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青菜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青菜的叶面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倍国标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倍国标处理的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照的地上部分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5倍国标和1倍国标处理显著高于1.5倍国标和2倍国标处理。(2)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下,青菜维生素C含量有一定的下降,但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青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显著高于复合污染处理组,0.5倍国标处理显著高于1.5倍国标处理。(4)青菜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土壤酶驱动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和控制生态系统的功能。本研究以生长年限为10、20年和30年的柑橘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柑橘林龄的延长和土壤深度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柑橘林龄的延长,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10年和20年样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大于30年的样地;而0~20 cm土层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逐渐提高,20年时达到最大值,其后又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3个林龄的柑橘林中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都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过氧化酶氢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微生物量之间都无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土壤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较大的载荷,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脲酶和转化酶活性能够做为柑橘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不同比例混施对玉米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有机肥则主要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不同处理下,A3B2C的处理比其他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高。化肥和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不同比例混施能明显增强脲酶的活性。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尤为显著。化肥和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不同比例混施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且以A2B3C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王娟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2-64,68
对兰州市安宁区蔬菜保护地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辣椒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辣椒生长初期(4月)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转化酶活性在0~20、60~80cm土层中为辣椒生长中前期(5月)显著高于其他各生育期.而在其他土层中均以辣椒牛长末期(7月)活件较高;脲酶活性在辣椒生长中前期(5月)和末期(7月)较高且州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在20~100 cm土层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O~40 cm 土层辣椒生长初期(4月)较高,在40~100 cm土层以辣椒生长中前期(5月)较高;此外,茄子地和黄瓜地表层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辣椒地.而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以茄子三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对新疆南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耕种后的棉田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及转化酶活性都远高于未耕种荒地,连作棉田耕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长先增加后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土壤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外,其它4种酶活性都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趋势,且土壤酶活性0~40 cm层均显著高于40~60 cm.  相似文献   

8.
王蕾  孙玉荣  于钊  杨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36-12038
以盐池县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未围封和围封不同年限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加;随着土壤脲酶活性的增加,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随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增加;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微生物总量相关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对新疆南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耕种后的棉田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及转化酶活性都远高于未耕种荒地,连作棉田耕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长先增加后而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土壤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外,其它4种酶活性都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趋势,且土壤酶活性O~40cm层均显著高于40~60cm.  相似文献   

