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水培的方式,探究不同形态氮素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处理对甘蔗生长、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缺氮(CK)相比,添加铵态氮(A)、硝态氮(N)或铵态硝态氮(AN)能够显著提高甘蔗植株的株高和茎径(P<0.05),其中株高增高了大约3倍,茎径增粗2~3倍,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能促进甘蔗茎径变粗、鲜重增加以及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硝态氮为氮源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纵向生长;铵态氮和硝态氮共存时甘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伤流液强度大于单一氮源处理。添加吡虫啉促进了缺氮条件下甘蔗的生长;与对应的氮素处理组相比,吡虫啉和氮素共处理组甘蔗的鲜重均增加,其中A+IMI处理比A处理增加17.69%,N+IMI处理比N处理增加46.19%,AN+IMI处理比AN处理增加29.43%,在硝态氮存在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吡虫啉和硝态氮共存显著提高了甘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伤流液强度(P<0.05)。结果表明铵态氮和吡虫啉共施对甘蔗整体的生长最为有利,吡虫啉和硝态氮共施可促进甘蔗鲜重增加以及根系的生长。本研究为甘蔗氮肥施用以及吡虫啉和氮肥在甘蔗中的共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药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0~6月龄及12月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模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月龄的增加,背最长肌和腰大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2月龄达最高(P<0.01),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而股二头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对于PPARγ基因来说,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4月龄达最高(P<0.01),然后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同月龄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表现有明显的差异。(3)湖羊不同肌肉部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则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变化基本相同,在生长发育期都是随着月龄的增加其IMF含量上升;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H-FABP基因在湖羊生长早期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PARγ基因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初生、1、2、3、4、5、6月龄的湖羊公羔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研究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的模式基本一致,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4月龄以前,各部位肌内脂肪的沉积速度都比较慢,到5月龄时,各部位肌内脂肪含量都极显著增加(P<0.01),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6月龄时与5月龄相比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4~5月龄之间是湖羊羔羊肌内脂肪沉积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探讨一款用黑茶工艺、经冠突散囊菌发花的乌龙茶——金花香橼茶饮用3个月对小样本高脂血症人群糖脂代谢的临床改善效果。招募38名志愿者,试饮金花香橼茶3个月,通过检测和对比试饮前后的体成分(体重、体脂百分比等)、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脂四项)、肝脏超声、肠道菌群等,探讨金花香橼茶的健康功效。结果表明,试饮金花香橼茶3个月后,志愿者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等级、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脂肪肝严重程度减轻,肠道菌群均匀性和多样性增加,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等丰度升高,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丁酸蓖麻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丰度降低。提示金花香橼茶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可能通过增加产短链脂肪酸菌属的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糖脂代谢。本研究所得结果仍需更加严谨的长期试验进一步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 mmol/L NO3-,4、10 mmol/L NH4+)下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含量.[结果]叶片是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根和茎,施氮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积累规律.在3个浓度吡虫啉处理下,以NO3-为氮源培养的玉米,其根、茎、叶中吡虫啉的含量明显高于NH4+培养的玉米,以2.5 mg/L吡虫啉浓度处理为例,4 mmol/L NO3-处理根中吡虫啉含量为4 mmol/L NH4+处理的3.09倍、10 mmol/L NO3-处理为10 mmol/L NH4+处理的5.15倍,茎中分别为1.90、3.04倍,叶中分别为1.70、3.22倍.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TF叶/茎最高,4、10 mmol/L NO3-和4、10 mmol/L NH4+处理的TF叶/茎分别为7.54、5.07、4.19、4.13,表明在此添加浓度下吡虫啉更易从茎部转运到叶部.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TF叶/茎明显较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硝态氮更有利于吡虫啉向叶片中转运.[结论]吡虫啉在玉米幼苗中的积累量与添加量相关,培养液中吡虫啉添加浓度越高,其积累量越高.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量受氮素形态的影响,NO3-为氮源积累更多的吡虫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