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1993年转染技术首次在弓形虫中成功报道以来,顶复门原虫的转染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弓形虫、疟原虫和住肉孢子虫等实现了稳定转染,而且在体外细胞上生长效率较低的柔嫩艾美耳球虫也相继实现了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顶复门原虫转染技术的日渐成熟及其在顶复门原虫研究中的应用,为顶复门原虫基因功能和免疫学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有力工具。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转染技术及其在顶复门原虫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耐药性分子机理、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免疫学等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由原虫引起的弓形虫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寄生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意义。猪、绵羊和山羊中的弓形虫感染比在牛中更常见。本文对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进行简单陈述。  相似文献   

3.
1弓形虫病 狐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原虫病。本病流行甚广,给人、畜及毛皮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性疾病,能寄生在多种动物体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5.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同时也是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主要以高热、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文章以山东新泰市养殖场为例,分析了猪弓形虫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对实验室诊断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还介绍了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犬的弓形虫非常常见。弓形虫病不但对宠物危害多多,而且是小动物主要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弓形虫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40多种)共患的寄生原虫病,是一种能引起人和多种温血脊椎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宿主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对宿主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作为寄生原虫之一,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温血动物。弓形虫疫苗一直被认为是防治弓形虫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基于虫体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研究较为广泛[1-3]。本文主要就弓形虫基因缺失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作为疫苗候选的弱毒虫株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做简要介绍,以期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弓形虫疫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诗 《北京农业》2004,(8):28-29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本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原虫病,几乎流行于全世界.全世界仅有1个种、1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9.
正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感染动物和人类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原虫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气短、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眼内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同时伴随便秘、颗粒状粪便和黏液。猪弓形体病对养猪业威胁较大,生产中应注意防治,现将其诊断和治疗介绍如下。一、病原体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虫病或弓形虫病。弓形虫在发育过程中共有滋养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家兔主要传染性疾病--弓形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病 刚地弓形虫是寄生于人类和许多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可侵犯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最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虫体,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弓形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猫是终端宿主,有200多种动物可患该病,已呈全球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拥志  王爱华  利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58-3560,3664
红细胞免疫是临床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红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功能、影响因素及近年来对红细胞免疫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天然免疫研究升温,成了现代免疫学研究前沿,红细胞天然免疫研究又掀起了新的高潮。红细胞具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它们具有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还参与机体免疫的调控。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技术的不断改进,免疫复合物疾病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红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调控作用,以及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CR1)在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中的作用机理,阐明红细胞CR1数量与活性的改变对免疫复合物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牛伪狂犬病研究进展及免疫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牛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现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状况、疾病诊断和免疫学成果,并对免疫学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世界性分布、寄主范围很广的植物病毒,可引起许多重要的园艺植物和农作物的严重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高效的病毒鉴定或检测技术是防治病毒病害的关键基础之一。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鉴定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生物学技术、电镜技术、血清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测方法上的特点、发展应用方向等。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性别鉴定是人们实现性别控制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研究工具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性别鉴定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目前应用较多、重复性较好的性别鉴定方法主要有细胞遗传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就哺乳动物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以期能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迪  刘迪  刘林  王众  郑宁  郑业鲁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104-1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ASFV)引起的猪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年龄段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由于ASFV本身的复杂性及对毒力因子和相关保护基因的了解不足,暂无有效疫苗和针对性药物。自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ASF给我国养猪业绿色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对ASF的成功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可靠的实验室诊断、猪群疫情的隔离扑杀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两方面综述了当前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温扩增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吸附反应、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免疫印迹等,以期为不同条件下非洲猪瘟诊断提供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感染和李氏溶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病能引起绵羊、人和其他很多动物疾病,在免疫学检测上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胞内菌感染的分子机制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型。但由于当前血清学试验上的非特异性和非敏感性,使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存在困难。在所有致病性的李斯特杆菌中,李斯特溶血素是主要致病因子,现已经有用其做诊断抗原的报道。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及李氏溶血素的最新进展,对研究李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immunology is a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that examin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ariation in immune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evolution and of ecology. Millions of invertebrate species rely solely on innate immunity, compared with only 45,000 vertebrate species that rely additionally on an acquired immune system. Despite this difference in diversity, most studies of ecological immunology focus on vertebrates. Here 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derived largely from the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invertebrate innate immunity. Using this empirical base, we pose general questions in areas that are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mmunology.  相似文献   

19.
miRNAs分子是除了激素之外对乳腺发育以及乳腺免疫功能进行调控的重要分子,综述了miRNAs在乳腺发育以及乳腺免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Oil emulsion inactivated vaccine was prepared by susceptible embryos, with different strains of AEV. Four groups of normal chickens of 2 - 7 days of age were given injections for immunization, respectively. Another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This study was expected to evaluate the immunological effect and discuss the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by means of five different experiments, i.e. the agar-gel precipitin test,the isolation of lymphokine, th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blood serum IgG, embryo-susceptibility test, an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oil emulsion inactivated vacci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chickens were normal when inoculated with AE strong virus after immunity at 4 and 37 weeks.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is that the humoral immun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celluar immunity exists, but it is not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sistance to A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