10.
水分作为湿地主要环境因素,对湿地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以位于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对象,选择3种水分梯度:常年积水区(A区)、季节性积水区(B区)和常年干燥区(C区),测定湿地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并通过PLFA方法测定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以期探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水分及土壤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过氧化氢酶外,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在不同水分梯度有明显变化趋势,大致呈现随着水分降低而减少,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的趋势;蔗糖酶对水分变化最为敏感,C区活性显著高于A区、B区(P0.05);蛋白酶在表层0~20cm呈现A区C区B区的趋势,20~40cm呈现A区B区C区的趋势。微生物总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含量均表现出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随着水分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水分梯度差异显著(P0.05)。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西南紫色土地区冬春茬甘蓝露地栽培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甘蓝栽培的影响,以早熟耐抽薹的2个春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00%化肥(CK)、70%化肥+30%有机肥(T1)、50%化肥+50%有机肥(T2)及100%有机肥(T3)共4种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比处理,系统比较了增施有机肥对春甘蓝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甘蓝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同一甘蓝材料,根际土壤转化酶、β 葡萄糖苷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T3>T2>T1>CK,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处理T3、T2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T3、T2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CK,以T3含量最高,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T3处理的春甘蓝综合品质最高,T2与T1次之。同种施肥处理下,不同甘蓝品种间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品质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减少化肥投入、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西南紫色土地区的土壤质量,促进甘蓝综合品质的提高,研究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及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餐余蚓粪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白菜和西兰花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大棚试验,以单施化肥(CF)和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在等量养分条件下,餐余蚓粪(FVF)、猪粪蚓粪(PVF)、鸡粪有机肥(CMF)3种有机肥替代40%化肥(简称有机替代)对西兰花和白菜光合特性、抗氧化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CF)相比,餐余蚓粪部分替代化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白菜和西兰花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与品质,且对产量影响较大。与CF相比,FVF处理白菜和西兰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15.56%、11.80%和25.52%、18.74%,白菜产量增加了22.45%,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分别增加了220.26%和24.55%。研究表明,餐余蚓粪替代40%化肥可显著改善白菜和西兰花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其效果优于猪粪蚓粪和鸡粪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氨基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获前叶面喷施氨基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的生长及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基本不受氨基酸的影响;而生菜对氨基酸反应敏感,混合氨基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明显促进生菜的生长。叶面喷施氨基酸明显增加2种蔬菜叶片及叶柄硝酸盐含量;外源氨基酸降低2种蔬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片全氮含量。不结球白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达65.82%-84.8l%,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生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15.
氮素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蔬菜食用安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氮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提高甘蓝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处理与N1处理比较,可增产9.2%以上,特别是处理N3,N4,N6,N7分别增产23.7%,20.9%,13.9%,34.8%;外叶硝酸盐含量是内叶(可食部分)的3倍左右,外叶和内叶(可食部分)中硝酸盐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甘蓝结球可食部分可以生吃,外叶部分硝酸盐含量较高,只能熟食;施N为162 kg/hm2是甘蓝最佳施氮量,可食部分中氮吸收量远远高于外叶,处理N7可食部分氮累积量最高;处理N1,N2氮素施用量表现为亏缺,其他处理氮素施用量都表现为盈余,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的盈余量增多(处理N7除外);耕层土壤(0~20 cm)硝酸盐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各土层中硝酸盐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氮肥用量及添加剂对甘蓝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同一氮肥用量不同施肥时期及氮肥添加剂对甘蓝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的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氮肥用量(30kg/667m2),不同施用时期对甘蓝产量的影响不大;氮肥添加剂对甘蓝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添加剂对甘蓝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甘蓝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同一氮肥用量,不同施肥时期对甘蓝硝酸盐含量基本没有影响;氮肥添加剂能明显降低甘蓝硝酸盐含量,不同添加剂对甘蓝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高产酶活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高产酶活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量及奶成分的影响。[方法]挑选出品种、胎次、体重、产奶量、泌乳期等生理状况基本相似的黑白花奶牛24头,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均一致的状况下,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水平上添加不同剂量的高产酶活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照组正常饲养,分别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各组的产奶量和奶成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泌乳量都有不同幅度地提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C组提高了26.34%、试验D组提高了20.53%。随着试验期的增加,各组泌乳量之间表现出差异显著性,在试验3期,试验C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试验C组与试验B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4期,试验C组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C组与试验B组差异也极显著(P<0.01)。随着各组泌乳量增加的数量不同,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对照组乳脂肪下降3.16%,乳蛋白增加1.41%;试验C组乳脂肪下降3.21%,乳蛋白增加1.40%,与对照组处于同一水平;而试验D组乳脂肪提高0.68%,乳蛋白提高2.04%,增加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结论]高产酶活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提高泌乳牛的产奶量,并且不同的添加剂量对泌乳量的提高数量不同。在提高泌乳量的同时,减少乳脂率降低的百分点,提高乳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模糊数学在豆浆感官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不同脱腥处理的豆浆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5种脱腥方法中,热水浸泡法对豆浆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微波灭酶法、干热灭酶法、碱水浸泡法,盐水浸泡最差。采用热水浸泡法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有效而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阐明钾对镉污染土壤上大白菜的品质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 种镉污染土壤不同钾肥用量对大白菜生长、生理特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地上部及地下部鲜重在低镉胁迫下分别下降2.6%和19.8%,在高镉胁迫下分别下降7.1%和45.5%;低镉胁迫下,土壤增施钾肥后大白菜地上部鲜重提高0.3%~34.0%,地下部鲜重降低1.2%~7.4%;高镉胁迫下,增施钾肥后大白菜地上部鲜重无明显变化,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41.8%~87.3%。低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略有升高,增施钾肥后,叶绿素a 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b 含量变化不大;高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各含量明显降低,增施钾肥后,叶绿素各含量变化不大。低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CAT、SOD、POD)活性增强,高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2 种镉污染土壤增施钾肥各种酶活性呈增强趋势。镉污染土壤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叶片中维生素C、还原糖的含量,并促进游离氨基酸转化为粗蛋白。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重金属镉、砷含量显著升高,铅、铬、汞含量均有效降低。结果表明,镉污染土壤上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品质,特别是降低大白菜叶片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低镉胁迫下最佳施钾浓度为200~400mg·kg-1,高镉胁迫下最佳施钾浓度为400~600 mg·kg-1。  相似文献   

20.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第1组为添加胡麻组,胡麻的添加量为750g/d、头:第2组为添加棉籽组,棉籽的添加量为1000g/a、头;第3组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油料,进行了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期共50d,其中预试期为15d,正试期为35d。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胡麻籽与棉籽分别提高4%FCM产奶量3.7%和3.5%,但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胡麻籽与棉籽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乳脂率,胡麻组提高6.4%,棉籽组提高1.7%,但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胡麻组与棉籽组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1.9%和6.4%,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率两个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下降了0.8%,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干物质胡麻组高于对照组,棉籽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