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优势血清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从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鸭场患有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中分离鉴定出的77株鸭疫里氏杆菌,用标准定型血清作凝集试验,鉴定出:RAⅠ型33株,RAⅡ型33株,二者共占总分离茵数的85.7%,而未定型茵11株,占14.3%。结果表明:RA的优势血清型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变化:1998年以前为单一的RAⅠ型:1999~2000年以RAⅠ为主,占总分离茵数的51.9%;2001年以RAⅡ型占绝对优势,占总分离菌数的89.5%;而到了2002年,未定型的菌株数增加到了33.3%。同时也证明:该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为RAⅠ、Ⅱ型。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n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Ⅰ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本研究对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其中血清1型、2型、10型和15型菌株依次为9株、25株、1株和1株,未定血清型菌株10株;RA分离株普遍对林可霉素、多粘菌素和诺氟沙星耐药,表明RA分离株对临床常用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受;易感鸭的动物回归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原始病例,且可从死亡雏鸭中分离到同源菌株。该研究结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选用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贵州三穗地区某鸭场临床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得到6株病原菌,经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RA。对6株RA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中有4株为血清2型,其余2株血清型未定;所有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将血清2型RA菌株以9×107cfu/m L剂量经肌肉注射后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病死鸭表现典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结果表明,贵州三穗地区主要流行血清2型RA,且对多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且致病性强,应加强对血清2型RA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从成都地区出现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剖检变化的病例中分离得到17株细菌,经过病料触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并进一步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有10个分离菌株与1型RA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其余7株未定型。  相似文献   

7.
苏中地区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学调查及多价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玻板凝集试验,对72株鸭疫里氏杆菌(RA)分离株血清型进行了鉴定,血清1、2、3、7和10型分别为11、28、10、7和4株,12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选择其中3种优势血清型菌株,制成了三价油乳剂灭活苗,并进行了田间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鸭疫里氏杆菌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昆明、山东青岛死亡率高的鸭场的病死鸭中各分离到一株细菌,分别命名为YB080510株和YB080512株.细菌鉴定和血清定型结果表明:YB080510株、YB080512株分别为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为国内目前主要流行型菌株,与其他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9.2% ~ 100%;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两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均为强致病菌,活菌量为1×109 CFU的YB080510株、2×108 CFU的YB080512株均可使1月龄健康樱桃谷鸭全部致死.以此YB080510株、YB08051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制备二价灭活疫苗,每型菌含量为9×109CFU/mL,将此疫苗用5日龄樱桃谷鸭分别进行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安全、有效,攻毒保护率可达90% ~ 100%(9/10 ~ 10/10).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不同血清型广西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广西部分地区9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疑似鸭疫里氏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染色性及生化反应特性等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A)。RA血清型分型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中有7株(GX1、GX2、GX3、GX4、GX5、GX6、GX8)属血清型Ⅰ型;另2株(GX7、GX9)与GX1株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凝集反应,GX7、GX9株制备的阳性血清也无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2株菌既非Ⅰ型又不属同型的RA。经致病性试验,GX1株具很强的致病力,能使北京鸭和本地麻鸭发病死亡,GX7和GX9株仅能使北京鸭发病死亡,而不致本地麻鸭发病。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不同血清型的RA,而且有的菌株致病性很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菌(RA)对SPF鸭的致病性,本实验室从不同省份疑似RA感染鸭场分离到4株细菌,经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确定为RA。药敏试验表明这4个分离株对嗯诺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相对敏感,但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耐药。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显示,4个RA分离株的ompA基因全长均为1 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为89%~100%。将5×108cfu的HLG1分离株经颈部皮下接种SPF鸭,病死SPF鸭的心、肝、脾、肺、脑和肾具有典型的病变。RA的分离鉴定技术为SPF鸭群RA的检测和监测以及为培育和净化SPF鸭作为RA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究中的实验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菌铁依赖抑制子(RaDtxR)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从已鉴定为2型鸭疫里默氏菌RA-FJ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胶回收PCR扩增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RaDtxR基因编码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全基因长度为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所编码的蛋白大小为24.82 ku,理论等电点为5.69,不稳定系数为38.45,属于稳定蛋白质类.将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RaDtxR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其与鸭疫里默氏菌疫苗株RA-CH-1株(GenBank登录号:CP00378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与其他4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8%,仅在186位处存在无义突变.利用该基因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鉴定的鸭大肠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均未扩增到条带,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鉴定的1型、2型、3型、11型和13型鸭疫里默氏菌均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表明RaDtxR基因可作为鸭疫里默氏菌鉴别诊断的靶基因.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到鸭疫里默氏菌RaDtxR基因,为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芪多糖佐剂对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疫苗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武汉分离株为菌种,经复苏、增菌、浓缩、灭活后与黄芪多糖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试验鸭在5日龄时按最佳免疫剂量(0.3 mL/只)注射疫苗,免疫后第3、7、10、14、21天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90%、100%、100%、90%,免疫后第3天即能用琼脂扩散法在血清中检测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至免疫后第10天达高峰(P<0.01)。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抗原基因,筛选毒力较强的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提取其基因组,分别用Sau3A I酶切法和shotgun法对基因组进行处理后,选取1.5~3 kb的DNA片段,与PUC118载体连接后电转化JM109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构建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两种方法得到的库容量分别为40 000和50 000左右,随机挑选阳性克隆鉴定表明有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说明建库成功。该文库的成功构建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新的抗原基因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严重危害鸭健康的细菌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四季多发、传播途径广泛、其致病菌可在养殖场长期存在、经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等特征。临床上,疫苗免疫是防控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鸭疫里默氏菌疫苗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多价苗、联苗、菌体成分疫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点。近年来,根据当地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筛选当前流行血清型毒力较强的菌株研制灭活疫苗之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生质体结合的联苗和菌体成分疫苗。本文综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的研究、应用及应用效果和前景,同时讨论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三个血清型的菌株,分别是JYL-1、JYL-2、JYL-7,用两种佐剂,分别是蜂胶和油乳剂共制备了两种多价菌苗,即JYL-1、JYL-2、JYL-7(1、2、7三个血清型)三个RA血清型混合多价蜂胶苗和油乳剂苗。试验结果表明。蜂胶复合佐剂多价苗具有产生免疫保护速度快,免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接种后第3天即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第120天时仍具有完全保护力;油乳剂多价苗产生保护力的速度较慢,接种后第10天时开始表现出部分免疫保护,其完全保护力也可持续到接种后第120天。免疫后13d时,免疫保护率可达90%左右。免疫后16d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d时,两种多价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均可达到100%,免疫后150~180d时,免疫保护率可达800左右。统计学分析证明,菌苗的安全性良好。用3个免疫剂量的菌苗所做的安全试验表明无明显不良反应,菌苗在4℃保存一年,18~22℃室温保存4个月不影响菌苗的免疫效力。田间试验表明,用菌苗免疫鸭群后,可有效地使鸭群抵抗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Classical phenotypic characterisation and numeric analysis of whole-cell fatty acid patterns of twenty-one type strains of hitherto reported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serovars revealed that the type strain of serovar 20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pecies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sensu stricto and, therefore, it has to be excluded as a representativ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serotype strain.  相似文献   

20.
以1型鸭疫里氏杆菌(RA)全基因组保守区域ompA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A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原核表达的重组ompA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物,以方阵滴定法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与普通的微量凝集试验相比较,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凝集试验约16倍~128倍。与鸭源大肠埃希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链球菌、鸭源呼肠病毒、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感染鸭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了雏鸭免疫RA灭活油乳剂疫苗之后血清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