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肌内和皮下脂肪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脂质差异沉积的关系,并从miRNAs角度阐述PPARγ基因差异表达的机制。[方法]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聚脂能力;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在肌内脂肪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向PPARγ的miRNAs,利用qRT-PCR检测候选miRNAs在肌内脂肪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候选miRNAs与PPARγ的靶向性。[结果]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聚脂能力显著高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在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得知miR-130a、miR-130b、miR-128、miR-301、miR-27a和miR-27b可以靶向PPARγ,其中miR-27a与miR-27b在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在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量(P0.05);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miR-27b可以显著抑制PPARγ的荧光活性。[结论]在体外,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相比,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具有更强的分化能力。miR-27b在两种脂肪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可导致靶基因PPARγ的差异表达,进而引起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猪肌内脂肪细胞与皮下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通过改进的胶原酶消化法,分别从猪(大×长二元杂)皮下脂肪组织和背最长肌肌肉组织中分离脂肪前体细胞,用850 nmol•L-1胰岛素和50 nmol•L-1地塞米松诱导细胞分化,采用油红O提取法测定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聚酯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调控因子基因(PPARγ、C/EBP β与SREBP-1)、脂肪合成酶相关基因(GPDH、ACC和SCD-1)、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LPL、FAT与AP2)以及肌肉旁分泌因子受体基因(ACVR2B、IL-6R和IGF-1R)的表达模式。【结果】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后聚酯的速度快于皮下脂肪前体细胞。与此相似,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中PPARγ、SREBP-1、SCD-1、LPL、AP2和FAT的mRNA表达在分化后期均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细胞。肌肉旁分泌因子受体基因ACVR2B、IGF-IR和IL-6R mRNA在皮下脂肪前体细胞随分化程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但肌内脂肪前体细胞ACVR2B却在诱导后不断上调。【结论】建立了猪肌内和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的原代培养模型,发现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比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具有更强的分化聚酯能力。从在体情况下肌内脂肪的沉积量少,沉积时间晚等现象可以推测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有可能受到肌肉旁分泌因子的局部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FSP27基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在军牧一号白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siRNA-717沉默FSP27.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使用油红O染色试验检测,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结果表明:猪脂肪细胞中转染 siRNA-FSP27后,PCNA,cyclin D2和 cyclin E2的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2、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油红O检测结果显示脂滴显著降低;Bax和p53的相对mRNA水平显著降低,Bcl2显著升高.表明FSP27在体外培养的猪脂肪细胞中抑制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猪FSTL1基因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探究FSTL1基因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构建FSTL1基因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干扰FSTL1基因并诱导其分化,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调节基因的m RNA表达量。【结果】成功克隆得到猪FSTL1基因c 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全长924 bp,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F021281。成功构建猪FSTL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DNA3.1-FSTL1和RNAi载体pSilencer4.1-491以及pSilencer4.1-530。过表达FSTL1基因促进了猪前体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生成,干扰FSTL1基因抑制了猪前体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生成。FSTL1在猪前体脂肪细胞中使PPARγ2和AP2基因表达分别上调了73%和113%,使LPL、 Adiponectin和FASN等基因表达分别下调了44%、79%和16%。【结论】FSTL1基因通过上调PPARγ2和AP2基因,下调LPL、Adiponectin及FASN基因的表达,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提高猪前体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旨在建立‘马身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讨其分化过程中脂质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对8日龄仔猪的颈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采样,用Ⅰ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出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传代和诱导分化;在此过程中观察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采用qRTPCR法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PPARγ、LPL、FABP4、FABP3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ATGL与HSL的m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细胞形态呈不规则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诱导15d后在细胞内有大脂滴融合,经油红O染色呈红色;PPARγ、LPL、FABP4、FABP3和HSL基因在诱导2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 0.01),随后降低,到诱导10d时表达量与0d时基本无差异(P0.05)。ATGL基因表达量在诱导2d时与对照组0d相比无差异(P0.05),诱导4d后极显著降低(P 0.01),诱导8d时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新淮猪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为试验材料,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3(NCOA3)启动子甲基化对其在肌内与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NCOA3在肌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构建NCOA3启动子缺失报告载体,并采用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启动子区域活性。预测NCOA3启动子区Cp G岛,利用亚硫酸氢盐法(BSP)检测2种脂肪组织NCOA3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水平,并通过甲基转移酶处理,以检测甲基化对NCOA3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NCOA3 mRNA在肌内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皮下脂肪组织(P0.01),其中-150~-3 bp区域启动子活性最高,Cp G岛位于-930~-699 bp,且其整体甲基化水平在肌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90.0%,83.5%,但-904位点CG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P0.05)。经甲基转移酶处理p LUC-1057(包含Cp G岛)载体荧光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NCOA3基因在肌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组织存在着表达差异,-904位点CG甲基化水平对肌内与皮下脂肪组织表达差异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分析脂肪自分泌因子Chemerin在牛肌内成熟脂肪细胞脂解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牛肌内成熟脂肪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与抽提法检测成熟脂肪细胞脂解过程中脂肪含量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释放量;采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脂解关键基因PPARα、LPL与H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牛肌内成熟脂肪细胞脂解过程中,细胞中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hemerin处理牛肌内成熟脂肪细胞后,细胞内脂肪含量减少,成熟脂肪细胞快速脂解为去分化的前体脂肪细胞,细胞中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释放量增加。脂解关键基因PPARα、LPL与H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Chemerin通过上调脂肪细胞脂解关键基因表达,促进了牛肌内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进而可降低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
