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的普洱茶为样本,按照国家标准,对普洱茶水分、灰分、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糖等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区普洱茶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水分、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产地普洱熟茶的水分、茶多酚、茶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产地生产的普洱熟茶和生茶的水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灰分、茶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产地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加工工艺的差别使其主要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同一产地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普洱茶主要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地区代表性普洱生茶和熟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评价其汤色和滋味,采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和测色仪等,分析比较生茶和熟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以及色泽的差异,利用相关性研究分析与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色泽、滋味相关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除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和茶黄素外,生茶和熟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20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茶和熟茶的色差差异明显,生茶a*值和b*值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熟茶;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生茶汤色与可溶性总糖显著正相关,熟茶汤色与茶多酚显著正相关;生茶滋味与没食子酸显著负相关,熟茶滋味与绿原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为今后普洱茶的深加工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分别对8个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茶样进行感官评审,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果】生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陈化程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品牌茶叶,随着茶叶存放时间延长,生茶和熟茶的茶多酚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年份的生茶、熟茶茶多酚含量也有明显差异,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是熟茶的2.8~5.4倍。【结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在香气、滋味、汤色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年份越久其茶多酚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茶多酚含量,为今后普洱茶的深加工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分别对8个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生茶和熟茶)茶样进行感官评审,并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果]生茶和熟茶的感官品质、陈化程度均有明显的变化;同一品牌茶叶,随着茶叶存放时间延长,生茶和熟茶的茶多酚含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同年份的生茶、熟茶茶多酚含量也有明显差异,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是熟茶的2.8~5.4倍.[结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在香气、滋味、汤色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年份越久其茶多酚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 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普洱茶氟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选自云南3个主要茶区的14种普洱茶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的氟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茶叶等级不同,氟含量也不同,优质茶叶的氟含量比低质茶叶低;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云南普洱茶(熟茶和生茶)的氟含量也不同,以生茶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的普洱茶氟含量不同,紧压茶的氟含量低于散茶。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砖茶中FAl等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全国茶叶主产区砖茶中F、Al、Ca、Mg、Cu、Zn、Fe、Mn等主要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内蒙、甘肃、新疆、青海、四川等习惯饮用砖茶的地区收集了33份茶叶主产区砖茶样品,用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其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同时用ICP-AES测定了砖茶中Al、Ca、Mg、Cu、Zn、Fe、Mn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并探讨了砖茶中F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3份砖茶的F含量均值为431.92mg·kg^-1,Al、Ca、Mg、Cu、Zn、Fe、Mn含量分别是2237.88、6126.36、2163.01、19.00、29.73、633.88、1075.70mg·kg^-1;不同产地砖茶氟含量的差异比较明显,其中氟含量最低为74.1mg·kg^-1出现在云南省,最高为991.2mg·kg^-1出现在四川省;不同品种的砖茶氟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沱茶氟最低,其后依次为普洱茶、饼茶、茯砖、米砖、黑砖、青砖,最高的为康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砖茶中F与Al、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Zn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砖茶中的这些元素可能会影响氟中毒病情。  相似文献   

9.
梁斯雅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42-143,146
[目的]分析六堡茶的主要理化指标成分,并与其他茶类比较,探索六堡茶的品质特征和地方特色。[方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干态)等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茯砖茶、普洱茶(熟茶)国标中的技术要求限量等进行比较。[结果]采集茶样中的总灰分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的最高限量值接近,比六堡茶国标中的最高限量值低31.4%,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水平比国标中绿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18.4%,比红茶(大叶)和其他类别的紧压茶(花砖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出33.0%、93.7%,结合水分与茶梗的特点,得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六堡茶独特的滋味和风味。[结论]应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的特色特点,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茶多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茶样的茶多酚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茶多酚含量都明显减少.经HPEF处理后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趋于减少和自然陈化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减少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12.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改善普洱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后发酵茶叶总类,包括普洱茶、六堡茶、康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等。茶叶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香气成分的检测分析对于黑茶品质的评价非常重要。目前黑茶香气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等技术。本文对近5年黑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分析技术进行梳理,追踪了普洱茶、茯砖茶、青砖茶、六堡茶、康砖茶等5种黑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为黑茶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外形、年份六堡茶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比较六堡茶、黑茶茶粉和普洱(熟茶)茶粉对高脂血症Wistar大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六堡茶、普洱(熟茶)茶粉和黑茶茶粉[低、中、高剂量组,即0.5,1.0,2.0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0d后采血牺牲,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摘取大鼠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六堡茶能够显著降低试验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P<0.05),普洱(熟茶)茶粉、黑茶茶粉对于控制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效果不明显(P>0.05);普洱(熟茶)茶粉能够显著提高肝组织细胞中GSH Px酶和SOD酶活力,且能够降低MDA含量(P<0.05)。六堡茶调节血脂水平功效显著优于黑茶茶粉及普洱(熟茶)茶粉,而普洱(熟茶)茶粉抗氧化能力显著好于六堡茶及黑茶茶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洱茶生、熟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抑肥降脂作用。【方法】造模营养性肥胖试验大鼠,通过喂饲普洱生、熟茶配方饲料,分析普洱生、熟茶摄取对肥胖型大鼠体重、脂肪、血清、肝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肥胖模型组比较,普洱生茶和熟茶均对肥胖大鼠体重增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鼠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TG、TC、LDL-C等指标均低于肥胖模型组,而HDL-C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普洱茶生、熟茶均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抑肥降脂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各项肥胖指标,其综合作用效果顺序为7年普洱熟茶7年普洱生茶2年普洱生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2014年、2012年及1984年3个不同年份生产的安化茯砖茶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茯砖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GC-MS测定,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对不同年份安化茯砖茶的典型香气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个不同年份的茯砖茶共有44个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醇类7个、醛类10个、酮类7个、酸1个、酯类4个、烷烃11个及其他类4个,主要以醇类、醛类、酮类和烷烃类为主;不同年份的茯砖茶香气物质差异较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醇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烷烃类和醛类物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有典型木香的1984年产茯砖茶,其醇类物质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茶,尤其是α-雪松醇、α-萜品醇,以及烷烃类的α-雪松烯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份茶。  相似文献   

20.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