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O型口蹄疫病毒OHM/02株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AsiaⅠ-KZ/03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对牛的毒力较强,传代后毒力稳定,OHM/02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7.5~108.25/0.2mL,AsiaⅠ-KZ/03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6.75~107.5/0.2mL之间,适合做检验用毒;同时该2株毒易感染乳鼠,适应BHK21细胞,对乳鼠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OHM/02株毒在107.0~109.0/0.2mL,AsiaⅠ-KZ/03株毒在107.0~108.5/0.2mL;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证实,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细胞毒灭活疫苗均达到3个以上的PD50。通过病毒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探索(转瓶培养和悬浮培养)、疫苗佐剂的研究、免疫持续期的监测和安全性等试验,成功研制了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  相似文献   

2.
采用PD50效检方法,对0304041-2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I型苗)进行不同攻毒剂量的PD50 检测.结果表明,分别用500 ID50 、1 000 ID50 、2 000 ID50 和4 000 ID50 的病毒进行攻毒,疫苗每头份分别含5.2、3.6、2.1和1.0个PD50 .该项试验的攻毒毒株ORMF8的ID50为10-7.0/2 mL,MID为10 -6.0 /2 mL.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已被OIE列为应具报的15种A类烈性病之首。近年来,多个国家频繁暴发口蹄疫疫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泉州市大规模对牛、羊注射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为了初步掌握该疫苗在我市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兰州地区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科学评价免疫质量以及合理制定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本研究应用液相阻断ELISA和O型正向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分别对目前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保护性抗体诱导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以B公司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抗体诱导能力最强,其他3个公司的疫苗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疫苗效检模型动物测毒及口蹄疫种毒冻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豚鼠作为口蹄疫疫苗效检模型动物检测口蹄疫病毒对模型动物的病原性.用体重400 g左右的豚鼠,将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效检攻毒毒株ORMF8经后肢蹠部皮内注射途径进行测毒.测毒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可引起豚鼠出现典型发病,并产生明显病变,ORMF8种毒对豚鼠的毒价可达105.5ID50/0.2 mL.将乳鼠中和试验用种毒OMⅡ按一定比例加入5%蔗糖脱脂牛奶稳定剂进行冷冻真空干燥试验,3次冻干试验结果表明,种毒冻干后病毒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偶蹄动物免疫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监测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滴度和合格率出现的差异,使兽医监测部门难以出具监测报告,镇动监所无法加强免疫,养殖户对疫苗质量和监测方法提出质疑。面对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疫苗带来的矛盾和困扰,笔者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的分析后发现,不同的偶蹄动物免疫相同的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后,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的血清型不同,导致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值3.8%。同时将O型正向间接血凝(HA)与液相阻断(LB-ELISA)进行比较,在414份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小于农业部标准的样品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大于或等于农业部标准有256份样品,相差61.8%。  相似文献   

7.
使用牛口蹄疫Asia I-O型双价灭活疫苗,对奶牛实施免疫.已经普遍应用到我区生产实践中.为了摸清此种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持续时间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成年奶牛口蹄疫亚洲I型-O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试验.  相似文献   

8.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PD50效检攻毒方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10 000 TCID50的OR/80株F13细胞毒或用10 000 LD50的OR/80株乳鼠组织毒(ORMF8),通过肌肉注射途径、蹄踵球部或趾间皮内注射途径接种O型口蹄疫抗体阴性架子猪进行攻毒试验,三种途径均不能使试验猪产生规律性发病.  相似文献   

9.
对口蹄疫O型OXH0312病毒株进行了牛体感染、乳鼠适应传代和细胞适应传代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对制备的细胞毒配制的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该毒株从细胞毒13代(BF13)起,病变时间趋于稳定,14代至17代是一个相对平台期,病变时间稳定在11 h之内;用乳鼠测定病毒毒价稳定在107.68/0.2 mL左右,传到21代时,效价开始下降。用15代、16代和17代病毒液制备3批疫苗进行PD50的测定,3批成品苗的PD50分别为3.80、4.20、3.00。说明该毒株具有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做为生产用后备种毒。  相似文献   

10.
牛O型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研究:A型毒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保藏的6株口蹄疫A型牛源强毒,适应乳鼠5代,转适BHK-21细胞单层10代,用弗氏安全佐剂制成疫苗免疫豚鼠。综合分析其对实验动物及制苗细胞的适应性,病毒感染性滴度、豚鼠抗强毒攻击的免疫原性、血清中和抗体应答的抗原广谱性表明,在6株毒中AF/72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病毒滴度高,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12.
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统一提供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效检攻毒用种毒ORMF8,在3个企业同时用架子猪进行测毒,分别测得猪的最小感染量(MID)和猪的半数感染量(ID 50).3家单位测得的MID和ID 50分别为10 -6.0 /2 mL,10 -8.2 /2 mL;10 -7.0 /2 mL,10 -7.0 /2 mL;10 -6.0 /2 mL,10 -7.5 /2 mL.将所有实验动物统计计算,MID约为10 -6.3 /2 mL,ID 50约为10 -7.6 /2 mL.从这些数据得出,该试验1 MID约为20 ID 50.  相似文献   

13.
《甘肃畜牧兽医》2013,(11):43-43
疫苗选择:口蹄疫牛、羊使用O型-亚洲I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或A型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猪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分别对120头35日龄仔猪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首次免疫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75日龄二免时,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表明两种疫苗各有其优缺点,对不同日龄段仔猪的免疫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蚀斑技术克隆纯化口蹄疫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BHK21细胞通过蚀斑试验克隆和再次克隆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AKT03毒株并对克隆前和第1次、第2次克隆的口蹄疫病毒毒株的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乳鼠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通过蚀斑试验成功克隆了牛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AKT03毒株,第1次克隆的毒株和第2次克隆的毒株TCID50和LD50效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7日农二师某团奶牛场在进行牛口蹄疫预防注射工作期间.对310头奶牛注射了“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其中有71头牛出现了应激过敏反应,并且有1头奶牛死亡。现将发病死亡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猪口蹄疫O型(OZK/93株)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45日龄猪200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两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15、30和90 d分别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猪口蹄疫O型(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组抗体合格率比较高,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比较低。结论:猪口蹄疫O型(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比猪口蹄疫O型(OZK/93株)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用实验室配制的口蹄疫油佐剂和leo佐剂A型弱毒灭活疫苗各免疫6月龄健康敏感牛(乳鼠中和抗体滴度小于1:4)5头,免疫后每月采血一次,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通过乳鼠中和试验检测免疫牛血清中的口蹄疫A型中和抗体的产生与消长情况,用karber法计算中和效价,绘制动态曲线图。结果显示,口蹄疫弱毒灭活疫苗免疫牛,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血清中和抗体,免疫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在免疫后1个月左右达到高峰。油佐剂疫苗免疫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高,但下降比较迅速;leo佐剂疫苗免疫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较低,但下降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DV-ΔL与亲本病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下降10倍,乳鼠毒力试验表明rFMDV-ΔL的毒力比亲本毒株下降6倍。另外,rFMDV-ΔL在BHK-21细胞上产生病变的速度明显变慢,形成蚀斑的时间延长,致乳鼠死亡所需时间也比亲本毒株明显延长。本研究是关于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次报道,为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悬浮培养在口蹄疫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BHK21细胞悬浮培养并逐级放大,分别接种口蹄疫OJMS/2000株与Asia 1/JSL株,纯化灭活后制备50批疫苗,结果均符合《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疫苗(OJMS株+JSL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以下称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病毒146S抗原含量比转瓶培养提高10倍以上、疫苗的不良反应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