650年前后,英国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5英镑,而一镑茶叶就价值10英镑,1886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为13.4万吨,几乎占据了全球茶叶贸易总量的80%以上的绝对份额.  相似文献   

10.
(一) 从十五世纪末开始,由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见《共产党宣言》)。在这以后的两百多年里,在残酷的殖民掠夺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成为西欧一些国家最初的搜求掠夺对象的,还是珍宝和东方的奢侈品(如香料、丝绸)。到了十七世纪,也还是以香料为贸易的中心,十八世纪,则以砂糖和烟草为大宗,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花也开始流入西欧市场。限于当时  相似文献   

1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0,(2):118-127
茶叶是清代中英贸易的核心商品。18世纪50年代起,英国成为中国茶叶最大输出国。茶叶贸易为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额利益,也是清朝政府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现实基础。清朝对茶叶武器的认知来源于古代的以茶治边政策,只不过运用对象从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转移到对待西方来华贸易国家。清朝对俄罗斯、安延集都使用过茶叶武器,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则不过是增加了一次实践罢了。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思想具有多层次性,即英国绝对需茶、以茶可制英国及以茶制英方式。但对英国使用以茶制之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高估了茶叶武器的作用,低估了英国的侵略野心以及道光皇帝经常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12.
郭旭 《农业考古》2020,(2):89-94
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茶叶出产地域,汉口为晚清重要茶港,1889年到1907间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对两湖茶业发展着力尤多。张之洞关于近代茶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其在传统框架内对茶叶种植和加工的改良,还是对新时代、新贸易环境的因应,抑或是直接参与涉外茶务及其茶政实践,都体现了一位封疆大吏在变动时代的思考与探索,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珍珍 《农业考古》2020,(2):128-132
历史上,川藏间与滇藏间都维持着长久的茶叶贸易。目前,学术界也多关注于此。但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滇茶也被销往四川,川滇间的茶叶贸易同样十分繁盛。这主要得益于滇茶的独特品质和四川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云南大商号与马帮在川滇茶叶贸易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广东茶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一口通商”时期到“五口通商”时期,广东茶商精于商、勤于作,为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探讨了清后期广东茶商的发展阶段及其经营方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方超 《农业考古》2020,(2):133-141
茶叶贸易作为徽州商人主要的经营活动,对明清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歙县茶商的经营网络更是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亦有涉及。本文所利用的《薛坑口茶行屋业本末》为歙县茶商毕体仁所撰,其内容记载了毕氏家族自道光十五年(1835)创建茶行,历经咸同战火至光绪时茶叶生意衰落的历史,同时涉及撰者的生平经历、家族析产等事。透过毕氏家族的茶叶生意与经营结构的变化过程,我们得以窥见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小资本茶商的经营状况,并深化对徽州茶叶经济及茶商群体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6.
蒙自、思茅、腾越的开关和红河水路的开通为云南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制度条件,传统的A然经济体系正逐步走向瓦解,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放大,云南逐渐被纳入全球市场体系之中。铜、锡、鸦片、棉纱、棉布、食盐、茶叶、粮食、生丝、百货构成大宗流通商品,以1901年为基期,可以估算出晚清云南商品流通总量约为1746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17.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有四种批评模式: 类型学批评、传统社会学批评、叙事学批评以及文化学批评。每种批评模式都体现出一定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文化精神。晚清谴责小说的批评视角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时走向。  相似文献   

18.
18 74 - 1883年 ,《万国公报》登载了大量宣传禁烟的文章。这些宣传反映了晚清来华传教士意识到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但必须指出的是 ,这种宣传是服务于他们用基督教征服中国的最终目的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以农立国,农业攸关正供,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中外通商的近世变局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格局,使传统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因应变局,晚清朝野上下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对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并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农学的传播。而承担这一任务的载体,即是晚清所设立的商部、农工商部以及各省所设立的商务局。  相似文献   

20.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