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enton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酚醛树脂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Fe^2+]/[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吸附剂质量和吸附时间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40℃,H202投加量800mgm,[Fe^2+]/[H2O2]=0.1,反应时间60min,混凝液pH为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mg/L,吸附剂用量30g,吸附时间60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7.85%,挥发酚去除率为99.75%,甲醛去除率为99.81%,可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从淋浆水中提取SOD酶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陕西太白酒厂酿酒后的淋浆水为材料,比较甲苯、异丙醇和乙醇一氯仿3种有机溶剂从淋浆水中提取SOD粗酶液的效果,研究温度和pH对SOD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异丙醇浓度对SOD提取的影响,采用丙酮2次沉淀对SOD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H2O2,和乙醇一氯仿对样品SOD酶类型进行敏感性鉴定。[结果]试验确定以80%的异丙醇为最佳粗酶液提取条件。丙酮2次沉淀得到纯化的SOD产品,其酶比活为1026U/mg,酶回收率达65.2%。该酶经H:0:和乙醇一氯仿敏感性鉴定为Cu·Zn.SOD,对热和酸碱度具有一定稳定性,在50℃以下,酶相对活性保持在91.2%~100%,pH为3.0~10.0时SOD活性保持在74.1%一93.6%。[结论]该提取工艺过程简便,易操作,是较为理想的从淋浆水中提取SOD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天然牛磺酸的提纯工艺,寻找质优价廉的牛磺酸提取生物原料。[方法]以紫贻贝废弃液为原料,首先对其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再采用离子交换法提纯牛磺酸,并从进样量、上柱液pH值及洗脱速度3个方面优化牛磺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贻贝废弃液的浓缩液(DBM)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牛磺酸含量高达1.65%;牛磺酸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样量5 ml,pH值4.5,洗脱速度5 ml/min;提纯后获得白色针状的牛磺酸晶体,得率为0.52%。[结论]DBM是理想的牛磺酸提取的生物原料,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得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pH值和溶解氧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秀兰  田娇  曹国军  王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29-17631
[目的]探讨不NpH值和DO浓度对低碳氮(C/N)比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为北方地区冬季低C/N比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驯化低C/N比好氧活性污泥,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结果]在魄选pH值范围内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系统反应5h时,COD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5%以上,最高可达到98.6%;当pH值为5时,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比较大,出水去除率仅为54.6%,pH值为6、7、8、9时;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当pH值为5、6、7、8、9时,反应10h时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41.7%、53.8%、50.3%、36.1%。DO浓度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当、DO浓度为4mg/L时,COD和NH4^+-N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5%和97.1%;D0浓度为4和6mg/L时,TN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分别为63.3%和63.2%。[结论]pH值范围为7~8,DO浓度为4~6mg/L时,污水基质去除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茹宗玲  张换平  李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74-11175
[目的]研究月季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波作用提取月季花黄色素,考察影响黄色素提取率的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提取月季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0%乙醇、pH值2.0、料液比1:20、时间30min、提取级数3级。该条件下提取率为30.4%,色价为7.31。[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月季花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潘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86-17187,17226
[目的]提出了一种制备肌醇的新工艺,以优化肌醇生产方法。[方法]以玉米浸渍水为原料,采用连续离交法(ISEP)等工艺来制取肌醇。研究还对工艺中的主要控制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以玉米浸渍水制取肌醇的新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絮凝除杂,ISEP提取植酸钠,植酸钠溶液浓缩、水解、结晶、过滤(除去Na2HPO4,水解液脱色离交,离交液经浓缩、干燥、结晶得到肌醇产品。[结论]相比传统工艺,ISEP制取肌醇新工艺能显著提高产品收率,而且该生产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化、原辅料消耗低、产品纯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明  胡文娥  黄剑波  吴彩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96-17797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番石榴果实中的果胶,探讨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测定了提取液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在提取液pH值为2.0、超声功率为70%、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50℃条件下,效果最佳,果胶得率达19.5%。[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番石榴果胶工艺是可行的,超声波破壁可降低提取温度,提高果胶得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黄芪中皂甙·黄酮和多糖综合利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从黄芪中同时获取皂甙、黄酮和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根据皂甙、黄酮和多糖3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差异,先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芪中的皂甙和黄酮,再用蒸馏水提取药渣中的黄芪多糖。对乙醇提液中的黄芪皂甙和黄酮,采用D280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结果]黄芪皂甙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液固比7:1,78℃提取3次,每次100min;黄芪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浓度80%乙醇作为溶剂,液固比7:1,78℃提取4次,每次80min;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液固比16:1,100℃提取3次,提取2h。D280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黄芪黄酮和皂甙的最佳条件:醇提液减压浓缩、调pH值至8.0后上柱,收集流出液和浓度0.1%NaOH淋洗液得到皂甙,用浓度80%乙醇和10%NaOH-80%乙醇洗脱得到黄酮。[结论]黄芪皂甙、黄酮和多糖在上述同一工艺流程中被提取分离,可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燕麦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辉  李蕾  马海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1-10683
[目的]优化燕麦分离蛋白提取工艺。[方法]以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提供的燕麦为试材,采用国标中经典方法测定粉状燕麦的成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粉状燕麦进行脱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碱提酸沉法制取燕麦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燕麦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分别为4.99%、1.93%、8.38%、12.21%和50.2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燕麦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料比为9,浸提pH值为10,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90min;在该条件下燕麦分离蛋白提取率达60.37%。用SDS—PAGE法测定的燕麦蛋白的分子量范围在20~43kDa。[结论]用该工艺提取燕麦分离蛋白简便、准确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0.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邦琴  邱鑫  周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34-8336