李芳琼  刘海峰  朱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81-9283,93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了猪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3种不同分化培养液对猪前脂肪细胞进行了诱导分化,借助油红O染色提取法比较了不同分化培养液对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并运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分化培养液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结果]细胞内脂肪聚积以含罗格列酮的MⅡ最快,不含罗格列酮的MⅠ最慢。罗格列酮可极显著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P〈0.01),而对PPARα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血清对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而对PPARα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下调作用(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极大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继而增进细胞内脂肪沉积;血清中可能存在PPARγ基因的激活剂,同时存在PPARα基因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了猪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3种不同分化培养液对猪前脂肪细胞进行了诱导分化,借助油红O染色提取法比较了不同分化培养液对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并运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分化培养液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结果]细胞内脂肪聚积以含罗格列酮的MⅡ最快,不含罗格列酮的MⅠ最慢。罗格列酮可极显著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P〈0.01),而对PPARα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血清对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而对PPARα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下调作用(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极大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继而增进细胞内脂肪沉积;血清中可能存在PPARγ基因的激活剂,同时存在PPARα基因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探讨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cavity fluid,ABF)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揭示ABF对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GAPDH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BF对3T3-L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 000μg/mL的ABF明显降低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3T3-L1分化过程中加入1 000 μg/mL ABF可增加细胞的凋亡.表明一定浓度的AB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提示ABF能够抑制前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可能具有调控脂类代谢以及控制高脂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析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 rosea L.herb extract,RRLHE)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使用油红O染色法对红景天提取物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评估并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通过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来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红景天提取物能显著抑制3T3-L1细胞增殖和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另外,红景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红景天提取物明显抑制PPARγ、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红景天提取物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其影响机制与钝化PPARγ、C/EBP-αmRNA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离猪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通过荧光定量PCR明确KLF15基因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表达规律。随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KLF15-siRNA转染至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明确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变化及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能力。结果表明:KLF15基因mRNA表达量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分化24 h时mRNA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KLF15基因表达被抑制后,PPARγ、C/EBPα、AP2表达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脂滴明显减少、变小。研究结果提示,KLF15参与了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可影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脂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技术,分别研究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及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短链脂肪酸可提高PPARγ2和C/EBPα mRNA表达量(P<0.05),而长链脂肪酸上调PPARγ2、C/EBPα、FAS、SREBP-1c mRNA表达量(P<0.05),但脂肪酸对TGH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0.05);当P38MAPK抑制剂存在时,PPARγ2、FAS和SREBP-1c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C/EBPα和TGH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脂肪酸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PPARγ2增量表达从而促进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PARγ),并确定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后续研究该基因在猪支原体肺炎(MPS)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PPARγ基因,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及其推导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基因在18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小肠、肌肉和脂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广西巴马小型猪PPARγ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1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广西巴马小型猪PPARγ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的猪PPARγ基因(FJ436399.1)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100.0%;而与牛(NM_181024.2)、人类(NM_005037.5)、猕猴(NM_001032860.1)、鼠(NM_001308354.1)和鸿雁(KJ019822.1)的同源性分别为92.9%、91.8%、91.5%、90.5%和83.5%,表明PPARγ基因高度保守.PPARγ蛋白分子量为57380.91 Da,理论等电点(pI)为6.88,不稳定系数49.26,脂肪指数为88.21,亲水性平均水平为-0.293,为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是α-螺旋,占总数的39.09%.PPARγ基因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而在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极低.[结论]PPARγ基因在18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对香苏杂交猪脂肪沉积的影响,为后续进一步探究猪脂肪细胞内FABP1和FABP2基因对脂肪酸代谢的调控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集香苏杂交猪和柯乐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小肠、背最长肌及脂肪等组织样品提取总RNA,利用PCR克隆香苏杂交猪FABP1和FABP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ProtScale、SOPMA、SWISS-MODEL、PSORT Ⅱ Preadict及SignalP-5.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BP1和FABP2基因在香苏杂交猪和柯乐猪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香苏杂交猪FABP1和FABP2基因CDS序列分别为384和399 bp,分别编码127和132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4107.23和15217.34 Da,均为亲水性蛋白;其二、三级结构均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无信号肽剪切位点,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香苏杂交猪FABP1和FABP2氨基酸序列表现为与人类、牛、山羊的FABP1和FABP2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对应的相似性均在80.0%以上,除斑马鱼外,与其他参考物种的相似性也在74.0%以上,故推测FABP1和FABP2基因序列的保守性较高;STRING预测结果显示,与这2个蛋白可能互作的蛋白有FABP5、FABP7、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猪载脂蛋白A4(APOA4)、APOA1及脂酰辅酶A氧化酶1(ACOX1)等。FABP1和FABP2基因在香苏杂交猪和柯乐猪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在肝脏、小肠和脂肪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此外,FABP1和FABP2基因在香苏杂交猪肝脏和小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在柯乐猪对应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FABP1和FABP2基因在猪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在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代谢的相关组织(肝脏、小肠和脂肪)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对脂肪的合成代谢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和C/EBPα基因在3个品种不同月龄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PPARγ、C/EBPα在大白猪3-7月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的表达水平较高,心、脾、肺、肾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分别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肝、肺、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6、7月龄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江口萝卜猪心、脾、肺、肾、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最低,在皮下脂肪中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随月龄递增而上升,皮下脂肪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5、6、7月龄的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从江香猪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的表达量较低,在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PPARγ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较小,C/EBPα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其在小肠、皮下脂肪、背最长肌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和C/EBPα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肝、小肠、皮下脂肪中为高丰度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7月龄的表达水平较高,即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生长后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总体上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肝、肺、小肠、背最长肌中较高,心、脾、肾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品种间PPARγ、C/EBPα在相同月龄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总体上大白猪中肝、小肠、皮下脂肪中PPARγ和C/EBP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差异显著;肌内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持续上升,不同品种间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江口萝卜猪和从江香猪较高。不同品种猪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结论】猪PPARγ和C/EBPα基因在不同组织、时期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100μmol/L油酸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通过RNA-Seq技术对分化后48,96 h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分化48 h时相比,分化96 h时差异表达基因数增加3 519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随分化时间不同均发生变化,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也差异较大;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信号通路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分化48 h时,PPARγ的表达上调,信号通路成员PLIN2、CPT1β,SREBP1、FABP4上调,SCD表达下调;分化96 h时,PLIN2、SREBP1、CPT1β显著上调,PPARγ、SCD的表达显著下调,FABP4表达无显著变化。说明油酸对延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学及信号通路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水翁花提取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及其特点。[方法]用GAL4嵌合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DMC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用[3H]-2-脱氧葡萄糖摄取试验检测DMC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经DMC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DMC能以剂量依赖型的方式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并且提高脂肪细胞中一些PPARγ靶基因的表达量。[结论]DMC能通过激活PPARγ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0~6月龄及12月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模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月龄的增加,背最长肌和腰大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2月龄达最高(P<0.01),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而股二头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对于PPARγ基因来说,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4月龄达最高(P<0.01),然后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同月龄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表现有明显的差异。(3)湖羊不同肌肉部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则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变化基本相同,在生长发育期都是随着月龄的增加其IMF含量上升;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H-FABP基因在湖羊生长早期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PARγ基因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