[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对酶法生产L-谷氨酰胺的影响。[方法]以安琪酵母为试验菌种,在YEPD培养基中28℃培养24h后进行气流干燥处理,然后进行谷氨酰胺的合成反应,之后测定与计算葡萄糖(谷氨酸)的量、谷氨酸的消耗量以及谷氨酰胺的生成量。[结果]在磷酸盐浓度为0.15mol/L,酶液浓度在80U/ml时,谷氨酸加入量为25g/L,谷氨酰胺的产量最大,提高葡萄糖加入量会增加谷氨酰胺的转化,但利用率明显降低。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优化条件与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谷氨酸添加量是最显著的因素,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酰胺产量达26.8g/L,转化率为91.2%。采用葡萄糖、谷氨酸的分批补料工艺,得到谷氨酰胺的最高产量为33.8g/L。[结论]优化酶法合成谷氨酰胺的工艺条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酵母能量偶联体系合成谷氨酰胺并优化体系反应条件。[方法]利用酵母下脚料培养工程菌乳糖诱导所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与酵母糖酵解产生的ATP能量偶联,酶法合成谷氨酰胺,并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提高谷氨酰胺产量。[结果]2%甲苯预处理干酵母;反应体系各组分的终浓度分别是NH4^+100 mmol/L,Glu200 mmol/L,磷酸盐100 mmol/L,Mn^2+10 mmol/L,Mg^2+不另加;谷氨酸转化率达94.5%,谷氨酰胺产量为27.6 g/L。[结论]成功建立酵母能量偶联酶法合成谷氨酰胺体系,并对反应体系进行放大和初步优化,为酶法合成谷氨酰胺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下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46-647
[目的]为冬小麦耐盐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2种氮肥条件对2个不同耐盐性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N2处理的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胺酰氨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N1处理。耐盐小麦品种的籽粒综合品质性状在N2处理的表现优于N1处理。[结论]小麦耐盐性不同,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适宜的条件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利于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4.
詹镇远  方瑾瑜  徐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68-10769
[目的]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6个基因型不同的水稻样本在不同生育期内用不同浓度的氮素诱导,测定水稻营养生长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浓度的氮素条件诱导下,高氮素利用率的母本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都比低氮利用效率的父本要高,并且对应杂交组合产生的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比亲本要高。[结论]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以作为选育高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新品种的一种生理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降低工业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成本。[方法]利用酵母下脚料制得废酵母基来培养BL21(DE3)-pET28b-glnA,用乳糖诱导合成GS,并对诱导生长点、诱导浓度、诱导时间、添加碳源氮源以及所得GS的可溶性和酶活进行研究。[结果]酵母下脚料可以替代LB培养基诱导产生重组GS,其最佳诱导条件为:OD600=0.5,乳糖1 g/L诱导12 h;并不需要补加其他碳氮源,GS可溶性90%以上,催化Glu转化为Gln的转化率为94.5%。[结论]生产用高活性干酵母经过短期发酵后,酵母下脚料中的营养活性物质依然很丰富,可以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工业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料中分别添加谷氨酰胺和丁酸钠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5~40日龄体重相近的萨福克和陶赛特羔羊54只,将其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8只.对照组饲喂常规精料,试验Ⅰ组在常规精料中添加0.5;的谷氨酰胺,试验Ⅱ组在常规精料中添加0.5;的丁酸钠.[结果]试验进行8周后,试验Ⅰ组和Ⅱ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9和32g,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提高7 g,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哺乳中后期羔羊精料中分别添加谷氨酰胺和丁酸钠可显著提高哺乳期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受精胚8细胞以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谷氨酰胺、EGF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氨酰胺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52.52%、30.22%),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的4~8细胞发育率(55.03%)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桑囊率(32.39%)比对照组(27.46%)高4.93百分点,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单独添加谷氨酰胺组的4~8细胞发育率和桑囊率都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添加谷氨酰胺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帮助牛胚胎通过体外发育阻滞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杨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37-10939
[目的]揭示麻疯树对林下植物的化感生理机制。[方法]研究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总量、蛋白质、硝态氮、铵态氮及与氮代谢相关的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麻疯树叶浸提液加入土壤后,明显抑制了万寿菊总叶绿素含量。同时,叶浸提液也减少了叶片中总氮、蛋白质和硝态氮含量,但增加了铵态氮的含量,而且这种效应随着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麻疯树叶浸提液在较低浓度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但在较高浓度时,NR和GS酶活性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着叶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麻疯树能释放化感物质进入土壤,通过干扰氮代谢的生理活动,抑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郭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32-5832
[目的]讨论在载体试剂催化下生成环氧菜籽油增塑剂的反应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载体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双氧水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0%,温度控制在60~70℃,时间7h。[结论]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环氧值大小和产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替代饲用抗生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80只1日龄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组情况:阳性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饲用抗生素(0.03;那西肽+0.025;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谷氨酰胺;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谷氨酰胺;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谷氨酰胺.[结果]81 d时各组平均体重分别为2.72、2.66、2.62、2.84、2.68 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平均体重比阳性对照组高4.41;.8~81 d料重比分别为2.67、2.66、2.80、2.64、2.62,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分别添加0.1;谷氨酰胺、0.2;谷氨酰胺及0.3;谷氨酰胺替代饲用抗生素,黄羽肉鸡81 d体重、饲料转化率、胴体品质等指标上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黄羽肉鸡81 d体重、料重比、死亡率等指标综合来看,用添加0.2;谷氨酰胺替代黄羽肉鸡饲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